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大義宮紀錄

影像分類:寺廟廟宇  2021大義宮紀錄|拍攝日期:2021-09-20(星期一)

大義宮

閱讀時間 ── 約 9 分鐘

▲隱藏資訊

同義詞彙|竹灣大義宮、三合宮
-
「大義宮原建在碼頭附近,先民稱為納宮的地方。因為是由橫礁村合界頭竹篙灣三村共同合建,故稱它為三合宮。」「後來由於各村發展迅速,來往路途覺得遙遠,就由每村各建一廟。本村約在清同治元年(1862)於現地建廟,民前2年增建,民國11年重建。民國62年又重建,民國72年落成。民國75年建地下花洞,飼養海龜,成為觀光廟宇。」
-
坐西朝東、傍山面海,是全村信仰的中心。「本廟供奉溫府王爺,……及文衡聖帝關公……,因取關公一生精忠大義,故取名為『大義宮』。」大義宮廟門前左右各有一高大威武的周倉、關平把守宮門;廣場前有巨大的馬僮,牽著關公雄糾糾的赤兔馬,均為遊客爭相拍照留念的地方。宮內除了文物館外,最具特色的是地下蓮花洞,在此可欣賞本縣各種保育類海龜和海底美麗的蓮花珊瑚礁。目前旅行社安排到澎湖觀光旅遊,常將大義宮列為主要觀光景點之一,可見大義宮之興建,是澎湖廟宇信仰結合觀光而設計的一項成功創舉。
-
文獻引用|《臺灣地名辭書(卷六)澎湖縣》
-
竹灣大義宮落成碑記
-
且夫世之廟宇者乃聖神功化惠及蒼生故各處民眾咸沾其恩澤為欲崇德報功且作禱禳庇護之明神即建廟宇而祀之也如本村位置在漁翁島北部中部四面環海東南臨海灣四北有丘陵屏障在未開拓前吾光民原住金門後埔陳坑一帶當年因避兵災乘槎浮海駕舟楊帆抵達本島由陳蔡許吳葉林等諸人氏察及四岸有溪流稱謂「紅面糸」一小海灣從此登陸開墾荒地築屋而居惜因地皆不毛無法耕作生計維艱乃議遷徙適探環境發現港灣之內水平如鏡傍有丘陵其下竹林叢生喜謂世外桃園遂在此托足以漁耕為活斯時南面有土丘形如海龜稱龜頭山東北丘陵之溝又如枕狀號蛇山自是龜蛇二景相拱護環境幽雅先民在此定居已不再思遷乃定名此社為「竹篙灣
-
本村有大義宮原名為「四合宮」建造約自二百餘年前斯時在本村碼頭附近之地帶稱謂「納宮」係先民作疏散之所斯時由橫礁竹篙合界小門四村共同合建一宮以祀神故號四合宮嗣後由於各村發展迅速來往路途覺遠諸多不便遂由各村個別開發新地各建廟宇一座奉祀神明以朝拜祈佑平安而本宮亦隨機獨立於民前二年遷建現有原地建築後殿奉祀溫府千歲至民國十一年自原地階下興建第一座廟宇並增祀聖帝故號「大義宮」乃取 關帝一生精忠大義之意也當時佔地僅有五十坪而今再開拓全面佔地已達百餘坪之大使將來更加發展有望宮中又有鸞堂一所係自民前八年光緒三十年由爐下十餘名為感神聖威靈顯赫乃發起創設「得善堂」扶鸞濟世救民至今已有八十年之史續矣現擁有鸞生百餘人按每月三六九日濟世感化村民向善專為人群服務果然得其善道而行之也
-
民國五十八年間因廟宇年久失修眾爐下信徒觸目驚心決有以重修之乃由鄉老召集會議隨即成立籌備委員會著手進行幸各方共同讚襄於民國五十八年九月下旬在信徒決心掀起自動籌組之下以義務勞動方式開始拓地工作為時足足一年之久完全以血汗完成最艱鉅工作實是難能可貴
-
民國六十二年破土定基興工建築本宮以來村中人士均不辭勞若繼續努力以赴原則上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捐金多寡不拘只要虔誠讚助絕無攤派清事回憶當在籌備時初步預算為二百萬元範圍內使信徒能負擔得起程度以進行豈料年來景氣不佳民眾利路不多使財政陷入困難之境幸蒙旅台旅馬諸鄉親熱心援助慨解義囊又諸位委員四方奔走不怕困擾克服時艱終能捐到預定數額以上實所不及料也茲經歷十星霜厥功告成全賴 神聖威靈顯化亦藉諸委員執事人等之勞心勞力及全村民眾之虔誠合作有以成之也噫嘻從茲乎廟貌煥新規模宏敞地下室又裝飾花木水池魚鳥人物等各種奇觀別有番景緻為他處所未有是以本省各縣市觀光客蒞臨瞻拜日盛繹絡不絕定當社運享通人口安泰神必降福其肇於斯乎所有樂捐人氏芳名金額另沏石以垂永遠紀念是為記
-
民國七十二年歲次癸亥荔月 吉旦
-
本宮眾董事委員一同 敬立
-
馬公信士 吳克文 敬撰
-
文字來源|許玉河老師
-
從《省悟新篇》看竹篙灣大義宮的改名
-
依據民國72年(1983)吳克文所撰的竹篙灣「大義宮沿革碑記」,大義宮歷史最初興建在竹篙灣馬頭附近,斯時由橫礁竹篙灣合界小門四村共同合建一宮以祀神故號「四合宮」。爾後,各村發展迅速,來往路途覺遠,諸多不便,遂由各村個別開發新地,建築廟宇。明治42年(1909)竹篙灣廟宇也由海邊遷建至今址,並以溫府王爺為主神。大正11年(1922)擴建廟宇,增祀文衡聖帝關公,信眾仰慕關公一生行跡高義,奉為主神,改稱「大義宮」,沿用迄今。
-
有關上述四個聚落廟宇的歷史,小門震義宮碑記:「至丁巳年(1857)小門村村民受神靈指示,乃溫主公(竹篙灣)擬分靈至現址。」然而,從明治30年(1897)12月底的<社寺廟宇調>,並無小門宮廟的記載。明治37年(1904)<澎湖廳西嶼澳竹篙灣鄉小門嶼土名垵坪宅庄主公宮建立許可同廳長報告>顯示,小門鄉民是在明治32年(1899)申請建廟,經府令第59號許可,即為今日之震義宮。其次,明治30年(1897)竹篙灣的廟宇稱為關帝廟,係創建於康熙24年(1685),從廟名可知清末日治初期,竹篙灣的廟宇已奉祀關聖帝君,並以為廟名。第三,橫礁的昭德宮係建於乾隆12年(1747)合界頭池王廟則建於乾隆15年(1750)。從上述各廟發展的歷史,實難合理解釋四合宮的傳說。
-
再者,竹篙灣大義宮沿革碑記又稱「宮中又有鸞堂一所,係自光緒三十年(1904)由爐下十餘名,為感神聖威靈顯赫乃發起創設「得善堂」扶鸞濟世救民。大正11年(1922)廟宇再次擴建,才改為大義宮。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
竹灣得善堂所著的第一部鸞書為《省悟新篇》,〈卷一〉載明「天運壬寅年(1902)孟春之月著」。又,該堂正鸞手蔡子聘於「本堂鸞下跋」言及:「本堂先由施方濟世,繼再宣講誦經,第思勸化,只在一鄉一邑,曷若著書,傳諸百世千年,較為盡善盡美。」遂於己酉年(1909)王春之月,邀集三十餘人開鸞著書,歷經六月書成《省悟新篇》,共分八卷。職是之故,竹灣得善堂創立於1902年1月而非碑記所言的1902年1909年共有三十餘人參與第一部鸞書之著造而非十餘人。
-
《省悟新篇》〈卷一〉有太白仙翁李讚:
-
竹稱君子 篙槕蘭槳 灣洄島嶼 大展澎疆 義參天地 宮殿嵯昂
-
聖功浩浩 帝德皇皇 真心悟道 君禮臣忠 恩施宇宙 主宰陰陽
-
得登覺岸 善惡隱揚 開來繼往 堂肅規良 濟困扶危 世轉休風
-
美哉此書 千古長光
-
從「太白仙翁讚」冠首文字可知,竹篙灣的關帝廟已由最遲在1909年已改易為大義宮而非在1922年。改易的原因,應與明治42年(1909)廟宇由海邊遷建至今址有關。其次,得善堂以大義宮為扶鸞的地點。然而,溫王仍為廟宇之主神,故為得善堂的正主席。
-
得善堂以文衡聖帝與慈濟真君為主神,溫王與柳王為正副主席;正馳騁尊王李、副馳騁尊金;總理鸞務尊神魏、幫理堂務兼司功過尊神註、掌理內堂兼錄功過司朱、掌理外堂兼察賞罰司池、幫兼堂務兼察會計司羅、幫兼堂務兼察善惡司李、監理堂務兼察校梓赫、司理堂務福德神范、掌理報告司太子李、管堂使者尊神田、走堂使者尊神方、把門司尊神黃。
-
參與得善堂人員近四十人:吳慶餘為堂主兼理堂務事,蔡靜卿為主理堂務兼錄鸞生,楊致君為幫理堂務兼唱鸞生,總理校正為許超然石泉鄉) ,總理付梓陳思聰,正鸞兼謄錄參校生蔡子聘,葉奇峰與吳世賢為幫鸞生,副鸞生有葉棟材、陳家駒與林仕揚。司香生許如蛟、許德馨、許鏡秋、許哲祥;禮生吳世舉、許啟佑、洪丕基、蔡如飛;請鸞生吳輔仁、陳邦勳、陳邦賢、陳邦獻;獻茶生陳邦繩、吳鴻獻、陳家升、陳邦豪;誦經生許加金、謝道志、陳明辨、陳邦文;候用生陳折桂、章有德、呂克揚、許丕龍;送迎生呂聲明、后窟潭陳生花、陳芝蘭、吳式欽。
-
作者|許玉河老師
知識建檔|2017-03-12。知識更新|2024-01-01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