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站首頁
關於平台
知識搜索
澎湖文獻資料庫
聯絡我們
馬公市|880
西嶼鄉|881
望安鄉|882
七美鄉|883
白沙鄉|884
湖西鄉|885
史前時代
宋朝
元朝
明朝
荷治時期
鄭氏時期
清領時期
日治時期
01|文化
工藝
習俗
飲食
藝文
故事
族譜
諺語
教育
褒歌
02|宗教
寺廟
祭祀
法師乩童
厭勝物
03|歷史
建築
文物
事件
開拓
人物
04|地理
島嶼
聚落
地名
環境
05|交通
海上交通
空中交通
陸上交通
06|衛生
醫療院所
疾病防治
07|產業
農業
漁業
畜牧
08|商業
商店
09|生態
動物
植物
查詢
歷史
人物
商賈
───
尹殿甲
澎湖縣
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字魁軒,山東省樂陵縣人。
民國21年
(1932)
就讀省立山東曲阜師範學校,畢業後任樂陵縣立第八小學校長。
民國25年
(1936)
考取北京大學,後因戰爭而棄學。
民國29年
(1940)
入國立西北大學法商學院政治學系,畢業後任職第三十三集團軍總部。
民國30年
(1941)
考入中央海外部海外黨部研究班。
民國35年
(1946)
任國防部部長助理,同年,升任新聞局上校科長。
民國38年
(1949)
初擔任山東省新聞處處長、青島市政府主任秘書等職。來臺後,擔任國防部政工局專員、澎湖防守司令部政工處長。並於
民國38年
(1949)
11月在澎湖創立《
建國日報
》。
-
《
建國日報
》為澎湖唯一當地日刊報,創報時值國民政府撤臺,臺澎間海空交通不便,臺灣本島報紙無法及時到達澎湖,
季風
時有時間隔十數日才能運達。在此情形下,駐軍各部隊先後創辦油印八開小型報紙。當時有《每日新聞》、《勵志日報》、《軍聞報導》等3種。《
建國日報
》以《每日新聞》為基礎,合三報之人力、物力,擴大篇幅而成。《
建國日報
》發刊時為油印報紙。
民國41年
(1952)
9月16日改為鉛印。
民國52年
(1963)
元月擴大篇幅為對開。
民國72年
(1983)
元月改為一張半。該報發刊以(一)宣揚國策政令,促進地方建設。(二)發揚民族文化,鼓舞戰鬥士氣。(三)融合民族情感,鞏固軍民團結。(四)啟迪民智,培養民德,改善民俗等為宗旨。《
建國日報
》為服務澎湖旅外鄉親,在高雄設有分社。50此刊物對於政策宣導、軍民交流、文化推廣、服務親均有貢獻。《
建國日報
》於
民國85年
(1996)
底停刊。
民國86年
(1997)
元旦轉為民營之《
澎湖時報
》。
-
民國39年
(1950)
擔任首任澎湖防衛司令部政治部主任。
民國42年
(1953)
調臺中防守區司令部主任,不久調第二軍團政治部代主任。
民國43年
(1954)
調金門防衛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兼戰地政務委員會秘書長。
民國46年
(1957)
任第一軍團主任,
民國51年
(1962)
調任陸軍總部政治部副主任。
民國53年
(1964)
調升聯勤總部政戰部主任。
民國73年
(1984)
膺任國家建設委員會委員。曾兼任澎湖、臺中及金門救國團支隊長。並於
民國46年
(1957)
創辦金湖國校,即今之金湖中小學校。退役後仍在輔仁、淡江、中原、明新各大專任教。
民國84年
(1995)
因心肺衰竭壽終於臺北三軍總醫院。
-
文字來源|續修澎湖縣志(人物志)
知識錯誤回報
完整閱讀
查詢
最新知識
近日更新
金泉泰造船廠
|
竹灣村
|
建築
共合造船廠
|
竹灣村
|
建築
竹灣養殖漁業
|
竹灣村
|
漁業
浮塭燈塔
|
風櫃里
|
建築
福德廟
|
大池村
|
寺廟
日式店屋
|
中央里
|
建築
軍方的電影
|
建築
望安發電廠
|
東安村
|
建築
虎井發電廠
|
虎井里
|
建築
三十欄、百一欄
|
許家村
|
地名
蔡府張府大王廟
|
東安村
|
寺廟
仙史宮
|
東安村
|
寺廟
中央嶼
|
西衛里
|
島嶼
塔尖
|
西衛里
|
厭勝物
金瓜仔礁
|
將軍村
|
島嶼
船帆嶼塭
|
將軍村
|
島嶼
大塭
|
將軍村
|
島嶼
狗沙仔
|
將軍村
|
島嶼
福庇生民匾
|
將軍村
|
文物
通斯有感匾
|
將軍村
|
文物
知識平台|資訊總數
7,087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