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鴛鴦窟

閱讀時間 ── 約 12 分鐘

鴛鴦窟名稱最早出現於澎湖台灣紀略,其由來已無可稽考。有一說是因為早年該地區內有多處適宜鴛鴦戲水的水窟(水塘)而得名;又有一說謂鴛鴦窟畔有軟土,冬季時常有許多野蜂、蝴蝶等蟲類鑽入土中,越冬變成蛹,當地人稱此蛹為「鴛鴦仔」,故以此名之。是否正確,均有待進一步考證。由於谷地避風,附近並有多口淺水井,水源不虞匱之,適宜做為露營地,谷口前也有一片海蝕平台,適宜拾海螺及釣魚。
-
鴛鴦窟地區有殘存的藏軍洞歷史遺蹟,它埋藏了望安將軍澳兩島島民難以計數的血淚與汗水。二次大戰末期,為作困獸之鬥,故極盡窮兵黷武,選定鴛鴦窟圖闢為其海軍之魚雷快艇(特攻隊)基地,因當地地形外有馬鞍嶼之屏障,極為隱蔽。於是在1944年昭和十九年),發動望安將軍澳兩島村民,不分男女老弱,滿十八歲至六十歲者都得參加勞動,日以繼夜,每洞十人,輪班挖鑿,在鴛鴦窟谷地北面山丘共開了與中央指揮所相通的洞穴十處,其第九、十洞自洞口至海岸段則敷設鐵軌道,供快艇靠岸時隨即推入洞內隱藏。
-
資訊引用|《臺灣地名辭書(卷六)澎湖縣》
-
鴛鴦窟位於望安島上東北方,是一座天然的山谷地形,外海則有狀似馬鞍的馬鞍嶼為屏障,因此,在日據時代被日軍打造為重要海軍基地,形成一座重要的二次大戰歷史遺跡。西元1944年日軍奴役望安和將軍兩島的居民,挖鑿放置震洋艇的格納壕(收藏坑道),作為海軍之魚雷快艇基地及特攻隊員的寢室。工程即將完成之際,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該處基地因此廢棄。多處洞穴早已崩塌,但依稀可見一些遺跡。
-
資訊引用|《悠遊八罩|生態學習手冊》
-
鴛鴦窟山高約30餘公尺,日本時代,日軍曾計畫闢為震洋特攻隊基地,後因日軍戰敗而廢棄,現仍殘留昔日挖掘之多處「格納壕」及「兵舍壕」遺蹟。此地區海流平緩、海水清澈,是游泳、戲水之勝地。在鴛鴦窟海邊,除可見到周遭海岸線的礁岩變化,更可見到馬鞍嶼的雄姿立於海面。登上鴛鴦窟的山頂,視野更顯遼闊,天台山將軍澳嶼等皆可映入眼簾。而山頂廣大無垠的草原,更是襯托出此處的清幽,立於山頂,可放寬俗事,細細感受鴛鴦窟之美景。
-
資訊引用|《望安鄉志》
-
八罩島望安島)鴛鴦窟日本特攻第二四震洋隊基地,應是當年日軍在台灣所闢建的震洋艇基地中,一處半開放性、規模較大者,故必須發動當地民伕開鑿,在望安島將軍澳嶼年長者(大多已凋零了)記憶深處,「作鴛鴦窟」這一段是難以抹滅的,因為其中夾雜著痛苦與無奈,並無一絲歡樂。
-
鴛鴦窟兩座「大防空洞」(即「兵舍壕」)是筆者小學時代「遠足」必遊處,當時根本不知北山還有多處「格納壕」。
-
民國77年澎湖縣政府觀光局為望安幾處景點設立簡介牌,在此設了『鴛鴦窟』及『鴛鴦窟藏軍洞』兩座,但已拆除。之後,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數度對鴛鴦窟進行整建,每進行一次,則漸次使其原貌遭破壞,即使最近這次也無例外。
-
筆者非工程規劃專業,對其硬體設施部分自不敢置喙,但多年從事地方文史調查工作,長期探究鴛鴦窟基地史實,故對該處解說資訊中的錯誤不能不表示意見,除參考當年第二四震洋隊搭乘員波佐義明所著《冬の殘紅》外,並曾對兩位當年實際參與基地開鑿工作的陳生扁先生和彭王碧金女士進行訪談,期盡可能釐清此基地之真相。茲先分享訪談內容要點:
-
1996年10月31日,訪問陳生扁先生(1920–2009,望安西安村人,曾任多屆西安村長,1945年鴛鴦窟震洋艇基地闢建時,調查他有打石技術,之後便被派負責在壕內將大石塊敲碎供民夫搬運出去的工作)。訪談內容與基地設施有關者:
-
1.南邊山有2個洞穴,是第1和第2洞,是他們在辦公的,要相通,但沒開通。後面還有一個洞穴,是電氣孔,有一台25匹馬力的柴油發電機,在東邊,也已經坍塌了。北邊山有10個洞穴,不是在一塊的,這裡一個,那裡一個的,那個辦公廳是挖圓形的,就是現在山頂已坍塌的那一處,就像章魚的頭一般,其餘的洞就像牠的爪一樣,都和辦公廳相通。南邊山有2個洞穴,連同電氣孔,共13個洞穴。有兩洞是有鋪鐵軌的,那是要供那種艇如果從馬公開下來,一抵達便推進去隱藏起來。
-
2.那第1和第2洞口前面,有竹(鄉長)任內有開闢一條路,很方便。(筆者按:指目前往鴛鴦窟的道路是民國79年開闢。又筆者於民國100年8月9日,以電話訪問前望安鄉長許有竹先生,查證目前闢為停車場及興建公廁的那片平坦地原本即有,是當年與兵舍壕、格納壕等設施同時闢建者)。
-
3.他們辦公廳住的是木屋,木材的。先來搭辦公廳,搭在第2洞(筆者按:指南邊山)的洞口前。
-
4.那些洞(筆者按:指北邊山)有編號,從東邊算到西北邊,從海墘起來開始算,只有一邊,挖掘整列的。
-
5.電氣孔不能用炸藥爆破,是用人工挖鑿的。有一台25匹馬力的發電機在那裡發動,也是和其它洞一樣,都是9尺高。電氣孔坍塌,死了幾位,水垵2位,不知是將軍澳還是哪裡1位。
-
6.一個洞是10人輪流更換在挖掘,有的做白天,有的做晚上,晚上有電燈,使用100燭光的日本燈泡,像炤罾(聚光捕魚)用的一樣,裝20、30盞的燈泡。他們是早上去,自已帶飯去,中午不能回家吃飯,到晚上換班,到天亮再另一班接班。
-
2011年8月13日訪問彭王碧金女士(1933–2017,望安水垵村人,現任望安鄉長彭亞湖母親,1945年曾代替她母親去「作鴛鴦窟」),訪談內容與基地設施相關者:
-
1.在12歲時曾代替母親去作,第9崁作10天,第11崁作10天,共兩次,一次作10天。
-
2.第幾崁是從南邊開始算,南邊是第1、2崁,再往北邊,再往西邊,是第3崁到第12崁,再加上南邊後面路要下去有電氣崁,是有「控紅毛土」(混凝土)的,共有13崁。
-
3.每個崁內工作的人不分村,是各村的人都有,男的負責掘,挖掘幾尺便要用木柱撐著交釘釘住,不然很危險。女的用扛的,負責將土石搬出去,土石是放在稻草袋上。
-
4.中午12時休息,下午2時繼續工作,住水垵的人可以走路回家吃午飯。
-
2012年11月13日,筆者配合崗華電影公司拍攝『島嶼烽煙』紀錄片團隊,在鴛鴦窟透過日文翻譯本田先生和波佐義明先生用他所繪的『特攻.二四震洋隊.若松部隊八罩島基地』圖(《冬の殘紅》352頁)與現地對照,並參考波佐先生的說法,歸納出下列幾點:
-
1.由於鴛鴦窟周遭環境數十年來有很大改變,加上波佐先生年歲較大,記憶難免有失,故有些地方無法辨認。
-
2.兵舍壕﹝隊員兵舍﹞確有2處。
-
3.發電機室在兵舍壕內,波佐先生說是在兵舍壕內挖深(筆者按:有可能是在北邊這座兵舍壕向東挖通,至於挖到何處,則因北邊這座兵舍壕東北方已嚴重崩塌,不易辨認了)。
-
4.兵舍壕前面是廣場(筆者按:現在興建停車場及廁所處),廣場上搭建一棟木造房舍,寬3間(約5.4米),深1間(約1.8米),隔成2處,一為工作所,一為烹炊所。
-
5.重油桶(ドラム缶)浴場設在井邊,用水桶打水,倒入重油桶中,人再入重油桶中泡一下再出來,水大概深到胸前。
-
6.監視所只有1處,由一位特攻隊員和一位基地隊員負責監視,沒有什麽防空武器,只負責注意美軍飛機來空襲時,通知大家躲避。
-
7.北山格納壕有5處,據波佐先生表示,5處格納壕僅前面3處有鋪設軌道,不是每一處格納壕都是相通的,他當時並不是負責工程,所以他對格納壕挖掘的詳細情況並沒有很深入了解,他寫《冬の殘紅》前先寫信給隊友徵詢意見,少數隊友認為這是沒有意義的事,有些則提供資料給他參考。
-
8. 1945年3月,他們來到八罩島鴛鴦窟,該處並沒有石砌房舍,都是已收成過後的農田。
-
綜合以上內容,可歸納為:
-
1.鴛鴦窟南山挖掘隊員兵舍壕兩處,洞口面西,是第1和第2洞,要相通,但沒開通。
-
2.隊員兵舍壕後面還有一個洞穴,在東邊,是發電機室壕(電氣孔),和其它洞一樣,都是9尺高,有灌填混凝土,使用一台25匹馬力的柴油發電機,也已經坍塌了。
-
3.隊員兵舍壕前面是廣場(即現在興建停車場及公廁處),在第2(北)兵舍壕前廣場上搭建一棟木造房舍,寬3間(約5.4米),深1間(約1.8米),隔成2處,一為工作所,一為烹炊所。
-
4.在第1(南)兵舍壕前有井,井邊設重油桶(ドラム缶)浴場。
-
5. 監視所只有1處(筆者按:目前在南山近海濱,有洞口面北緊鄰兩處,形式相似,可能都是監視所)。
-
6.陳生扁先生和彭王碧金女士都說鴛鴦窟北山有10處格納壕,從東邊算到西北邊,分別是第3洞到第12洞(筆者按:波佐義明的『特攻.二四震洋隊.若松部隊八罩島基地』圖中繪出北山有五處格納壕,是相通的,但他在現場又說不是每一處格納壕都是相通的,當時他並不是負責工程,對格納壕挖掘的詳情沒有很深入了解。而陳生扁先生說10個洞穴像章魚的爪一樣,和一處挖圓形的辦公廳相通,辦公廳就像章魚的頭一般,現在山頂已坍塌了。10處是確定的,可能往西北邊的幾處施工中尚未完成,波佐先生對此並不很清楚,至於是否全數格納壕都相通,則筆者看法保留)。
-
7.波佐先生說格納壕僅前面3處有鋪設軌道,陳生扁先生說有兩洞是有鋪鐵軌的,總之,不是每個格納壕都鋪軌道,這也表示整個基地建設工程尚未完成。
-
因此,依所歸納內容比對,可發現目前鴛鴦窟震洋艇基地解說資訊中錯誤不少。此外,『震洋艇八罩基地的總配置』說明牌,文字中「由八罩島水垵港登陸」是錯誤的,因當時水垵尚無港,無從登陸。圖中的「兵房遺跡」也非,波佐先生就提到當時他們來到該處,並沒有石砌房舍,都是已收成過後的農田,該遺跡應是1945年以後,水垵村民所建的簡陋農舍,用以存放如高粱玉米、甘藷、花生等作物收成後曬乾的稈、藤,以備當燃料或牛隻飼料。
-
另外,在西北方格納壕的盡頭,擺設一塊花崗岩,上刻「往水垵宮」,無方向指標,也無說明何指,令人摸不著頭緒,規劃者若擬藉此表示當年在兵舍壕未完工前,震洋隊員每天由此步行來回臨時宿舍–水垵廟,何不逕將此早年通往鴛鴦窟的唯一小徑再開闢出來?
-
作者|曾文明老師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資訊

八鬭之旁澳嶼甚多,在北者曰鴛鴦窟……。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