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
連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出版日期|
掃描頁面|
操作提醒|
點按圖片,跳至下一頁
引用來源|
關閉|Close
網站首頁
關於平台
知識搜索
澎湖文獻資料庫
聯絡我們
馬公市|880
西嶼鄉|881
望安鄉|882
七美鄉|883
白沙鄉|884
湖西鄉|885
史前時代
宋朝
元朝
明朝
荷治時期
鄭氏時期
清領時期
日治時期
01|文化
技藝
習俗
飲食
藝文
故事
族譜
諺語
教育
褒歌
02|宗教
寺廟
祭祀
法師乩童
厭勝物
03|歷史
建築
文物
事件
開拓
人物
04|地理
島礁
聚落
地名
環境
05|交通
海上交通
空中交通
陸上交通
06|衛生
醫療院所
疾病防治
07|產業
農業
漁業
畜牧
製造業
工業
商業
08|生態
動物
植物
查詢
影像分類:
農田
2024橫礁村玉米記錄|
拍攝日期:2024-06-08(星期六)
知識分類|
類:
產業
農業
農業作物
───
雜糧作物─玉米
複製連結
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同義詞彙|番蘆黍
-
澎湖廳志
物產篇:「番蘆黍,穗大六、七寸,粒亦大,俗名番黍。」因為玉米是原產於美洲的異國品種,所以澎湖人習稱為「番蘆黍」或「番麥」。早年澎湖種的玉米都是天然混交種,包括日本種、美國種,經過長期種植,性狀已經退化,不但生長期長,產量也低。
民國42年
(1953)
臺南區農業改良埸開始從事玉米品種改良,到47年
(1958)
育成了早熟又豐產的雙雜交玉米「臺南5號」,並且從49年
(1960)
起推廣栽培。
-
民國53年
(1964)
,農林廳
種苗繁殖場
推介第一個雜交玉米品種「臺南5號」,在澎湖四鄉鎮試作,結果產量比本地種增加了一倍以上。
民國55年
(1966)
縣政府引進種子500公斤,推廣種植面積約20公頃,從
民國56年
(1967)
到60年
(1971)
,每年也都推廣3公頃。
-
臺南5號玉米的產量雖然很高,但是抗病蟲害能力弱,容易患露菌病,傳染性又高。所以當抗病蟲害能力很強的「臺南11號」培育成功之後,很快的就取代了臺南5號。
-
民國70年
(1981)
澎湖開始推廣臺南選14號甜玉米7.4公頃,同年澎湖農改分場又引進朴子分場在
民國68年
(1979)
試種成功的「超甜玉米臺南15號」,試種的結果也告成功,於是轉由縣農會推廣給農民栽培。「超甜玉米臺南15號」的甜度很高,含糖量達70%,採收下來3、4天之後還能保有甜味,可以供採玉米筍及果穗籽粒之用,相當有發展的潛力。
-
資訊引用|《續修澎湖縣志(卷五)|物產志》
知識建檔|2021-12-10。知識更新|2024-06-08
修正建議回報
完整閱讀
引用書籍
|
▲隱藏連結
續修澎湖縣志.卷五物產志
|
第69頁
知識相簿|
2024橫礁村玉米記錄
2
張影像
查詢
最新知識
近日更新
風櫃尾蛇頭山三角點:陸補40
|
風櫃里
|
文物
後寮村三角點:陸補25
|
後寮村
|
文物
瓦硐村907號三等三角點
|
瓦硐村
|
文物
東石土地公宮仔
|
東石村
|
寺廟
烏崁洪姓祖祠重建落成碑記
|
烏崁里
|
文物
靖海宮重建碑記
|
烏崁里
|
文物
懋靈殿重建落成碑記
|
興仁里
|
文物
烏崁興仁畜牧業
|
烏崁里
|
畜牧
烏崁鰆流刺網漁業及曳繩釣漁業
|
烏崁里
|
漁業
烏崁鰮焚寄網漁業
|
烏崁里
|
漁業
澎湖島要塞第二地帶標
|
水垵村
|
文物
第二八號陸軍省澎湖島要塞第三地帶標
|
湖東村
|
文物
澎湖島要塞第一地帶標
|
東衛里
|
文物
荷蘭的短暫經營
|
開拓
牛車
|
技藝
小赤先民之墓
|
小赤村
|
文物
望將大橋
|
將軍村
|
建築
炸棗
|
飲食
曾幾何時銀合歡
|
植物
槍城尾
|
城前村
|
地名
平台知識總數
7,318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