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望安國小記錄

2023望安國小記錄|拍攝日期:2023-10-26(星期四)

望安國小

閱讀時間 ── 約 12 分鐘

▲隱藏資訊

同義詞彙|網垵國民學校、望安國民小學、望安公學校、網垵公學校
-
日治時期的網垵國民學校,戰後改制為「澎湖縣望安鄉望安國民學校」。民國41年(1952)4月,劃出花嶼村學區成立「花嶼國民學校」,民國47年(1958)4月,又劃出水垵村學區成立「水垵國民學校」。民國57年(1968)改制為「澎湖縣望安鄉望安國民小學」。望安鄉東吉國小因為人口嚴重外流,學童人數銳減,於民國80年(1991)2月縮編為望安國小東吉分校(同年7月,又奉令廢校)。
-
望安國民小學位於離島望安,屬於特別偏遠類型學校,學區包括島上的東安村西安村中社村以及水垵村等四村。民國41年(1952),該校編制6班,學生有男生298人、女生235人,共533人。92學年度,編制6班,有學生52人,教師11人,每班平均學生人數為12.1人。
-
文字來源|續修澎湖縣志(教育志)
-
(一)日本時代
-
望安國民小學的前身為日本時代之「網垵公學校」,創立於大正6年(1917)3月31日起,4月2日開學(因為4月1日為星期日),校址位於網垵澳網垵鄉,公學校設立學區涵蓋網垵區和大嶼區。網垵公學校修業年限為六年,有三個學級數(即班級數);大正9年(1920)4月奉准設置「大嶼分教場」,即為現在七美國民小學的前身,大嶼分教場大正12年(1923)4月奉准升格獨立成為「大嶼公學校」。
-
網垵公學校成立當時是先借用廟宇為臨時校舍,等公學校校舍落成後再遷入校舍就讀。借用廟宇共有兩間,一間是西安村吳府宮(舊名為后寮宮),地號為網垵鄉386番地,坪數24坪;另一間是西安村天后宮,地號網垵鄉1089番地,坪數24坪,這兩間充當臨時教室的廟宇其構造皆為硓𥑮石平房、臺灣瓦葺屋頂。網垵公學校校址位於望安庄望安1598番地,校地7225甲,也就是現今望安國小現址;校舍構造為硓𥑮石平房、內地瓦葺屋頂,校舍總坪數120.7坪,共有四棟(間)教室;教職員宿舍1棟(間)(主要是給校長居住),22.78坪。之後由於學生人數不斷增加,又再增加一棟校舍,即成為現在望安國民小學的校園規模。
-
大正9年(1920)實施街庄制,將網垵澳改名為望安庄(高雄州澎湖郡望安庄),因此翌年(大正10年)4月1日網垵公學校奉命改校名為「望安公學校」(高雄州報第155號,大正10年12月2日告示第152號)。昭和9年(1934)4月,在將軍澳嶼設置「將軍澳分教場」(即現今將軍國民小學),昭和13年(1938),再於東吉嶼設置「東吉分教場」。昭和16年(1941)4月,配合國民教育令變更學制,奉令改校名為「澎湖廳望安國民學校」,並採用課程第三號表,學校所在為望安庄望安1767號。學校校史沿革如下:
-
1.1917年大正6年)4月,創立「網垵公學校」。2.1920年大正9年)4月,設立「網垵公學校大嶼分教場」。3.1921年大正10年)4月,校名奉令改為「望安公學校」。4.1923年大正12年)4月,「大嶼分教場」奉准升格獨立改稱「大嶼公學校」。5.1934年昭和9年)4月,設置「望安公學校將軍澳分教場」。6.1938年昭和13年)4月,設置「望安公學校東吉分教場」。7.1941年昭和16年)4月,學制變更奉令校名改為「澎湖廳望安國民學校」。8.1944年昭和19年),東吉分教場升格獨立為「東吉國民學校」。
-
(二)戰後時期
-
民國35年(1946)澎湖縣政府成立,於該年1月易名為「澎湖縣望安鄉望安國民學校」;至民國57年(1968)8月1日,配合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制為「望安國民小學」。日本時代先後設立之三分教場,大嶼分教場大正12年(1923)獨立為大嶼公學校東吉分教場昭和19年(1944)獨立為東吉國民學校;將軍分教場於戰後(民國34年)獨立為將軍國民學校
-
民國37年9月於花嶼村設立望安國民學校「花嶼分班」,民國41年2月獨立設校為「花嶼國民學校」;又民國40年(1951)水垵村學區成立望安國民學校「水垵分班」,民國41年(1952)升格為「水垵分校」,該分校於民國47年(1958)8月獨立,惟水垵國小至74學年度因學生數少而停辦,再併回望安國小,其原有學生則轉入望安國小就讀。8另外,東吉國民小學因為人口嚴重外流,學童人數銳減,於民國81年(1992)2月縮編為望安國民小學東吉分校,同年6月唯一的畢業生畢業後,即奉令廢校,由望安國小接收其設備與資料,學區改為自由學區。
-
學校校史沿革如下:1.民國34年(1945)將軍澳分教場獨立為「將軍國民學校」。2.民國35年(1946)1月,改稱「澎湖縣望安鄉望安國民學校」。3.民國37年(1948)9月,於花嶼村設立望安國民學校「花嶼分班」。4.民國40年(1951)水垵村學區成立望安國民學校「水垵分班」。5.民國41年(1952)水垵分班升格為「水垵分校」。6.民國41年(1952)2月,花嶼分班獨立設校為「花嶼國民學校」。7.民國47年(1958)8月,水垵分校獨立為「水垵國民學校」。8.民國57年(1968)8月1日,改制為「澎湖縣望安鄉望安國民小學」。9.民國76年(1987)1月1日,成立附設幼稚園一班。10.民國97年(2007)8月1日,成立分散式資源班一班。11.民國101年(2012)8月1日,配合教育部幼托整合政策,附設幼稚園改名為「望安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
長久以來,校長的職務一直都是由男性出任,民國37年(1938)望安國民學校校長出缺,當年8月,縣政府派馬公國民學校教員張澄秋擔任第2任校長,開創了女性擔任校長的先例。但是張澄秋在民國38年卸任後,女性校長又成了絕響,到民國68年(1979)8月,水垵國小校長出缺時,才再度由女性主任洪金枝代理校長,之後真除,水垵國小廢校後,洪金枝再轉調望安國小擔任第10任校長,洪校長先後又轉任內垵國小山水國小馬公國小
-
二、校務概況與特色
-
望安國民小學校址於望安鄉西安村46號,屬離島偏遠六班小型學校,學區包括望安島上的東安村西安村中社村水垵村等四村,是望安島上唯一的小學;因受人口外流嚴重影響,致學生數逐年減少,目前雖仍維持六班,但多為班級人數不足十人者,101學年度學生人數為41位,附設幼兒園9位學生,合計50位。望安國民小學為望安鄉歷史最久的學校,目前也是望安鄉規模最大之學校,一至六年級各設一班,一班附設幼兒園,一班分散式資源班。學校編制為1位校長、9位教師、2位幼教教師、2位特教教師、1位工友。學校校舍共歷經三個年代建築。第一代為日本時代,硓堆砌一樓,內地瓦葺斜屋頂;第二代為加強磚二樓建築;第三代為現在學校樣貌,同為加強磚造二樓建築。網垵公學校成立當時是先借用廟宇為臨時校舍,之後陸續興建了一棟教師宿舍(只有校長及工友居住)、兩棟教室、及兩棟教室間的操場,一棟在現在國小校舍的位置,一棟在現在幼兒園教室的位置(三間教室),即是現今望安國小校園之規模。台灣光復後,由於教室老舊危險、校舍空間不足,學校從57年起陸續改建。先從國小校舍東側開始改建,東側校舍興建好之後,再拆除西側舊校舍,興建新校舍,待一樓教室都興建完成後,又再增建二樓教室,歷經多年後學校才完整為二樓校舍(約在光復後第9任校長徐安永任內完成)。10原前棟(南側)日本時代興建的舊教室,因老舊危險而拆除;之後配合台灣省政府「發展與改進國民教育計畫第二期計畫」,於原址興建一樓之加強磚造教室,於民國80年3月2日落成,共有美勞、音樂、輔導等三間專科教室,現已改為幼兒園之活動室、體育器材室、資源班教室、幼兒園資料室。
-
由於第二代校舍於民國57年起興建,經數度增建,形成老背少之建築;歷經風雨歲月後,樓板剝落,壁樑龜裂,適逢政府推展改進國教二期計畫契機,乃於現址拆除舊校舍,重建二樓加強磚造之校舍,於民國84年9月6日完工,85年5月興建落成,並刻鏤一面「望安國小新建校舍庭園景觀落成誌」銅牌於校園庭院中。之後於民國85年6月18日完成校舍前之庭園新建工程,7月7日動工新建運動場暨排水填土護坡,並於年底竣工完成驗收,即為現今學校之規模。
-
現今,望安國小主要校舍建築為北側新建的二樓建築,一樓包含六間班級教室、男女廁所各一間、體育器材及工具室各一間,二樓包含校長室、教師辦公室、自然教室、視聽教室、美勞教室、開放空間的圖書室、電腦教室。南側舊的一樓建築,包含附設幼兒園教室及活動室各一間、資源班教室一間、體育器材室一間。學校廚房位於主校舍建築東側。教師宿舍三棟,為西側、中間、東側宿舍,分別為民國69年5月、78年11月、69年8月興建,其中東側宿舍為舊的望安鄉衛生所望安鄉衛生所興建新大樓後,將舊的衛生所移交給學校,學校修繕後做為教師宿舍。
-
三、校徽、校旗、校歌
-
(一)校徽
-
望安國小校徽共有兩個。第一個校徽是民國85年前使用的,校徽是以5字相併,中間兩片葉子,象徵徳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培育民族幼苗。
-
民國85年望安國小為慶祝創校80週年,委請當時學校許上豔老師設計製作,為第二代之校徽。校徽圖像內容由五個「五」和中心一對「葉子」組成,「五」代表五育,是為五育均衡的意思,葉子代表幼苗,整個圖像的意義是說本校的學生在五育均衡的環境下學習成長,將來必定成為國家的棟樑。
-
(二)校旗望安國小校旗有兩面,早期使用的校旗為下左邊之圖案,現已不再使用。現在使用的校旗為簡易的白底旗子,加上綠色的校徽,及底下黑色字體的校名,此面校旗為第12任校長許進來任內所製作,一直沿用至今。
-
(三)望安國小校歌歌詞望:安國小屹立八罩憑依天台七美拱照鍾靈毓秀人文並茂禮義廉恥校訓是標文武兼修鍛鍊手腦敬業勤學毋怠毋驕復國建國端賴爾曹
-
文字來源|望安鄉
知識建檔|2019-09-13。知識更新|2023-10-27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