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嶼名稱的由來,為昔時海鳥群集於島的東、北方斷崖岩間築巢繁殖,由於終日可見海鳥成群飛翔,因而取名「
鳥嶼」。
-
本村先民多數由金門遷入,亦有部分自
赤崁村遷居。另據《
澎湖紀略》記載可知,即本村於
清領時期屬
赤崁澳管轄,以
鳥嶼社為名。
日治時期稱為
赤崁澳鳥嶼鄉,隸屬
頂山澳務署管轄,之後行政區域屢有變動。戰後稱為
白沙鄉鳥嶼村迄今。本島位於
白沙本島赤崁村東方,
員貝村的東北方,全島地勢丘陵,
地質為
玄武岩,表土淺薄,可墾耕的土地有限,因此居民大部分以漁業為生。四周散布許多島嶼,其中
屈爪嶼冬季的天然紫菜生產極富盛名,每年使當地居民獲得不少利潤,分屬
赤崁村、
鳥嶼村兩村所共有。
-
資訊引用|《續修澎湖縣志(卷二)|地理志》
-
鳥嶼社由
石姓、
魏姓、
陳姓、
鄭姓、
吳姓、
林姓、
涂姓、
王姓、
許姓諸姓組成,以石、魏、吳、陳、鄭繁衍較多,為主姓。其中石、魏、吳、陳、林諸姓由閩地徙入(原籍不詳);
鄭姓由漳州、漳浦徙入;
涂姓係
大赤嵌社涂姓支系;
王姓係
員貝社王姓支系;
許姓係
大山嶼、
菓葉社許姓支系;另有一(鄭得記派)
鄭姓係
大赤嵌社鄭姓支系;(吳魯派)
吳姓係
大赤嵌社吳姓支系。
-
日本時代、
昭和時期,
鳥嶼社共有三合院55間。其中,
吳姓15間,
鄭姓14間,
魏姓9間,
陳姓6間,
林姓4間,
石姓、
涂姓各3間。
-
作者|蔡光庭老師
-
地理環境及行政區域
-
鳥嶼村位於
白沙島岐頭村的東北方海上,兩地相隔約零點五海里,西南與
員貝嶼相望,是
白沙鄉四個有人居住的島嶼之一,爲一典型的海島漁民社區。該村在清代隸屬
赤崁澳,稱「
鳥嶼社」
日據時期行政區域經數度更改後(至光復前)隸屬
白沙庄,稱「
鳥嶼」本省光復後稱「
鳥嶼村」隸屬
白沙鄉。該村地名的由來,據林清心說:「在四十年代我爲
湖西鄉南寮村駕帆船,運送
蕃薯簽,經過本村東北方俗稱『北礁』的海面,聽同船的
南寮船手云:『先民傳說:有一個錠(錨)擋(阻止)鳥仔(指
鳥嶼)展翅』所謂錠乃指今之『北礁』,從該嶼的東北方約一海里處,向西方看,
鳥嶼的外貌,很像一隻鳥,該島的東邊俗稱『燕仔底』宛如燕子的二隻翅膀,頭部位在俗稱『望斗山』鳥頭朝西北方,如一隻鳥向西北方向展翅飛行,因而得名。另該島的東北方有「小北礁」、「
毛司嶼」、「尾礁」、「北礁」及東方的「
毛常嶼」等小島林立,且該島海域又爲丁香魚主要漁場之一,海鳥叢生棲息,種類及數量繁多,成爲
鳥嶼島名來由之一。
-
生活圈全島面積有二四.〇九五六公頃,依
民國八十三年底戶籍統計有十鄰,二百六十八戶,人口一千一百九十五人(男性六百二十六人、女性五百六十九人)居民職業以漁業為主,該村漁港自四十二年起先完成防波堤的興建,後陸續在六十九、七十六、七十八年興築漁港及航導疏濬等設施,漁業欣欣向榮,
白沙本島與該村的交通,原以
赤崁村碼頭爲主,八十一年
岐頭村漁港航道疏濬完成後,改停泊
岐頭村漁港,一則縮短一半以上的行程,二則南北向行舟船隻較爲安全。
-
社區公共設施,先後在五十五年六月成立
鳥嶼村衛生室,六十四年六月裝設「共電式」人工電話,十二年後完成電話自動化。飲用水方面自七十一年由
岐頭村引海底水管,經
員貝島轉接到該村,解決飲水問題。六十四年成立社區水電合作社,每日供電五至十小時,七十八年十二月臺灣電力公司自
岐頭村引海底電纜,並自七十九年接管後全日供電。教育方面,三十二年四月設立
鳥嶼國民小學,七十九年九月設立
白沙國民中學鳥嶼分部。社區建設方面,在六十七年完成社區發展各項基礎建設,使漁民逐步邁向現代化生活。
-
文字引用|西瀛尋塔記澎湖的辟邪祈福塔
知識建檔|2017-02-27。知識更新|2025-01-09
修正建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