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澎湖機場

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隱藏資訊

同義詞彙|馬公機場、馬公航空站
-
馬公機場位於馬公島中央,行政區域屬湖西鄉,係一軍、民合用機場,主、副跑道長3,000公尺,寬度為45公尺與22.5公尺,民國84年(1995)軍方先期投資整建滑行道,翌年11月完成副跑道助航及夜航設施與標誌,並開放使用後,開始進行主跑道整建工程,期程400天。
-
馬公航空站的前身為高雄航空站馬公候機室,民國66年(1977)8月1日成立馬公(丙種)航空站,原係借用軍方土地興建,民國73年(1984)10月至75年(1986)曾擴建1次,民國82年(1993)改為乙種航空站,原容量為684人次/小時,873,863人/年,至民國80年代中期容量明顯不足,民國84年(1995)馬公機場出入境旅客近200萬人次,尖峰時刻每小時出入旅客1,500人,因此航空站之擴建刻不容緩。
-
馬公舊航空站為地上兩層建築,樓地板面積5,086平方公尺,為謀擴建,先購置舊航空站西南側土地約11公頃,民國87年(1998)委託莊耀山建築師事務所規劃設計,11月30日動工,分兩期擴建,第1期工程原定經費17.9億元,後來為因應法令規定及使用單位需求,將部份第2期工程挪至第1期工程施作,經費也增加至24億元。民國91年(2002)9月27日完成第1期擴建工程,樓地板面積37,906平方公尺(地下1層地上3層),樓高18.45公尺,配置空橋3座,可供波音757型以下大、中、小飛機使用之停機坪架位,直昇機停機坪1架位。9第2期航站工程於民國93年(2004)8月完成。
-
文字來源|續修澎湖縣志(交通志)
-
馬公航空站自民國46年(1957)起由民航空運公司以C-46型開始營運,早期大都以載運政府軍方人員物質運送為大宗,班次較少。民國55年開始興建航站大廈,規模也只有幾間候機室,隸屬於高雄航空站管轄。
-
馬公航空站於民國66年8月1日正式成立馬公航空站, 屬於丙種航空站的規模,逐漸對外開始開放民間航空公司加入營運航線。由於國內民眾往返次數逐年增加,於是航空公司陸續加入陣營,又於民國80年5月11日接七美望安兩離島機場,成立七美望安輔助站。由於澎湖地區對外運輸駐要仰賴空運,加上觀光旅遊蓬勃發展,迄民國83年馬公機場全年營運量已達179萬餘人次。基於長期發展需要,民航局於舊航站區西南側新購土地約11公頃,籌劃航空站擴建計畫。
-
民國82年1月18日提升為乙種航空站, 航站大廈的整修已分期陸續完成。民國92年5月28日「交通部民用航空局所屬航空站組織通則」制定公布,同年月30日生效改制為乙等航空站,七美望安輔助站改制為丁等航空站, 由馬公航空站督導其業務。
-
馬公航空站原有航廈為地上兩層建築物,樓地板面積僅5,086平方公尺,新建之航站大廈以年旅客量440萬人次為設計容量,為地下一層地上三層建築物,樓地板面積達44,048平方公尺,樓高18.45公尺,空間甚為寬敞舒適。另配置空橋(三座)、飛航資訊顯示系統、電梯及電枎梯、行李輸送系統等新穎設備,又設置可提供A-321型(含)以下飛機使用之停機坪九機位,直昇機停機坪一機位。
-
新建航站大廈於一樓設置島型報到櫃檯4座(計32個報到線),每座並配置行李輸送系統,搭機旅客於報到託運行李後,可搭乘電扶梯到達二樓,通過航警安檢至候機室候機,搭大型機者經由空橋登機;搭中、小型機者乘電扶梯下至一樓經由風雨走廊登機,旅客可免受日曬雨淋。到站旅客搭大型機者,下機經空橋到二樓乘電扶梯下至一樓行李提取區,提取行李後離開;搭乘中小型機者,下機經風雨走廊逕至行李提取區,提取行李後離開,旅客動線順暢便捷。又為提昇服務水準並因應澎湖地區觀光旅客多項需求,於航廈內設有一般商店、免稅商店、特產商店及餐廳等多處,並設有保險、旅遊諮詢、租車、行李置物櫃等服務性設施。
-
澎湖機場民航站區擴建工程於91.9.27完工啟用,提昇了澎湖居民對外空中運輸之品質,未來配合澎湖縣各項觀光活動之推廣,可提供旅客現代化空中運輸門戶,舒適寬敞的航廈空間,為澎湖地區對外空中交通建設開啟新紀元。
-
本站於航站大廈中間入境處設有服務台,提供一般業務答詢、觀光旅遊諮詢、兌換硬幣服務、廣播尋人服務、行動不便者搭機協助、育嬰室設備提供等多項服務。
-
文字來源|澎湖機場網頁
知識建檔|2019-10-25。知識更新|2019-10-28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