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橫礁村玉米記錄

影像分類:農田  2024橫礁村玉米記錄|拍攝日期:2024-06-08(星期六)

雜糧作物─玉米

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同義詞彙|番蘆黍
-
澎湖廳志物產篇:「番蘆黍,穗大六、七寸,粒亦大,俗名番黍。」因為玉米是原產於美洲的異國品種,所以澎湖人習稱為「番蘆黍」或「番麥」。早年澎湖種的玉米都是天然混交種,包括日本種、美國種,經過長期種植,性狀已經退化,不但生長期長,產量也低。民國42年(1953)臺南區農業改良埸開始從事玉米品種改良,到47年(1958)育成了早熟又豐產的雙雜交玉米「臺南5號」,並且從49年(1960)起推廣栽培。
-
民國53年(1964),農林廳種苗繁殖場推介第一個雜交玉米品種「臺南5號」,在澎湖四鄉鎮試作,結果產量比本地種增加了一倍以上。民國55年(1966)縣政府引進種子500公斤,推廣種植面積約20公頃,從民國56年(1967)到60年(1971),每年也都推廣3公頃。
-
臺南5號玉米的產量雖然很高,但是抗病蟲害能力弱,容易患露菌病,傳染性又高。所以當抗病蟲害能力很強的「臺南11號」培育成功之後,很快的就取代了臺南5號。
-
民國70年(1981)澎湖開始推廣臺南選14號甜玉米7.4公頃,同年澎湖農改分場又引進朴子分場在民國68年(1979)試種成功的「超甜玉米臺南15號」,試種的結果也告成功,於是轉由縣農會推廣給農民栽培。「超甜玉米臺南15號」的甜度很高,含糖量達70%,採收下來3、4天之後還能保有甜味,可以供採玉米筍及果穗籽粒之用,相當有發展的潛力。
-
資訊引用|《續修澎湖縣志(卷五)|物產志》
知識建檔|2021-12-10。知識更新|2024-06-08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