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影攝影:唐小三。

分叉仔

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同義詞彙|雲梯、分岔仔
-
「雲梯」,七美人稱為「分岔仔」。「雲梯」與「分岔」,臺語發音也是近似,蓋不出澎湖傳統地名以音借字的範疇。「分岔仔」,《澎湖地名辭書》又稱「分叉仔」,《澎湖群島之地質與地形》一書則以「分岔仔」是海蝕後與陸地分離的海蝕柱,俗稱「雲梯」,高約50公尺,外形似大象蹲坐海中。不論是「大象」、或是消防車的「雲梯」,都難以想像成「分岔仔」。「分岔仔」其實就是「煙斗」、「煙吹」的臺語發音。「煙吹」除了長長煙管之外,有的底下還會有類四方形的煙座,「分岔仔」的外形類似此煙座。
-
吳明駿訪問東湖當地年逾七十居民表示:則將雲梯與分岔仔分別指涉兩個不同的地方,分岔仔為獨立的海蝕柱,雲梯是分岔仔對面的峭壁。準此,也可以看出當人們對環境的利用與認識越來越精細。東湖黃德宮周遭與古合的居民,過去於冬季從雲梯而下採集紫菜,且多以女性為主。現在只餘少數一兩人,由海面乘船而至採集紫菜。夏季,男性則攀登分岔仔撿拾燕鷗鳥蛋,能攀登的男性不在少數。然而石塔石牆何時所堆疊?居民多言:「小時候即有」,歷史久遠不可考。
-
分岔仔頂部除了石塔之外,尚有兩三道石牆,應為採集鳥蛋的居民所堆疊,藉以擋風、遮陽、避雨。從許毓丕與吳明駿的採訪紀錄,分岔仔頂部的石塔與石牆為撿拾鳥蛋的附近居民所堆疊無誤。
-
春去夏至,秋分冬來,男子、婦女依時而至,採集大自然的賜與。是天時、是地利、也是人和。
-
作者|許玉河老師
-
牛母坪南邊有一處因地層下陷,造成一大塊岩石外移,而豎立於海邊上,景觀頗為奇特且雄壯,稱為「分叉仔」,也是觀光客必須一覽的好風景。
-
文獻引用|《臺灣地名辭書(卷六)澎湖縣》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