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分類:村里地標  

西安村

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同義詞彙|西垵、西垵澳、網垵社
-
西安村在望安島的西南部,東與東安村毗鄰;南岸面臨沙垵仔口海域;西岸為土地公口海域;北則臨花宅仔溝西安水庫),與中社村交界。
-
西安(西垵)之名,初見於《台灣府志》:「西垵澳:在八罩嶼南。崖上有大人宮。居民捕魚者在此。」(高拱乾,1694:20)又《重修台灣府志》亦云:「西垵澳:在廳治南,水程五十里;即網垵。在八罩之南。捕魚者多在此。」(范咸,1746:37)
-
西安村和東安村原為一個聚落,至民國35年(1946)始分而為二村,初名西望安村,旋再易名為西安村。故在台灣光復之前,西安村的行政沿革同於東安村,茲不再贅述。(請參閱第一項東安村
-
西安村為望安島文教機構所在地,國中及國小均設於此。面積為850,220平方公尺。民國88年(1999)12月人口376人。
-
文字來源|台灣地名辭書(卷六|澎湖縣)
-
本村於清領時期東安村為同一個部落,稱網垵社日治時期改名為望安村,戰後初期稱為西望安村,不久即改名為現名。西安(西垵)之名,初見於《臺灣府志》:「西垵澳:在八罩嶼南,崖上有大人宮,居民捕魚者在此。」《重修臺灣府志》更明白的指出西垵澳即網垵。相關地名由來,詳見東安村之敘述。
-
本村清領時期東安村為同一部落聚落發展的其他相關敘述,請詳見東安村。戰後本村由望安村劃分而出,稱為西望安村,不久即改稱西安村。民國70年(1981)年規劃興建西安水庫,完工後利用海底水管輸送供將軍村使用,大大的改善了望安鄉的飲水品質。西安村在望安島的西南部,村民大多半漁半農維生。
-
資訊引用|《續修澎湖縣志(卷二)|地理志》
-
望安島的西南部,東與東安村毗鄰;南岸面臨沙垵仔口海域;西岸為土地公口海域;北則臨花宅仔溝西安水庫),與中社村交界。西安(西垵)之名,初見於《臺灣府志》:「西垵澳:在八罩嶼南。崖上有大人宮。居民捕魚者在此」。 又《重修臺灣府志》亦云:「西垵澳:在廳治南,水程五十里;即網垵。在八罩之南。捕魚者多在此」西安村東安村原為一個聚落,至民國35年(1946)始分而為二村,初名西望安村,旋再易名為西安村。
-
西安村由吳姓夏姓呂姓陳姓朱姓張姓鄭姓顏姓盧姓許姓諸姓組成,以吳、許姓陳姓繁衍較多,為主姓。其中,吳姓夏姓由閩地,徙來;呂、顏由金門,徙來;張、鄭由中社村,徙來;朱姓東安村山寮),徙來;盧姓白沙鄉後寮村,徙來;許姓分兩支系,(高陽派)由東安村山寮),徙來;(蕭山派)由東安村中街仔),徙來;陳姓亦分兩支系,(山寮派)由東安村山寮),徙來;(前寮派)由浯江(金門)入徙西安村(前寮),後有裔孫分居西安村(下西埔)。
-
村落區分為前寮後寮頂西埔下西埔頂田仔。其中,前寮後寮係較早開發區域,約在康熙年間,吳、夏、陳諸姓已入墾;西埔頂田仔為較晚入墾區域,康熙年間,僅有呂氏一戶;直至乾隆、嘉慶年間,許、陳、朱、鄭、顏、盧,始徙入。
-
資訊來源|望安鄉
知識建檔|2017-02-23。知識更新|2023-11-06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隱藏資訊

西垵仔澳:此澳即在娘媽宮澳外,北風僅可泊戈船三、四隻。

臺灣府志《蔣志》 / 蔣毓英、季麒光、楊芳聲|


一曰西垵澳在八罩嶼南。崖上有大人宮。居民捕魚者在此。

臺灣府志《高志》 / 高拱乾|


一曰西垵澳在八罩嶼南。崖上有大人宮。居民捕魚者在此。

重修臺灣府志《周志》 / 周元文、宋永清|


又各嶼之中各澳在焉【澳者,就可泊船之處而言】...曰山西垵澳【即網按,在八罩之南,捕魚者多在此】

臺灣志略 / 尹士俍|中卷(山川景物)|


西垵澳:在廳治南,水程五十里;即網垵。在八罩之南。捕魚者多在此

重修台灣府志《范志》 / 范咸|


網垵澳〈在八罩南崖。距挽門西南旱路一里。亦名「西垵」。北風可泊三、四艘。〉

重修台灣縣志 / 魯鼎梅、王必昌|


西垵澳:在廳治南水程五十里;即網垵。在八罩之南。捕魚者多在此。

續修臺灣府志《余志》 / 余文儀|


綱垵澳:綱垵社(距廳治水程八十里)、山寮社(距廳治水程八十里)


南由嵵裡社起,二十里至虎井社,三十里至網垵社.....


網垵澳:網垵社(距廳治水程五十里)


▲隱藏連結▲隱藏連結▲隱藏連結▲隱藏連結▲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