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洪燈煌

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從代理教師到校長─洪燈煌
-
洪燈煌,西嶼小池角人。明治43年(1910)小池角公學校畢業,和蔡帕同為第二屆畢業生。
-
大正6年(1917)起擔任澎湖廳小池角公學校「雇」職,雇即是代用教員,相當於現在的代理教師。洪燈煌是小池角人,在小池角公學校擔任代理教師,應該是小池角公學校畢業後,臨時在學校擔任代用教員,當時校長為日籍教諭高橋齡市,其餘教員皆為本地西嶼人,包含兩位訓導:蔡帕、盧艇,三位雇:彭塔、洪燈煌、彭啟明蔡帕和洪燈煌同是小池角公學校第二屆畢業生,只是蔡帕公學校畢業後考取國語學校公學師範部乙科,畢業後取得教員免許狀成為正式教員;盧艇一樣是小池角公學校畢業生,大洪燈煌一屆的第一屆畢業生,也是國語學校畢業後成為正式教員;彭塔是洪燈煌小時候讀小池角公學校的老師,彭啟明小池角公學校的學弟,大正2年(1913)第五屆畢業生。或許是因為學校教員皆為西嶼人,也有代用教員的需要,洪燈煌有意願從事教育工作,於是就回母校任職。
-
大正9年(1920),洪燈煌於臺北師範學校講習科修業結業,同年3月25日,取得公學校訓導教員免許狀,成為正式的公學校教員。大正11年(1922)小池角公學校竹篙灣分教場成立,洪燈煌轉任至竹篙灣分教場大正14年(1925)轉任至馬公第二公學校(現五德國小),昭和2年(1927),再轉回小池角公學校昭和6年(1931),調至小池角公學校內垵分教場昭和7年(1932),再轉至竹篙灣分教場
-
昭和13年(1938)10月10日取得公學校乙種本科正教員免許狀,昭和14年(1939),再調至小池角公學校內垵分教場,隔年(昭和15年)5月1日,內垵分教場獨立為內垵公學校昭和16年(1941),洪燈煌(日本姓名為山本吉範)轉調至石泉國民學校昭和19年(1944)4月,望安國民學校東吉分教場獨立為東吉國民學校,洪燈煌派任為首任校長,隔年6月21日,澎湖廳改派任大嶼庄庄長。洪燈煌於教職服務期間,盡瘁推動國語普及,於昭和16年(1941)10月30日獲得臺灣教育會表彰教育功勞者。
-
昭和20年(1945)6月21日調派為大嶼庄庄長。光復後,重回教育現場派任國民學校校長,民國35年9月至37年8月擔任竹灣國民學校校長,民國37年8月至40年8月擔任內垵國民學校校長,民國40年9月至41年8月擔任竹灣國民學校校長,民國41年9月至42年8月擔任將軍國民學校校長。
-
作者|陳鴻賢校長(文章:日本時期公學校的澎湖籍校長)
知識建檔|2025-10-31
修正建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