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防空壕紀錄

2023防空壕紀錄|拍攝日期:2023-10-14(星期六)

澎湖公賣局北側防空壕

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澎湖的公賣局北側防空壕,是二次大戰的太平洋戰爭(1941─1945)期間,日本人所興建的防空掩體,位於當時「台灣總督府專賣局」澎湖出張所北邊的空地上。其主體結構為一條半地下化、長4.8公尺、直徑1.5公尺的圓型水泥涵管,在涵管外側砌有約60公分厚的石塊護牆,進一步強化水泥涵管上方、左右的防護,最後在主體外側石塊護牆上方再覆蓋土堆種植草木掩蔽。水泥涵管兩側出入口外面,各砌有一道石牆來阻擋炸彈破片的傷害。
-
防空壕(洞)的興建,肇因於澎湖在日本殖民統治末期,被捲進美、日太平洋戰爭的時代背景。1937年昭和12年)7月,日本向中華民國發動侵略戰爭,其後又攻取安南(越南),意圖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的美夢。1941年昭和16年),美國、英國、荷蘭等國不滿日本快速擴張的氣焰,向日本禁運原油、鋼鐵、礦砂等戰略物資,試圖透過經濟制裁要求日本停戰,未料反而促成日本鋌而走險,尋求全面開戰。
-
當時在澎湖方面,1937年昭和12年)9月15日,澎湖廳響應日本對華戰爭,成立「澎湖廳統後聯盟」(侵華後援會);1939年昭和14年)6月,日軍進攻廣東汕頭前,以澎湖為作戰前進基地,集結艦隊於馬公內灣並施行電訊交通等管制;1940年昭和15年)7月1日,澎湖舉行第一次防空演習。1941年昭和16年),馬公街奉公員開始奉命築造防空壕(洞)。並於澎湖具有防衛地勢的海濱山坡地構築防空壕和機槍堡,監視各海岸往來飛機和船艦,並防止來自海上的攻擊。同年4月,澎湖廳又合併空防民防單位,成立「街庄警防團」。由此可知日本殖民時期澎湖居民普遍興建防空壕(洞),跟即將到來的全面戰爭有關。
-
當時澎湖地區的防空壕(洞)構建方式主要有兩種:馬公地區和各公家機關的防空壕(洞),屬於半地下化掩體,先由地表往下挖掘深達2公尺的避難空間,設置2個以上的出入口,再以混凝土、石塊、磚塊等材料構築牆體,最後上方堆積泥土並種植草木做為掩護層。另外一種則位於海濱坡地,以挖掘坑道方式,開挖高約1.7公尺的防空壕,設置有2至3個出入口彼此串連。
-
1941年昭和16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美軍協防菲律賓、英屬馬來亞等地,奇襲雖然獲得巨大勝利,卻也讓讓各國忍無可忍,美國更因此宣布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從此開打。從1942到1944年,以美軍為首的同盟國軍隊在中太平洋、西太平洋一系列艱苦的奪島反攻後,終於在1944年昭和18年)下半年將戰線推進到日本的絕對國防圈前緣,包括當時屬於日本殖民地的台灣和澎湖。雖然美軍並未對台灣發動血腥的登陸作戰,為了配合菲律賓作戰,以及防備日軍從台灣增援,仍多次派遣戰機轟炸台灣各地,澎湖也深受其害。
-
1944年10月起到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之間,美國海軍第38特遣艦隊、美國陸軍航空軍第5航空隊,先後對澎湖進行了一系列的轟炸。各式各樣的防空壕(洞),便是在這段轟炸歲月裡,居民疏散掩蔽的重要掩體。公賣局北側的這座防空壕,在猛烈的空襲下幸免於難,留存到戰後,也見證了歲月的滄桑以及和平的可貴。
-
參考資料:
-
澎湖縣文化資產手冊
-
甘記豪.米機襲來:二戰台灣空襲寫真集》.台北市: 前衛. 2015
-
張維斌.《空襲福爾摩沙:二戰盟軍飛機攻擊台灣紀實》.台北市: 前衛. 2015
-
廖英雁.〈二戰「澎湖大空襲」紀實(上):轟炸2小時、投彈200噸的地獄〉.鳴人堂. 2020-03-11)
-
廖英雁.〈二戰「澎湖大空襲」紀實(下):人們是忘記了,還是從未理明白?〉.鳴人堂.2020-03-11
-
作者|吳令丞
知識建檔|2017-03-06。知識更新|2024-03-11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