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分類:古厝  

鎮海長源古宅

閱讀時間 ── 約 12 分鐘

▲隱藏資訊

登錄文化資產原因|澎湖殷商「長源商行」所修之宅第,具地方歷史意義。整體構造及間仔閣樓完整,六角窗、半樓糧倉、木構、泥塑花磚精巧細緻。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
-
外觀特徵|一、屋頂花磚為澎湖民間製造,非常細緻。二、透亭、大石樑、半樓仔作法較為不凡。
-
室內特徵|一、日治時期皇民化後所留下之神主牌。 二、有半樓、六角形窗造型及功能性(可收藏農作物)。 三、六角窗、半樓糧倉、木構精巧細緻。
-
陳雅(1880-1926)的長子陳長源(1903-1966)於昭和14(1939)年外出至臺南經營皮革原料「長源商行」有成,並返鄉修復祖家,延請中屯村「意師」按原格局修復,大廳泥地改鋪尺二磚,左右櫸頭間之瓦作斜屋頂改為磚坪,泥塑灶台改為磚砌,並加建樓半。長條玄武岩過樑、門臼柱礎等石工建構為陳德(待師)所打造。民國75(1986)年韋恩颱風過後,將大厝身屋頂改為水泥瓦。由傳統過渡到近代工法、材料融合並進,實為日治時期民宅之經典。
-
資訊來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網頁
-
澎湖姓氏故事-
-
鎮海港「長源古厝」再生緣
-
「長源古厝」座落於鎮海村18號,係鎮海港《陳詩興派》陳氏二房之祖厝;其始建年代,可推測至清領康熙晚期,唯其中應有數次重建或修䕶。
-
「長源古厝」其名之源由,乃今此古厝之規模形式,係由陳氏10世裔孫陳長源、陳長崎、陳長陣三兄弟於日本時代昭和13年(1938)出資所整建。
-
鎮海港《陳詩興派》陳氏家譜載:始祖陳詩興於南明、永曆晚期(鄭氏時期)自漳州、海澄徙澎。陳詩興傳一子陳三(16661744);陳三傳四子,長房陳老(16851765),次房陳實,三房陳允,四房陳成(17091754),此鎮海港(陳詩興派)陳氏四房的源由。其中三房、四房裔孫居社內(下面)區域;長房、次房裔孫居社內(半頂下)。
-
今社內(半頂下)區域,鎮海村18、19、20號三間三合院古厝即係二房陳實裔孫聚居之所;其中18號係陳氏6世陳虎裔孫所居,19、20號係6世裔孫陳獅裔孫所居(陳虎、陳獅乃同胞兄弟);而陳虎乃係陳長源、陳長崎、陳長陣三兄弟之高祖父。推測陳氏3世二房祖陳實應係《長源古厝》原始三合院之始建者,其時約在康熙晚期,故《長源古厝》歷史距今已逾300年。
-
據《長源古厝》祖宅中祖牌內祕藏家譜所載:陳長源祖父陳舉步(生咸豐年間,卒日本時代明治28年,-1895)卒葬台灣,故知陳氏先祖陳舉步於光緒初期已赴台營生;唯裔孫皆不知先祖赴台何處,營何生計?
-
家譜另列陳舉傳三子,長子爾雅(18801926)、次子爾音、三子爾著;其中爾著(18871906)僅得年20未婚早亡,爾音無載生卒年或係早夭,爾雅(18801916)亦僅得年37歲;爾雅則係陳長源、陳長發陳長崎、陳長陣兄弟之父。
-
長崎次子陳煥廉(中興大學畢業旅居台南市,目前擔任大亞電線電纜公司監察人)口述:其二伯父長發未婚早逝;大伯父長源、四叔長陣皆赴台南謀生;其先父長崎則遠渡重洋至日本營商。唯其父不幸於返台途中,船沒人亡,得年僅32(19131944);那一年自己方始出生,故未及親睹先父之一面。
-
唯其父婚前赴日經商有成,乃將盈利與大伯長源、四叔長陣兄弟三人合資於台南市區內(今忠義路)共組(長源商行),專營進口皮革原料,獲利頗豐。
-
此「長源古厝」乃係其父長崎迎娶其母陳雪花(後寮社人),於婚前據祖宅增其舊制,將大廳泥地改鋪尺二磚、左右櫸頭間之瓦作斜屋頂改為磚坪、泥塑灶台改為磚砌、並加建閣樓等擴建而成;因係兄弟三人合議修建,故以商行「長源」之名命之;並由大哥長源於廳前大門門楣親題「長源」二字,以為透亭亭號;左右則敦請鎮海碩儒陳唇漢文老師以「長源」二字為聯首,作一聯對,再由伯父長源親書《長風萬里追宗 源水一泓養浩然》此一聯文,以資記念;時在日本時代昭和13年(1938)
-
陳煥廉追述:其父亡故,母親陳雪花親撫二男(煥恭、煥廉)一女(淑珠),和大伯母堂哥煥輝、煥禮、煥隆、煥南等家族老弱婦孺共居此屋宅;大伯父長源仍在台南為家族事業打拼,按月寄回生活費用,祖母游帶(港仔社人)則不定時分居台南、澎湖兩地。
-
1949年國民政府退守台澎,部隊居無其所,乃分據民宅暫駐,此古厝前庭尾間仔和透庭半樓由駐軍軍、士官進住;陳家則聚居大廳左右內室(此時大伯母和諸堂兄已遷徙台南)。
-
陳煥廉回憶,其時雖軍民雜處共居,然軍紀甚嚴,軍士官對百姓秋毫無犯,平日早餐若有剩出豆漿、饅頭常會贈與家人;農忙時士兵會幫助家中收割高梁;母親有時候也會以潮間帶撿拾的螺螄、石砢等貝類回饋,可謂軍愛民,民敬軍。此種情景,持續近十年,俟講美營區構建完成,軍士官始遷離此屋。
-
爾後,煥廉兄姊相率結婚,自己亦求學、服役在營,其母一人獨居此屋,間有基督教傳教士和鎮海國中教師借住;一度姊姊淑珠和姊夫鍾如磨(小池角人,曾任吉貝國小校長)亦前來和其母共居;直至民國59年(1970),其母始搬離此屋,至台南與煥廉共居,唯每年夏天仍返家小住。
-
直至民國80幾年到90幾年之間,本地文化工作者張詠捷小姐相中此屋,乃與其母商議借住此屋多年,並於大廳旁內室成立工作室,從事北山嶼聚落生態、民俗宗教調查工作。其間古厝之維修費用,全由張小姐個人支付。
-
唯張小姐搬離後再無人居,屋漸荒廢,乃至大厝身外牆風化斑駁,正門大門彩繪色彩、堂號字樣脫落模糊;屋頂瓦片、磚坪欄杆間有毀壞脫落;屋內則橫樑、楹桷、桷仔漸趨腐蝕、壁面潮濕灰暗;深井地磚、兩側䕶欄綠䌷花磚亦有缺毀;門扇木窗朽壞漸不堪使用。
-
幸日後,張詠捷小姐深覺此一古厝融合傳統與近代材料與工法之建築思潮,宅第格局空寬廣,具有歷史保存價值,乃建議屋主家族向本縣文化局依「澎湖縣歷史建築(傳統古厝)維䕶及再利用獎助計畫」提案申請補助整建。
-
民國97年(2008)縣府文資審議委員以此屋石工、木構、泥塑、彩繪皆有可觀,營造技術、藝術風格時代性鮮明,通過縣府文資審議,民國100年(2011)縣府正式公告為澎湖縣歷史建築
-
民國100年(2011),「長源古厝」家族代表成員煥輝、煥禮、煥隆、煥南、煥廉、煥明、煥淳、煥仁堂兄弟共8人共商商議,向縣府文化局文化資產科提出申請獎助;此案旋即於該年12月審查通過補助。
-
本次修建工程由長源古厝所有權人陳煥禮、陳煥廉、陳煥明委請張玉璜建築師事務所規劃設計,修建工程由澎雄營造負責人洪自良督工施造。民國101年(2012)9月16日開工,12月30日上樑;民國102年(2013)7月4日合脊落成,為文化局補助修復完成之第4棟古厝。全案總工程費用396萬,其中縣府補助經費194萬,屋主自籌202萬。
-
探究此一古厝之修護再生,乃緣於張詠捷小姐之慧眼和「長源古厝」家族成員飲水思源緬懷先人保存祖先遺澤的懿德;家族成員中尤以陳煥廉最為辛勞,付出最多心血和金錢,幾乎所有申請文件的蒐羅、和文化局、建築師、營造商的協調㑹議、都由他一手包辦。
-
辛苦沒有白費,經過三、四年的奔波溝通協調,「長源古厝」於焉再生;除了可使生此屋長此屋的陳煥廉重溫兒時舊夢;藉由此一古厝的保存,尚可使日漸喪失原貌的古厝聚落一息尚存,得以窺見延續傳統聚落的質樸真實形貌,為鎮海聚落注入源頭活水。
-
考諸史籍,「鎮海港」之名早見於明、天啟4年(1624),守備王夢熊於澎湖「鎮海港」壘石城為營。《福建巡撫南居易奏捷疏節錄》載:天啟4年1月2日,守備王夢熊由吉貝突入鎮海港,且擊且築,壘一石城為營。屢出奮攻,各有斬獲。夷退守風櫃一城。
-
清、康熙24年(1685)蔣毓安《臺灣府志》載:北山鎮海嶼,明金門防守海宼,官兵常哨探鎮駐於此,故名為北山鎮海。《府志》又載:鎮海港澳在城仔澳北,有潭,名曰萬丈潭。凡官、商船遇颶風,皆收入此處避風。
-
唯現今鎮海聚落的拓墾,應始於明、崇禎年間員貝島陳姓始祖陳公的徙入(至第4世陳盛於康熙中期再徙員貝島)。而現今鎮海聚落各姓氏始祖之徙入,則始於南明、永曆時期,迄於清、乾隆時期,計有陳姓(四支系)、丁姓(三支系)、翁姓(一支系)、趙姓(一支系);另有許姓系由大山嶼烏崁社分支而來;故鎮海耆老口傳鎮海居民由(四陳、三丁、一翁、一趙)組成。
-
日本時代、昭和晚期鎮海聚落居有三合院57間,聚落區分為(頂面)、(半頂下)、(下面)三個區域。(陳長源家族)始祖陳詩興即屬四陳之一,當時族人居有三合院10間,其中(半頂下5間)、(下面5間),「長源古厝」位居(半頂下)。
-
(口述訪談:鎮海港「陳詩興派」陳氏11世裔孫 陳煥廉)
-
文章來源、作者|蔡光庭老師
-
陳雅(1880-1926)的長子陳長源(1903-1966)於昭和14年(1939)外出至臺南經營皮革原料「長源商行」有成,並返鄉修復祖厝,延請中屯「意師」按原格局修復,大廳泥地改鋪尺二磚,左右櫸頭間之瓦作斜屋頂改為磚坪,泥塑灶台改為磚砌,並加建半樓(閣樓)長條玄武岩過樑、門臼柱礎等石工建構為陳德(待師)所打造。民國75年(1986)韋恩颱風過後,將大厝身屋頂改為水泥瓦。由傳統過渡到近代的工法、材料融合並進,實為日治時期民宅之經典。
-
古宅採用硓𥑮石砌造而成,一落四櫸頭格局,座西朝東,配置方整、造型簡樸,空間亦較一般傳統宅第更見寬廣高聳。房屋四周角柱為細紋硓𥑮石砌造而成,坪與間仔皆採平頂式屋頂,頂覆傳統尺二磚鋪面;平屋頂周邊設低矮護欄,內側砌立綠釉花磚,外側砌水泥花磚,形成明顯的新舊對比。深井左方設有磚造水缸外觀飾以泥塑雙魚太極圖形,深井與大厝身之間設透亭,其上有半樓,兩側靠外牆處各有木梯以供上下,並可由半樓進出磚坪頂。半樓以長條玄武岩為過梁,氣度不凡。透亭内牆各開六角木窗一扇,風格典雅。大厝身與透亭屋頂皆為兩坡仰合瓦屋頂,前後接續形成富韻律感的天際線。大厝身正面壁有彩繪及楹聯,畫風新潮,玉兔題材突顯多子多孫的期待,楹聯書法「長風萬里追宗慤,源水一泓養浩然」為鎮海漢文先生陳唇所作,廳門以「長源」為亭號。
-
引用來源|澎湖縣文化資產手冊
知識建檔|2017-11-01。知識更新|2024-04-04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