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太武山

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同義詞彙|大武
-
太武一名源於福建的「太姥」創世傳說,「太姥」又名「太武」、「大武」。太武山是澎湖本島第二高山(第一高山是拱北山,又名大城山,高52公尺)。此山是湖西鄉水源的重要來源之一,流水北經西溪村入海,南經林投村入海。目前是軍事營區所在,常人不得接近。
-
文獻引用|《臺灣地名辭書(卷六)澎湖縣》
-
太武山高48.85公尺,「太武樵歌」,乃舊澎湖八景之一。《澎湖續編》云:「疊巘層巒蘚逕深,風傳樵唱出霜林。丁丁伐木聲相應,戛戛敲枰響共沉。葉墜濕霑雙屐雨,巖高影落半溪陰。負薪力學今誰繼?餘韻流風尚可尋。」《澎湖廳志》云:「迴環太武迥嵯峨,樵採行行唱浩歌。韻繞高峰流曠野,聲喧絕壑度平坡。檐頭日暮孤雲伴,林外煙晴一鳥過。最好澎山饒逸興,重開仙曲奏如何!」詩人將太武山一帶的景色描寫的彷若人間仙境。然而,澎湖東北季風強盛,雨量少又無高山遮擋,林木難以存活。十四世紀汪大淵的《島夷誌略》稱澎湖為「有草無木,土瘠不宜禾稻」,十七世紀荷蘭人對澎湖的描述為「在這島上沒有看過一棵樹」,十八世紀澎湖通判胡健偉對澎湖的印象尚且為「草林乃大地之毛,而澎湖獨無木焉」。因此清末林豪撰寫澎湖廰志時認為:「奎璧聯輝,在龜鼊澳後,人取其字稍雅馴者名之,非真有殊景也。與太武樵歌似,皆可刪」。由此可見,應為詩人的想像之作,而非真有其景。然而,太武山附近水源豐富,農田菜宅環佈,或許詩人將晨昏耕種於此的農夫想像為「丁丁伐木」,也未可知。
-
文字來源|湖西鄉志(上冊|2010出版)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資訊

登太武山高會四川藩司(號發吾)蔡守愚(同安人):縹緲奇峰亦壯哉!登臨況複有群才?十年馳騁餘雙眼,萬事浮沉共一杯。日照山嵐呈錦繡,雲收海氣起樓台。與君同約知何日,為報暮鐘且莫催(澎人多以此詩為勉亭胡別駕作。近閱「百一齊詩集」,乃前明方伯蔡發吾舊句。所稱太武,系浯嶼鎮山,其上有十八奇諸勝。澎湖亦有此山,故傳聞之誤耳。明鼎革後,侍御盧若騰流寓來澎,隱此山下,舊有「太武游仙詩集」,今亡)


在大山嶼林投澳太武社後,距廳治十四里。三峰圓秀,大小相伯仲。俗以大太武、二太武、三太武名之。大太武在北最高,東北舟來,先見陰、陽嶼,次見此山。山頂石多蠣房殼,理亦難解。明鼎革後,同安盧尚書若騰遁跡來澎,居此山下,卒塟山南,墓址尚存。


▲隱藏連結▲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