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765
乾隆30年
西元1765年距離今日約260年,天干地支為:乙酉,此頁面主要放置西元1765年時間軸之相關內容。
- 烽火館
故址的林氏人家院中所保存的一方乾隆30年(1765)烽火館重修碑記的記載來推斷,烽火營的班兵在乾隆初年已經建立了專屬的廟 ....
- 喪葬救濟─厲壇
擊戴福捐俸創建,蓋有感於三十年(1765)九月二十三日,大風覆沒商船,淹斃商民一百二十餘人之慘,立祠以祀,俾孤魂得所依焉。 ....
- 媽宮北甲蔡姓
宮社、北甲(銅山館後)始祖蔡畝(1765-1833),乾隆晚期徙澎;原籍不詳。按此派蔡氏,尚有支族承租(銅山館伙房),或 ....
- 重建烽火館碑記
火班兵住館,謹勒此碑為記。
乾隆三十年正月□日榖旦
指定理由|(1)具有地方或族群之風俗、記憶及傳說、信仰、傳統技術 ....
- 文石書院
2年(1683)納入清廷版圖到乾隆30年(1765),這80餘年之間僅有7位士習者取進生員(考取秀才),乾隆31年(17 ....
- 三十人公廟
海盜,也有吳培基教授認為發生於乾隆30年澎湖外垵的海難,淹斃百餘人的大體,部分漂流至後寮村海岸。《建國日報》的報導,又增 ....
- 大嶼社呂姓
呂氏一族,據《呂氏族譜》載:「乾隆30年(1765)始祖妣呂陳曲帶長子呂盛、次子呂棖,由望安西埔遷徙至頂茄埕。」頂茄埕呂 ....
- 大嶼社顏姓
逝世年表》載:「2世祖顏寧卒於乾隆乙酉年(乾隆30年,1765);3世祖顏賀卒於乾隆甲午年(乾隆39年,1774)。」由 ....
- 呂汗
族呂氏一族,《呂氏族譜》載:「乾隆卅年(1765)始祖妣呂陳曲帶長子呂盛、次子呂棖,由望安西埔遷徙至頂茄埕。」年輕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