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義詞彙|雨量、降雨量
-
一|年降雨量
-
據
澎湖氣象站公布的資料顯示,自
明治30年至
民國91年(
1897-
2002)澎湖的年雨量平均值約1,002.4公釐,最大年雨量以
昭和13年(1938)達1,793公釐最多,最小年雨量以
大正5年(1916)323公釐為最少。從1897-2002降雨量趨勢圖,可以清楚的了解,106年來降雨量統計數據以最近50年的偏差值較小,可能和測量儀器與技術有關。平均而言,降雨的因素包括:颱風、雷雨、春雨、梅雨和鋒面作用所致。例如:
民國53年(1964)7月6日大雷雨創下時降雨量214.8公釐,平均約10分鐘就有46.7公釐的紀錄,但是和臺灣日降雨量動則8、900公釐相較實在是不成比例。按照106年來降雨量數據分析,梅雨和颱風是澎湖地區主要的降雨來源,因此若梅雨和颱風期水庫進水量不足,很容易造成呆水位甚至是乾旱缺水,只能以臺水澎運或人造雨作為補救措施。
-
二|降雨量之變化
-
澎湖12月的降雨量最少,因此冬季到澎湖可能面對缺水的困窘。6月到8月份最多,平均都有166公釐以上的降雨量,但是與臺灣本島比較起來,澎湖的雨水實在少得可憐,因此水資源的開發就相當重要。
-
舉出最大最小降雨量暨年各月降雨量狀況表的例子,
昭和14年(1939)各月最大降雨量值以2月份的0.8和12月份的0之值最少。最小降雨量
大正5年(1916)11、12月份最少。但是細分析之,原來是最大降雨量與最小降雨量,統計年之月份降雨量分布不均勻的緣故。
-
根據
澎湖氣象站的資料顯示,
昭和13年(1938)是澎湖年最大降水量達1,793公釐,最小年降水量是
大正5年(1916)僅達323.3公釐,這樣的年降雨量總和實在不能提供足夠的水資源。從表中分析降雨日數越少,相對降雨量就會受到影響。
-
澎湖的乾季大約從8月底西南
季風轉吹
東北季風開始,直到翌年3月底始進入雨季,雨水來源通常包括:梅雨、鋒面雨和颱風雨等數種。澎湖的降雨量變化趨勢,大約可以歸納出兩個特色,第一降雨量少。第二降雨量季節分布不均。而造成雨量少的原因還包括:第一少地形雨。第二少颱風雨。第三少熱雷雨。
-
從
民國76年(1987)以後的降雨量趨勢來看,降雨量超過1,000公釐以上仍是有限。而1,000公釐以下的降水量仍占大多數。
民國90年(2001)年降雨量達1,459公釐,可能與奇比和納莉颱風連續侵澎有關。因為水資源不足故而澎湖水資源的開源節流措施就相當重要,甚至積極開發水資源也成為發展觀光文化的必要基礎。
-
資訊引用|《續修澎湖縣志(卷二)|地理志》
知識建檔|2017-11-13。知識更新|2023-09-09
修正建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