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義詞彙|港指部、洪根深美術館
-
澎湖憲兵隊位在
馬公市「
澎湖天后宮」西鄰,原址在清
康熙23年(1684)將台灣澎湖收入版圖後,曾被闢為澎湖水師協鎮(副將)署,清法澎湖之役後改以總兵駐防澎湖,協鎮署因此在
光緒15年(1889)被改為通判衙門。日治之後通判衙門被改為澎湖島憲兵分隊隊址,
民國34年(1945)國軍接收後,先將憲兵隊營區撥交澎湖防衛司令部運輸組使用,到
民國47年(1958)為因應「八二三」金門砲戰的新局勢,改組為
馬公港口指揮部。
-
根據文獻記載,協鎮署的整體格局坐北朝南,北以一座海拔約12公尺的土丘為靠山,南濱
馬公灣。在清
乾隆時期正面的主建築有「大堂一座三間,大堂前為頭門,頭門前周圍木柵,東西轅門各一,轅門內竪旗二枝,東西鼓吹亭各一間」,大堂以內則有後堂、東西案房、左右護房、花廳、管班房、官廳、厨房等房舍及箭亭、馬房等軍用設施。
光緒15年(1889)將協鎮署改為通判衙門時,只對基地上的原有屋舍做一些必要的修繕,並在署旁增建監房及化善所各一處;而本來建在
文澳舊廳署右側的「
陰陽堂」,也在這時候被一併遷建到新廳署的西南角。一直到
日治時期澎湖島憲兵隊進駐之初,通判署內的建物配置都沒有太大的變動。
-
昭和6年(1931)憲兵分隊將舊有廳舍拆除改建,新建的建築之中除了L形的大廳、及武道廳樓下的倉庫使用混凝土加鋼筋構築之外,武道廳本身、馬房、辦公廳、及6棟宿舍都是和式風格的木造建築;
昭和16年(1941)在基地北側的土丘邊坡興建2座防空洞,供憲兵及其軍屬躲避空襲之用。戰後初期,
澎防部運輸組除了繼續使用這些接收的日軍營舍之外,也曾應部隊人數的增加而增添了一些厨房、廁浴等建築,並且將營區西北側的兩棟日式宿舍闢為「女青年之家」。
民國47年(1958)金門砲戰爆發之後,軍方不但將運輸組改編為港口指揮部,也增建了餐廳及L形大廳後面的地下戰堡,來增加支援金門前線的運補功能。而營區北側的土丘則因為劃交給空軍防砲部隊接管,而增建了防空砲座等設施。
-
民國62年(1973),縣政府將港指部北側到
澎湖天后宮之間的土丘剷平,並拆除位於土丘南側的兩棟日式宿舍,來闢建民族路南段。港指部L形廳的東端因此被削去一小部份,而改用空心磚來填補鄰接道路的牆體;原來位在東南角的營區大門(面向南方)也被剷除,而改在路邊開設了一座面東的大門及左右兩座哨崗。
民國84年(1995)L形大廳西側的兩棟日式宿舍又因為老舊漏雨而被拆除,改建為一棟兩層的鋼筋混凝土造的寢室大樓。
民國89年(2000),縣政府將港指部營區及其北側土丘一併變更地目為「社教用地」,兩年後又將港指部登錄為
歷史建築;到
民國93年(2004)軍方將港指部及其北側土丘移交給縣政府,以便進行
歷史建築保存、再利用的整體規劃。
-
建築形式
-
港指部於
民國91年(2002)被縣政府以「澎湖廳憲兵隊」的名稱登錄為
歷史建築,營區內包括西側圍牆、L形大廳、劍道廳(今倉庫)、馬房、日式宿舍等日式房舍,及
1958年以後增建的地下戰堡、防空砲座等軍事設施都是頗具保存價值的文化資產。
-
L形大廳(港指部的指揮大樓)位於營區大門北側,是日治
昭和6年(1931)改建的一層鋼筋混凝土建築,採用日本在關東大地震日治
大正12年(1923)之後,所謂改良官舍的建築形式。建築基座以地樑抬高約1公尺,地板通風良好,防潮性能頗佳;主要入口設在南面,有南北向通廊連貫前後階梯;南北面牆外都有東西向的迴廊;整棟建築的南、北、西3面牆下都有向外凸出約5公分寬的犬走(台基),外側做有排水溝,以便將雨水匯集到大廳階梯下那個長、寬、深各約
-
1公尺的匯水處(即被誤稱的「水牢」),再排入下水道系統。劍道廳及馬房位在指揮部大樓西側,是一棟磚木造的一、二層建築,一層的混凝土地坪並沒有抬高,只在每一個房間室內的轉角留設排水孔,利用台基內的陶管把水排到室外的排水溝。
-
目前僅存的兩棟日式宿舍(獨棟及雙拼各一間)位於基地最北側,都是和式的魚鱗板一層建築。木造地板架在紅磚墩及柱墩上,玄關用水泥粉刷地坪,厨房、廁浴地坪則舖磁磚。獨棟宿舍北側有寬敞的檐廊,外接一小片日式庭園;雙併宿舍東側的厨房、浴室外牆各有1支清水紅磚造的煙囪(保存得很好)。日式宿舍後方有一座地面高差2.5公尺以上的土丘,土丘南緣有硓石砌的擋土牆(兼圍牆)做為區隔,牆邊也密植九重葛,但是在東端卻留有一道簡陋的階梯。土丘上有國軍防砲部隊所建的一座防空砲座,砲座是一層的鋼筋混凝土圓形建築,別有一番戰地廢墟的風味。
-
澎湖廳憲兵隊營區位處在
馬公市區西南方的海階上,基地的海拔約在5到8公尺之間,前面濱海,後面以俗稱為「山仔頭」的高地做為靠山,避風效果尚佳。營區內在日治以後就陸續栽植樹木,目前共有20棵高大的植栽,其中的榕樹、大葉欖仁、桑樹及木麻黃都是樹齡已超過50年的老樹,枝葉終年繁茂、鳥囀晨昏盈耳,已成了
馬公市區難得一見的濃蔭。營區內包藏著濃厚的歷史感,在綠葉及圍牆的遮掩下,四周的寧靜,頗能令人暫時享受到一陣離世的解脫;循著營區內的走道,左轉右拐的登臨位在基地北側、標高11.7公尺的土丘上,則可以親自體會到
馬公舊城區的地勢變化。
-
資訊來源|澎湖縣文化資產手冊
知識建檔|2017-03-06。知識更新|2024-02-12
修正建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