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民國40年代至50年代的碉堡勞軍

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民國38年(1949),中華民國政府在中國軍事上全面的挫敗,同年12月9日,行政院遷到台北。隔年(1950)1月,澎湖防衛司令李振清呈給東南軍事長官陳誠的報告說明澎湖的防衛,必須在日軍遺留的軍事要塞基礎下加強構工。
-
依據許御良的研究,民國40年(1951)10月至11月間,陸軍總司令部派員履勘澎湖幾處要地,決議將澎湖防衛分為澎湖區與馬公要塞漁翁島即歸屬於馬公要塞。同年12月,陸軍在澎湖的佈防延伸至較小的島嶼,陸軍第4653部隊首度於吉貝員貝興建半永久性機槍堡各三座。陸軍第634團守衛白沙地區,陸軍4654部分則防戍馬公島,漁翁島守備隊則以漁翁島為主,並加強漁翁島中北部的防禦,陸續興建小門大池角小池角合界之機槍堡與機關炮掩體。
-
日治時代遺留的碉堡,加上二次戰後國軍所興建,這些碉堡在澎湖幾乎隨處可見。也因為有諸多的碉堡,民國40年至50年代,澎防部推動「碉堡勞軍」,多在端午節或春節等傳統節日,慰勞駐守最前線碉堡的國軍官兵。以民國46年(1957)端午節碉堡勞軍為例,共分為遊藝業、理髮業、烹飪業三個小組,並由防衛部、五一一六部及要塞部三個輕音樂對混合組合。該次勞軍遊藝組歌唱小姐名單送交由軍友分社,總共四位,分別為:汪玉枝(台南)、陳愛珠(台北)、吳梅雀(嘉義)、許秀年(台南)。在軍友分社吳公達總幹事率領下此次碉堡勞軍也遠赴吉貝,獲得地方人士熱烈的歡迎。同年7月,碉堡勞軍團也遠赴吉貝慰勞偏遠地區的駐軍。端午節碉堡勞軍的活動,持續至民國58年(1969)仍可見諸《建國日報》的報導。而參與碉堡勞軍的團體,從事演藝工作者,有更多是當地的女性公務人員與國小學生的參與。
-
民國40年代至50年代的碉堡勞軍,也反映了碉堡在當時扮演著海防最前線的角色。
-
#參考資料
-
許毓良,〈1940至1960年代國民政府軍事反攻下的澎湖-以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所藏檔案為主的討論〉,《澎湖研究第一屆學術研討會論文輯》,2002年
-
澎湖記憶數位資料與與檢索系統,https://ens.phlib.nat.gov.tw/index.asp
-
建國日報》,〈將分三個小組端節碉堡勞軍〉,1957年5月24日,第4版。
-
建國日報》,〈碉堡勞軍團赴吉貝勞軍〉,1957年7月3日,第4版。
-
建國日報》,〈湖西組團春節碉堡勞軍團〉,1958年2月14日,第4版。
-
作者|許玉河老師
知識建檔|2024-07-18
修正建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