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義詞彙|南滬
-
南港村原來的舊地名稱為南滬,由於地勢低窪,形成一處天然的海灣,因建有一港口,本村因而得名。
日治時期曾發動村民興建
南滬港,戰後經過政府兩次的擴建後,已成為現代化的理想港口。
-
關於南港村聚落發展的部分,請參見
東湖村。早期陳姓家族由
望安遷居本村「
城內」,由於風水問題,在祖厝四周建起城牆,
城內因而得名,本地居民稱為「
南嶼城」。戰後初期與
海豐村合稱南海村,實施地方自治時,始獨立設村,稱南港村迄今。
民國58年(1969)成立南港社區理事會,推展各項社區發展的工作。本村為
七美島最南端的一村,也是全鄉最為繁榮,人口數最多的村莊。
-
資訊引用|《續修澎湖縣志(卷二)|地理志》
-
南港村位於
七美島的最南端,東、西、南面接環海,北鄰
中和村及
海豐村,面積1.655平方公里,包含西南、
南滬崎頭、
月鯉崎頭、
城內、
尖山腳、南滬六個聚落,東為
月鯉崎頭、西為
南滬崎頭、南至西南、南滬,北為
尖山腳、
城內。1-3鄰為「西南」,因位於南港村的西南方,因而稱之「西南」。臺灣海峽最南側的燈塔「國際燈塔」即位於此。4-5鄰為「
南滬崎頭」,位於「
城內」的西邊,因地處
南滬港的上坡地,因此稱為「
南滬崎頭」。6鄰為「
月鯉崎頭」,位於「
尖山腳」南邊,「
城內」的東南方,東面臨海,唯一弦月形海灣,且為珊瑚礁海岸,是
七美最大的港灣,北方的月鯉是全島最早進行近海作業的漁港,也是早期移民的精華區,因聚落位於海灣上的山坡而稱為「
月鯉崎頭」。7-8鄰為「
城內」,位於
尖山腳的西側,西以一條水溝與「
圍內」為界,地勢東高西低。9-10鄰為「
尖山腳」,位於南港村的東北角,因位於一個小山丘的周圍,因此稱為「
尖山腳」。11鄰為「南滬」,位於西面,為一天然海灣,因此謂之「南滬」。
-
資訊引用|《
七美鄉志》
知識錯誤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