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將軍國小

閱讀時間 ── 約 11 分鐘

▲隱藏資訊

同義詞彙|將軍國民學校、將軍澳分教場、將軍國民小學
-
日治時期望安國民學校將軍澳分教場,戰後升格獨立為「澎湖縣望安鄉將軍國民學校」,民國38年(1949)9月設立東嶼坪西嶼坪分班民國57年(1968),改制為「澎湖縣望安鄉將軍國民小學」,民國59年(1970)2月遷址增建教室2間,到民國88年(1999)完成目前的校舍規模。民國88年2月,該校開始試辦「海洋小學」教學活動,68以推動海洋教學,來發揚海島學校特色。
-
將軍國民小學位於將軍嶼,屬於偏遠地區學校,學區將軍村是自由學區。該校是望安鄉唯一設有特殊教育班的國小,截至92年度止,該校編制7班(含啟智班1班),有學生46人(含啟智班1人)、教師10人,平均每班有學生7.5人。
-
文字來源|續修澎湖縣志(教育志)
-
(一)日本時代
-
將軍國民小學創立於昭和9年(1934)4月1日,原為「望安公學校將軍澳分教場」,修業年限為六年,將軍澳分教場校址選定於望安庄將軍澳597番地,校址位於將軍澳紗帽匙東北方,也就是現在將軍永安宮前方左側,昭和9年由臺灣總督府補助興建一間教室、一間辦公室、一間宿舍、一間便所;昭和15年(1940),於原校舍旁再興建一間教室,昭和19年(1944)再建築一間教室,將軍澳分教場校舍合計共為三間教室。
-
昭和16年(1941)4月,配合國民教育令變更學制,奉令改校名為「澎湖廳望安國民學校」,並採用課程第三號表,學校所在為望安庄將軍澳597號。之後直到台灣光復後才獨立設校。在台灣光復前,皆屬於望安國民學校之分教場,故無派任校長。學校校史沿革如下:
-
1.1934年昭和9年)4月1日,設立「望安公學校將軍澳分教場」。2.1941年昭和16年)4月,校名改稱「澎湖廳望安國民學校將軍澳分教場」。將軍澳分教場成立時,設置一個班級,一位教師;直到昭和16年(1941)才增加到兩班,昭和19年(1944)才又增加到三個班級,歷年學生人數逐年增加。將軍澳分教場歷年來的教職員名錄,詳如表4-2-6;因為屬於分教場,所以沒有校長編制,教師數依班級數調整,一個班級就有一位教師。在歷年教師中,多數皆為本島人,甚至多是澎湖籍。
-
(二)戰後時期
-
台灣光復後,於民國34年(1945)10月奉令升格獨立,22名稱為「澎湖廳將軍澳國民學校」。隔年(民國35年)1月澎湖縣政府成立,村庄名稱易名為望安鄉將軍村,因此校名亦更改為「澎湖縣望安鄉將軍國民學校」。民國38年(1949)9月,創設東、西嶼坪分班,41年(1952)8月,二個分班合併獨立為「澎湖縣望安鄉嶼坪國民學校」。民國57年(1968)8月全面實施九年國民教育,因此易名為將軍國民小學。
-
學校校史沿革如下:
-
1.民國34年(1945)10月25日光復節,奉准升格獨立改稱「澎湖廳將軍澳國民學校」。2.民國35年(1946)1月澎湖縣政府成立,校名奉令改稱「澎湖縣將軍國民學校」。3.民國38年(1949)9月,創設東嶼坪分班、西嶼坪分班二個分班。4.民國41年1952年)8月,東、西嶼坪二個分班,合併獨立為嶼坪國民學校。5.民國57年(1968)8月1日改制為「澎湖縣望安鄉將軍國民小學」。6.民國79年(1990)8月1日設立一班啟智班。7.民國88年(1999)2月葉子超校長辦理『中外教育史首創性─海洋小學』教育活動。8.民國97年(2008)8月1日設立附設幼稚園一班;原啟智班改為分散式資源班。9.民國101年(2012)8月1日,配合教育部幼托整合政策,附設幼稚園改名為「將軍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
二、校務概況與特色
-
將軍國小位於將澳國中的西南方,兩校並鄰;學校校地為1.2公頃,地址為望安鄉將軍村12-8號,學區即為望安鄉將軍村,也是將軍澳嶼島上唯一的小學,近年來因受人口外流嚴重影響,致學生數逐年減少。
-
民國34年光復後,將軍國小沿襲分教場時三個班級,但分為五個年級(一至五年級),三位教員、一位職員。一、二年級合為一個班級,男生31人、女生29人,計60人,導師林朱壹;三年級為一個班級,男生36人、女生23人,計59人,導師葉應夢;四、五年級合為一個班級,男生50、女生8人,計58人,導師黃來福(校長兼任)。35學年度上學期為複式三個班級、六個年級(一、二為一班,三、四為一班,五、六為一班),一年級男生18人、女生24人,計42人;二年級男生16人、女生13人,計29人;三年級男生17人、女生17人,計34人;四年級男生36人、女生23人,計59人;五年級男生22人、女生5人,計27人;六年級男生28人、女生2人,計30人,總計198人。35學年度下學期維持複式三個班級,增加一班民教班婦女班,50人;一年級男生21人、女生6人,計27人;二年級男生17人、女生7人,計24人;三年級男生13人、女生13人,計26人;四年級男生32人、女生10人,計42人;五年級男生16人、女生4人,計20人;六年級男生28人、女生1人,計29人,總計168人,較上學期減少30人。
-
36學年度上學期同為三個複合式班級,4位教師(含校長),一年級男生6人、女生5人,計11人;二年級男生21人、女生8人,計29人;三年級男生18人、女生7人,計25人;四年級男生13人、女生13人,計26人;五年級男生31人、女生10人,計41人;六年級男生17人、女生4人,計21人,總計153人。38學年度因增設東嶼坪西嶼坪分班,教師數增加為7位;39學年度因為新生入學40人,增加一班,計複合式兩班(中、高年級各一班)、單式兩班(一、二年級)、分班兩班(東嶼坪西嶼坪分班),教師7位;然至下學期時,又改回複式三班、分班二班。40學年度第二學期,教師增加為8位,41學年度兩分班獨立後,剩下複式三班,教師數為5位。42學年度因為低年級學生人數較多,採半日二部制,單式教學;並於下學期增加一位教師,教師數共計6位。43學年度因入學學生增加,全校學生計207人,班級數五班,分別是低年級半日二部制,兩班;複式一班,為四、五年級;單式兩班,為三、六年級;於下學期再增加一名教師,計7位教師。44學年度起班級數增為六班,二部四班,為一、二、三、四年級,單式二班為高年級;45學年度班級數也同為六班,二部兩班為低年級,單式四班為中、高年級;教師數於46學年度再增加一名教師,計9人。
-
57學年度時,全校共十二班,學生共467人,61學年度,學生數增至554人,但至69學年度,雖仍有十二班,學生數則已減至388人。近年更大幅減少,逐年減班至民國80學年度,正式邁入六班的小型學校。88學年度,全校學生僅有60餘人。從80學年度起減班為六班,目前雖仍維持六班,但多為班級人數不足10人者。學校目前一至六年級各設一班,一班附設幼兒園,一班分散式資源班。101學年度學校編制為一位校長、九位教師、二位幼教教師、二位特教教師、一位工友,學生人數48人。民國88年2月,由第21任校長葉子超,推動開放教育,開始試辦「中外教育史首創性─海洋小學」教學活動,以推動海洋教育,來發揚海島學校特色。將軍國小近幾年來持續推動多元化教學以及讀經教育,成立書法社團、直笛隊,並於101學年度成立望安鄉書法教學中心。學校學生歷年參加本縣書法比賽、直笛比賽,皆能獲得優異的成績;參加全縣99、100、101學年度學生音樂比賽榮獲直笛合奏國小乙組甲等、參加100年度全縣第五屆經典會考團體組丙組第四名。
-
民國34年光復後,將軍國小沿用分教場之校舍,校地面積400坪、校舍面積85.5坪,露天操場290坪,所在地址為望安鄉將軍澳574號;三間普通教室,一間辦公室,一間教員宿舍。28之後因學生人數逐年增加,原位於紗帽匙東北方的校地已不敷使用,故將校址遷至村落東北東方的崎寮仔頂南(現在校址),新校舍自57年6月開始興建。57年6月至58年7月興建教室6間、廚房等;58年9月22日將中高年級由舊校遷入新校,59年2月興建教室4間、校長室、圖書室、滑梯等。59年5月上旬校舍規模已具,全校合併上課,至59年5月22日舉行遷校落成典禮。民國59年11月由臺灣省教育廳衛教委員會撥款興建洗手台五個,成為當時澎湖離島規模最大之學校。
-
民國76年配合臺灣省教育廳「發展與改進國民教育六年計劃」重建八間危險教室,於77年2月1日落成。於民國79年,再新建教室八間、樓梯一閘間、廁所一間、地板磨石子、校門整建,隔年(民國80年)1月落成,便成為現今校舍規模。六間普通教室;校長室、辦公室、資源班、幼稚園、禮堂、健康中心、電腦教室、圖書室、教具室、資源回收室、體育器材室、廚房、廁所各一間;運動場及綜合球場各一座。將軍國小教師宿舍目前共有三間,其中兩間位於校園裡,另一間位於碼頭旁舊校址裡,於民國66年6月落成。
-
校舍落成後,學校各鑲嵌兩塊大理石牌於教室外,內容如下。然因校舍教築物為海砂屋,經鑑定耐震係數不足,於101年度由澎湖縣政府發包,進行學校全面拆除改建為一層樓建築之校舍。
-
文字來源|望安鄉
知識建檔|2019-09-13。知識更新|2019-09-24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