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
白沙鄉姑婆嶼向為
赤崁村採集紫菜的傳統領域。姑婆嶼產紫菜,最早見於,十七世紀蔣毓英《臺灣府志》
(1685):「姑婆嶼:澎湖居民春往捕蠔,冬往掇拾紫菜。」島上有兩塊「漁場標識」石碑,分別立於姑婆嶼北山東西兩側。「漁場標識」碑共有六點,石碑內容以及立於何時?因字跡風化嚴重,復以
1994年新立的紫菜權勒石,前後併立難以一窺實際內容。
-
姑婆嶼呈南北走向,大致上可區分為三部分。北面曰「北山」,中間的部分稱「中山」,南面稱「南山」。紫菜採集地位於北山,此處有小屋一座,水井一口,作為紫菜生長期看守人員歇腳之所。中山又稱做正垵,南山南岸有採石場,早期以
玄武岩圍成三間厝仔提供休息場所。
-
姑婆嶼為何稱作姑婆?眾說紛紜。最常見的說法:據說在很久以前,村莊裡有位少女,已有相戀多年的男友,父母卻反對雙方婚姻,另謀良人。女孩為信守承諾,乃逃至無人島,終老一生,這座無人島也被稱為姑婆嶼。姜佩君於《澎湖民間傳說》一書採集林文鎮的
吉貝居民說法:「有一位小姐,時常幫哥哥照顧孩子。某天由於工作忙,沒注意到孩子,孩子竟然窒息了!他覺得對不起兄嫂,也害怕責備,便逃到無人島居住。而他的姪子只是暫時窒息並沒有死去。後來姪子長大生子,打聽到姑姑的消息,便帶著孩子來請他的姑姑-姑婆。這個島於是稱為姑婆嶼。」
-
吉貝村居民的說法,或可以反映
吉貝不認同姑婆嶼為
赤崁村所有的潛意識心裡。然而,兩村對姑婆嶼的解釋,本質上都是女性困守姑婆嶼一生的故事。張詠捷於《船家寶》一書訪問
赤崁村鄭其祿,對於姑婆嶼的採集行為多有描述:「以前的人歹賺食,才去姑婆
撿螺仔。日時撿,撿水飽潮就沒了就敲螺仔,順便漬運回來賣。姑婆螺仔很多,以前老的較勤勞,都是在
撿螺仔,…那個地方以前一間小小的,中間有一條路兩邊用石頭架起在睡覺。以前的老查某,都去那邊過暝
撿螺仔,就在哪裡煮食,一去都要一整個禮拜才回來。」鄭其祿並說:姑婆嶼會叫「姑婆」是說以前
赤崁村有一個有個老女人去姑婆
撿螺仔或是幹什麼就死在那裡,
赤崁村人就把它名叫姑婆。
-
鄭其祿先生於姑婆地名的詮釋,顯然與婚姻無關,而是指向從事經濟產業活動所發生的意外。
1685年記載的姑婆嶼已是「澎湖居民春往捕蠔,冬往掇拾紫菜」因應季節變化的經濟活動,導致女性在此發生不幸的意外事件,或許更貼近於史冊的記載。
-
文章來源|許玉河老師
-
姑婆嶼是位於
白沙島西北方海域。是一座南北狹長的的島嶼,面積在滿潮時約0.282平方公里,低潮時有0.410平方公里,是澎湖最大的無人島,更是全國唯一天然紫菜保護區,估計每年野生紫菜產量約五千公斤,經濟價值極高,其領域歸屬自古以來,就由
赤崁龍德宮管理委員會經管。
-
資訊引用|《臺灣地名辭書(卷六)|澎湖縣》
-
位於
後寮村西北方約4.5公里處,須由
後寮村或
赤崁碼頭搭船方可抵達。此島嶼為澎湖北方無人島中面積最大之島嶼,過去以冬季紫菜採集的傳統產業活動聞名。本島呈南北走向,亦屬方山狀台地,主體由黝黑的
玄武岩所構成,而局部在島嶼南側分布珊瑚碎屑的白色沙灘,形成一明顯的黑白對比。本島的
地質組成,除主體為
玄武岩外,在島嶼的台地上亦出露更新世時期的「
小門嶼層」,也就是類似於
小門嶼頂部的殼灰岩與鐵質石英砂,這樣的岩性分布意味者本島曾經歷過高海水時期,且全島曾沉溺於海水面之下,方可構成形成此岩性環境。
-
資訊引用|
後寮旅遊手冊
-
在老一輩
白沙人眼中,姑婆嶼是座既神秘又充滿傳說的島嶼,也是北海面積最大的無人島。島呈南北走向,長約1公里,全島主要為四個陸塊和三處小地峽所形成之方山臺地,北岸有大片海蝕平臺,東岸南北處各有一天然的白色沙灘海灣。島上有一塊英船遇難紀念碑,紀念碑所在地也是全島的最高點,東側則為北海著名的丁香魚場。東南側海域有著瑰麗的珊瑚林。北岸的海蝕平台因長年受到浪濤淘洗,是著名的天然紫菜產地,品質優良,每年冬天採收季一到,
赤崁村民都會分乘船隻前往採收,集體
採紫菜的人潮盛況熱鬧非凡,構成一幅
潮間帶罕見景觀。
-
姑婆嶼海底世界的景色更是浮潛者的天堂,珊瑚礁林立且種類繁多,熱帶魚群在海底自在悠游;姑婆嶼同時是硨磲貝保護區,硨磲貝被稱為海底的瑰寶,也是相當稀有的海底生物。在姑婆嶼退潮時可從事
潮間帶活動,在海岸邊撿
拾螺貝、野生蚵,因為海水純淨且無污染,許多遊客都在海水中沖洗後生食。
-
資訊來源|重修
白沙鄉志
知識建檔|2017-03-02。知識更新|2023-08-21
修正建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