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西溪村村里意向紀錄

影像分類:村里地標  2022西溪村村里意向紀錄|拍攝日期:2022-02-27(星期日)

西溪村

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西溪村名稱由來,清朝文獻雖全無闡釋,然由〈西溪石橋記碑〉的記載:「粵稽我鄉以西溪名,以建鄉在此溪之西故名。蓋此溪發源於大城北端,經太武西麓,其流甚長。」另外現今學者的研究:「太武山北麓的雨水匯集成一條水溝,流到紅羅村入海,西溪村就因為位在這條古稱「西溪」的水溝西側而得名。」可知西溪村命名的原由,係與聚落周邊自然環境之地形地貌有密切關係。
-
本村陳姓高姓先民,先後於明朝晚期由金門遷入澎湖定居。日治時期稱為林投澳西溪鄉,隸屬澎湖廳湖西出張所管轄,之後行政區域屢有變動。戰後澎湖設縣,本村則稱為「西溪村」迄今。西溪村的最大特色是自聚落形成後就有「打石村」之名。因為西海岸有一處俗名「粗礁」的地方,石材頗豐。村民所製門臼、水磨、樁臼、碑石等,頗負盛名。當地耆老說西溪打石業民國四零年代開始興盛,民國五十年代是該村打石業的鼎盛時期,當時全村約有三分之二的男丁從事此業,五十年代以後逐漸沒落。
-
資訊引用|《續修澎湖縣志(卷二)|地理志》
-
西溪村由高姓鄭姓王姓陳姓洪姓丁姓黃姓倪姓諸姓組成,以高姓陳姓為主姓。聚落區分為北勢南勢、廟後、下窟仔四部份,由北勢、廟後先發展,再擴充到南勢下窟仔
-
資訊引用|湖西鄉志(社會篇)、蔡光庭老師
-
西溪村位處湖西鄉中央,西溪村東邊、北邊與紅羅村接壤,西邊隔海灣與東石村相望,南邊毗鄰太武村林投村。由其字面意義不難了解,「粵稽我鄉以西溪名,以建鄉在此溪之西故名。蓋此溪發源於大城北端,經太武西麓,其流甚長。」(〈西溪石橋記〉碑,1928)、「太武山北麓的雨水匯集成一條水溝,流到紅羅入海,西溪村就因為位在這條古稱『西溪』的水溝西側而得名。
-
西溪聚落在清季地方自治隸屬於林投澳內,稱為「西溪社」,清末晚期亦稱西溪鄉。日治初期仍稱為「西溪鄉」,大正9年(1920)街庄改正之後,成為湖西庄內的大字單位「西溪」。戰後,澎湖縣政府民國35年(1946)成立,將其納入湖西鄉的管轄區,成為「西溪村」。
-
西溪村行政面積為207.3945公頃,民國98年(2009)8月時編有14鄰,全村計有198戶,以陳(49戶)、王(42戶)、高(32戶)、鄭(26戶)、黃(10戶)為戶長主要姓氏,另有洪(8戶)、莊(6戶)、倪(4戶)、許(4戶)、李(3戶)、林(2戶)、馬(2戶)、丁、吳、呂、張、郭、甄、趙、盧、蕭、顏(以上皆1戶)等姓的戶長;村內有男性313名、女性288名,共計601人。202號縣道由西南往東方延伸貫穿整個聚落。主要的聚落位於縣道的北側,少數居民散處於南側。村落的東北邊以一小土丘與溪流和紅羅村為界,西方(至海岸)大部分是荒埔及墓地,西南方一大片農地多被政府徵收用建馬公機場和種防風林,東南方太武山麓的周圍是農地主要分佈地。(鄭昭民,1998:52~53)西溪村的最大特色是自聚落形成後就有「打石村」之名。因為西海岸有一處俗名「粗礁」的地方,石材頗豐。村民所製門臼、水磨、樁臼、碑石等頗負盛名。當地耆老說民國五〇年代是該村打石業的鼎盛時期,當時全村約有三分之二的男丁從事此業,五〇年代以後逐漸沒落。(文化中心,1995。鄭昭民,1998:57)
-
文字來源|湖西鄉志(上冊|2010出版)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隱藏資訊

西溪至媽宮旱路十八里


一曰西溪澳

臺灣志略 / 尹士俍|中卷(山川景物)|


西溪澳〈在太武北三里。〉

重修台灣縣志 / 魯鼎梅、王必昌|


西溪澳:在廳治北十九里。

續修臺灣府志《余志》 / 余文儀|


林投澳:西溪社(距廳治陸路一十六里)


西溪井:西溪社有二井。一在溪邊,最著名,泉味甚清,大旱不涸,村人所共汲者;一在社北近山下,較之溪邊者味尤清甘,他井罕及也(增廣生陳雁標採)......東北出廳城....二里至西溪社


林投澳:西溪社(陸路十一里)


▲隱藏連結▲隱藏連結▲隱藏連結▲隱藏連結▲隱藏連結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