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
連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出版日期|
掃描頁面|
操作提醒|
點按圖片,跳至下一頁
引用來源|
關閉|Close
網站首頁
關於平台
知識搜索
澎湖文獻資料庫
聯絡我們
馬公市|880
西嶼鄉|881
望安鄉|882
七美鄉|883
白沙鄉|884
湖西鄉|885
史前時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荷治時期
明鄭時期
清領時期
日治時期
01|文化
技藝
習俗
飲食
藝文
故事
族譜
諺語
教育
褒歌
02|宗教
寺廟
祭祀
法師乩童
厭勝物
03|歷史
建築
文物
事件
開拓
人物
04|地理
島礁
聚落
地名
環境
05|交通
海運
空運
陸運
06|衛生
醫療院所
公衛醫療
環境治理
07|產業
農業
漁業
畜牧
製造業
工業
商業
林業
08|治理
選務
戶政
行政
財稅
民生
軍事
遊憩
社福
司法
09|生態
動物
植物
查詢
知識分類|
類:
生態
植物
榕屬
區:
馬公市
中央里
植物
區:
中央里
寺廟
天后宮
───
此地無樹三百載:馬公天后宮前的古榕樹齡推斷
複製連結
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馬公天后宮
廟埕有棵古榕,因白蟻蛀蝕與日前丹娜絲颱風過境帶來風雨的影響,於本年7月13日傍晚部分倒塌,此事引起大眾的關切。
-
依據
澎湖縣政府農漁局
108年
(2019)
「澎湖縣受保護樹木 (珍貴老樹)清冊」,原本記載
天后宮
榕樹有113之齡(編號:01),樹直徑有1.5公尺、樹圍4.5公尺。據此往回推算,則
天后宮
榕樹約種植於
明治39年
(1906)
。
民國112年
(2023)
,
澎湖縣政府農漁局
委託屏東科技大學重新調查澎湖老樹,
馬公天后宮
前的榕樹樹齡,修正為約300年,樹直徑0.95公尺、樹圍3.01公尺。榕樹上所掛的名牌,標記為「
1723年
迄今」。
1723年
為
雍正元年
,從《開臺
澎湖天后宮
志》大事記中,並無植樹記載之事項。屏科大修正
天后宮
榕樹樹齡,係根據當地耆老口述。然而,屏科大的調查,有需進一步釐清之處。
-
日治初期,田代安定於
明治31年
(1898)
11月8日至23日巡察臺南、嘉義、澎湖一帶土質調查、植物、栽種作物、作物販賣價錢、臺灣人生活狀況等。途中歷經臺南城、林鳳營庄、雲林、新營、打貓等地。11月15日,田代安定由安平港出發至澎湖。田代安定來澎湖到過
隘門
、
林投
、
大城北
、
青螺
、
石泉
、
紅木埕
、
通樑
、
媽宮城
等地,沿途並記錄當地的植物、
土壤
等資料。其撰寫的日記中也包括石塔造型、廟宇匾額、石敢當樣式等。
-
《田代安定日記》中記載許多村落的榕樹,例如:
通樑大榕樹
有二十餘枝條,
東衛天后宮
前的榕樹已種植三十年之久,
良文港王爺廟
前、
大城北
廟前都有榕樹。
東衛
、
西衛
、
文澳
人家也有小榕。
林投鄉
廟前的榕樹直徑有一尺
,樹圍已有四尺,且從其附圖可知,鄉民已為其豎立支架,保護其生長。在
媽宮街
部分,
媽宮城郵便局
前有一棵大榕樹,
憲兵隊
(今洪根深美術館)則有四株榕樹。田代安定的調查,並無記載
天后宮
前有榕樹。
憲兵隊
與
天后宮
僅一路之隔,當時
天后宮
前若有一棵近兩百年的老榕樹,田代安定不可能沒有紀錄。
-
其次,
明治44年
(1911)
出版的《
澎湖風土記
》,照片中
天后宮
廟埕前並無古榕。
大正12年
(1923)
天后宮
改建,
昭和6年
(1931)
仲摩照久編撰的《日本地理風俗大系第十五卷-臺灣篇》,有一株榕樹出現在
天后宮
廟前右前方。準此,此樹應是
天后宮
1923年
改建後所植,樹齡約百年之久。因此,屏東科技大學單以耆老口述,推斷
天后宮
前的榕樹有三百年之久,而未參考
日治時代
的調查文獻或照片,其立論站不住腳。
-
類似情形,亦出現在
後寮國小
的欖仁樹。
後寮國小
有五棵成排的欖仁樹,登載有117年之久,則
後寮國小
的欖仁樹約種植於
明治41年
(1908)
左右。
日治時代
,後藔分教場係設置於
明治35年
(1902)
,並借
威靈宮
為教學場址。
大正11年
(1922)
,在
通樑村
和
後寮村
交界處成立「
後寮公學校
」。然而,初期仍以
威靈宮
充作校舍,
昭和2年
(1927)
新校舍始竣工。澎湖受限於
東北季風
強烈,通常先有建築遮蔽
季風
,再行植樹,樹木始能順利生長。其次,從
昭和7年
(1932)
出版之《
澎湖島大觀
》一書中,
後寮公學校
的照片,並無成排高大的欖仁樹,司令台前有一棵形似榕樹樹形的植物,兩側有圍石的花台,依稀有新植樹木,只有枝幹而無樹葉,推測應是欖仁樹。據此,
後寮國小
的欖仁樹於今也不及百年。
-
〈台灣老樹粉絲團 The taiwan giant trees club的相簿〉於
2011年
2月8日對
天后宮
的老榕樹寫道:「世居於
天后宮
旁的洪瑞芳先生指出,該棵老榕樹係於上次
天后宮
重修整建,由其父親洪水和及廟中長老多人倡議種樹,其目的是因觀其媽祖廟的信徒眾多,上香膜拜無一休息處所。」據此,
天后宮
廟前的榕樹為
1923年
天后宮
改建後所植,於今僅有百年之齡,而非三百年。
-
從事研究,僅憑單一證據論述,其結果往往極為危險。
天后宮
前古榕與
後寮國小
的欖仁樹,即是一例。
-
#感謝劉禹慶大哥
-
#感謝
澎湖縣政府農漁局
鄭先生
-
#臺灣大學典藏數位化計畫-田代安定文庫
-
#井田麟鹿,《
澎湖風土記
》,
1911年
-
#仲摩照久,《日本地理風俗大系第十五卷-臺灣篇》,
1931年
-
#井原伊三太郎,《
澎湖島大觀
》,
1932年
-
#台灣老樹粉絲團 The taiwan giant trees club的相簿,
2011年
2月8日
-
#余光弘總編纂,《開臺
澎湖天后宮
志》(澎湖:開臺
澎湖天后宮
管理委員會,
2006年
)。
-
作者|許玉河老師
知識建檔|2025-07-15
修正建議回報
完整閱讀
查詢
最新知識
近日更新
燈謎
|
藝文活動
此地無樹三百載:馬公天后宮前的古榕樹齡推斷
|
中央里
|
榕屬
西嶼鄉農會
|
池東村
|
農政組織
民防組織
|
軍事組織
龍身石敢當之碑
|
東衛里
|
碑石敢當
竹篙灣路
|
大池村
|
交通地名
下街仔
|
大池村
|
街巷地名
篩仔頂埔
|
大池村
|
高地地名
大埔
|
大池村
|
農業地名
頂寮
|
大池村
|
寮社地名
建國戲院
|
重慶里
|
電影院
澎湖醫院防空洞
|
昭和
|
啟明里
|
軍事建築─防空
澎湖縣政府前碉堡
|
戒嚴期
|
中興里
|
軍事建築─碉堡
民國40年代至50年代的碉堡勞軍
|
戒嚴期
|
軍事建築─碉堡
西嶼鄉農會
|
池東村
|
農政組織
澎湖公賣局北側防空壕
|
昭和
|
中興里
|
軍事建築
澎湖廳憲兵隊一字型防空洞
|
昭和
|
復興里
|
軍事建築
走空襲與防空演習
|
軍事演練
尹殿甲
|
戰後初期
|
商賈
草嶼
|
花嶼村
|
礁岩
平台知識總數
7,695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