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85
康熙24年
西元1685年距離今日約339年,天干地支為:乙丑,此頁面主要放置西元1685年時間軸之相關內容。
▲隱藏連結- 清代澎湖的開發
貿易甚為重要,商業發展甚早,如康熙24年(1685)的蔣毓英《臺灣府志》云:「澎湖、廈門原無設渡,僅附搭商船往來」。另據 ....
- 石滬
則隸屬臺灣縣管轄。1685年(康熙24年)蔣毓英所撰之《臺灣府志》提及臺灣縣所徵收之雜稅有:「大小網、泊、滬三十八張口, ....
- 澎湖紅蘋果:金武扇仙人掌
引進臺灣,然而未審其出自何處。康熙24年(1685),由首任臺灣府知府蔣毓英與諸羅知縣季麒光、鳳山縣知縣楊芳聲等共同編纂 ....
▲隱藏連結- 施公祠
而知。「平臺紀略碑記」係施琅於康熙24年正月所立。從「施將軍廟」的字裡行間語氣推測也極可能是施琅攻克澎湖、臺灣不久之後所 ....
- 南澳館
被譽為海上三山,誠天設之險。清康熙24年(1685年),清廷移廈門總兵於南澳,並派遣班兵駐防臺灣、澎湖,三年一換。康熙6 ....
- 上帝廟
。由此推算,豬母水太子廟興建於康熙24年(1685)前後,臺灣總督府的檔案能明確地指出「太子廟」創建的時間點,當時應有相 ....
- 虎井里
者如下:
蔣毓英《臺灣府志》(1685):「穴嶼:形如猛虎,中裂一港,故名。南風起,澎民張網於此,及冬而歸。
高拱乾《 ....
▲隱藏連結- 震義宮
<社寺廟宇調>的史料而言,早於康熙24年(1685)已建廟奉祀溫王,而非遲至清同治年間才與鄰近的合界頭、橫礁、小門合建「 ....
- 大義宮
篙灣的廟宇稱為關帝廟,係創建於康熙24年(1685),從廟名可知清末日治初期,竹篙灣的廟宇已奉祀關聖帝君,並以為廟名。第 ....
- 西嶼外塹大王之神
西嶼外塹大王之神
清初,1685年蔣毓英《臺灣府志》所載澎湖的大王廟有四座:一在良文港,一在沙港,一在通樑澳,一在 ....
▲隱藏連結
▲隱藏連結- 七美鄉開拓概論
中以「大嶼」稱呼為最早,在清初康熙廿四年(1685)蔣毓英纂修的《台灣府志》即已記載,光緒十九年(1893)在林豪的《澎 ....
- 七美嶼
「大嶼」稱呼為最早,在清朝初期康熙24年(1685年)蔣毓英纂修的《台灣府志》就有記載。七美嶼因為位於澎湖南海中,面積最 ....
- 七美鄉
」的相對方向位置與里程,1清初康熙廿四年(1685)蔣毓英纂修的《臺灣府志》也有記載「南嶼」、「大嶼」之名,光緒十九年( ....
- 承質澳
遷往八罩,即蔣毓英《臺灣府志》(1685)所說:「南嶼橫里餘,直二里,亦名大嶼.偽時民居稠密,今俱移在八罩嶼」。因此承質澳 ....
▲隱藏連結- 代天府匾
相請迎王的傳說,又《台灣府志》(1685)記載沙港有一大王廟,可得知沙港該次請王後於1685年之前已建有大王廟。
該則迎 ....
- 講美吳姓
出生死誌錄》載:始祖吳二,生於康熙24年,卒於乾隆2年(1685-1737)。按吳二,應是排行第二,名諱不詳,故名之。
 ....
- 鎮海長源古宅
斬獲。夷退守風櫃一城。
清、康熙24年(1685)蔣毓安《臺灣府志》載:北山鎮海嶼,明金門防守海宼,官兵常哨探鎮駐於此 ....
- 姑婆嶼
於,十七世紀蔣毓英《臺灣府志》(1685):「姑婆嶼:澎湖居民春往捕蠔,冬往掇拾紫菜。」島上有兩塊「漁場標識」石碑,分別立 ....
- 威靈宮
,不過根據《臺灣府志》(蔣志,1685年):「真人廟,在奎璧港」,可以確切17世紀後寮的保生大帝廟,已是香火鼎盛,且分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