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來源:曾文明老師。

王建功

閱讀時間 ── 約 12 分鐘

澎湖八罩水垵澳(今望安鄉水垵村)人,原名可、光可,八罩島人尊稱其為王大老。自臺灣縣安平鎮充伍,同治年間,由臺灣水師協標行伍拔補臺灣艋舺營滬尾水師外委把總,同治11–12年(1872–1873)間升任澎湖水師協標左營把總右哨頭司(正七品武官),光緒3年(1877)升澎湖水師協標右營千總(正六品武官),儘先守備(正五品武官),光緒4年(1878)代辦右營都司,光緒5年(1879)5月委護(正式代理)右營都司(正四品武官)。
-
光緒3年(1877)5月,前澎湖水師協鎮吳奇勳,擇較〔校〕場演武廳之東,舊武廟基址,起蓋果毅軍兵房二十八間,哨兵房三間,官廳一座,用工料銀一千七百七十一兩三錢六分六釐,即為王建功任千總時所督造。王氏光緒4年(1878)代辦右營都司時,曾獻「神庥廣被」匾額一方予水垵李王宮,上款為「光緒四年孟夏之月日榖置」,下款為「代辦澎湖右營都司里人王建功敬酬」,迄今仍懸於水垵宮內。
-
光緒6年(1880)元月,八罩澳紳士許樹人等所立「好善堂」碑,碑文後附贊助者姓氏,列首位者為「都閫府王建功捐錢拾千文」,所捐金額非最高,卻居首位,足見王氏當時在望安島上地位之崇高。
-
王氏卒後,葬在水垵村西洞尾半島中部,墓地佔地0.547公頃,村人稱該處為「大墓」,有墓二座,均坐西朝東,王建功墓在北,其墓碑上鐫刻「光緒辛巳年□月吉旦皇清誥授招武都尉王公諱建功墓男江河孫□□□」;其曾祖母藍氏墓在南,墓碑上鐫刻文字為「光緒辛巳年重修皇清誥贈王門宜人藍氏之佳城裔孫江河等立石」。
-
村人及家族感念其德,提議為他塑金身供奉,並尊稱「王府千歲」,其夫人卒後,亦被家人塑金身陪祀。原金身尺寸較小,原供於水垵王宅,因其裔孫多遷居台灣,現供奉於曾孫王信正高雄家中,數年前並為其重塑尺寸較大之金身。
-
軼事:
-
(一)王可幼年家境不好,有一次村人在「破滬」 柵網,他在旁撿魚,捉了一尾1、2 斤的「黑目」,被 那柵網的主人看到,不給他,硬要搶回去,他則一直 要跑回家去,但還是被人追上抓到,把魚給搶回去, 又把他拖到海裡,頭朝水中溺了一會才放開,他哭著回家,母親看了也沒辦法,認為這是丟臉的事。後來 有一次,一位從厦門來的人,說他們要雇用一位看牛的 牧童,一年的工錢大概有多少斤的米,他的母親認為既然這樣,生活便多少可以改善,於是就讓他跟著到 廈門去當人家的小工。由於他工作勤奮,很討主人的歡喜,那位林員外請了老師在教幾個孩子讀書,王可 在工作都結束後,也坐在旁邊聽課,林員外也鼓勵他 讀書。到了他大約20 歲時,有一年在招考武舉,林員 外也鼓勵他去報告,前兩次用本姓「王」去報考,都未考取,到了第3 年,林員外教他用姓「林」的名義去考,結果就考上了。「王建功」是他作官後用的官名。
-
(二)王建功對自己社里的照顧很多,老一輩的八罩島民都對他的事蹟略有所聞。 當年網垵的帆船到媽宮都停泊在「南甲」,船停在一起,有時難免會因為像船互相擠壓摩擦而有些損壞的小事引起糾紛,都會由王建功當調解人,當時的帆船船頭兩邊都有兩 粒「眼睛」,而船有一條「水線」,「頂山」的船「眼睛」是安在水線之上的,「下面山」 的船「眼睛」是安在水線的下方,萬一發生糾紛時,王建功一看船的「眼睛」位置,就知道是哪裡的船,對於「下面山」的船他當然會比較寬容,因為當時「頂山」趁地利比 較強勢,動不動船損壞了就要打架,就要叫「下面山」的人賠,王建功一出面裁決,雙 方都沒話說,願意和解。所以社里的人都很尊重他,稱他為「王大老」。
-
(三)光緒6年,王建功由於代替他同科 的學友去執行巡按的任務,不幸被毒死。他原 有一副皇帝御賜的玉箸,據說可以偵毒,但由 於其中的一支不慎被扈從遺失了,便沒有携帶, 結果這一次的出任務中,就在台南玉井用食時不幸中毒而死。
-
(四)王建功去世後,社里的人感念其德, 又因早年醫療不發達,於是人如果有什麼麽大小 病痛,就會去問神,在這種背景之下,水垵宮 便為他塑造金身,據說現仍供奉廟中,是屬「五 王」中的老三「王府千歲」。後來王氏家族也隨著為他塑了金身在家中供奉,現供在其曾孫王信正處,據說每次子孫拜他時,神像的 官帽都會抖動,像有感應似的,但王信正認為那可能是因為空氣流動所造成的現象,一 般神像的官帽上會有紅綢穗,又加彈簧,所以一但有風時當然就會抖動。
-
(五)據說王建功剛過世葬在那裡不久,有一段時間到了晚上,一些要到廈門的帆 船出入經過附近海域,都會看到王建功所葬的「大墓」,墓尾那裡有一盞燈,燈火通明, 好像有軍隊在操練,有時還會看到一匹馬在那裡飲水。「大墓」山尾那裡原有一塊大石頭,旁邊有一個窟,下雨會積滿水,現在那塊大石頭已風化掉了。那盞燈和那匹馬會消 失的原因,據老一輩的說,那裡是一處「穴」,後來被廈門的一位風水地理師要來臺灣 經過時看到,把它破掉的。
-
(六)王建功的遺物都因後代子孫不知維護的情況下,流失殆盡,本來還有一把刀 和一枝銃留著,後來民國38 年(1949)國軍第52 軍撤退到望安,由於軍紀敗壞,占住 民屋,王氏後代害怕招惹麻煩,便將刀、銃丟棄。另外王氏的官帽、官服在數十年前仍完好,而且是當時水垵男士結婚時一定會借來穿的「新郎禮服」,因為當時結婚沒有體 面的禮服可穿,王氏居官有名望,所以他的官服當時便很搶手。
-
(七)王建功的故居已在民國50 年(1961)拆建為目前形式,舊居的大門牆頭原為燕尾脊形式,有可能是當年(光緒4 年;1878。本年任代辦澎湖右營都司,亦獻「神 庥廣被」匾與水垵宮)返鄉所建。據說建屋地並非其出生地,可能是現住屋北鄰的「葉」 姓或南鄰的「伍」姓人家提供土地供其興建新居,因為當年王氏堪稱衣錦榮歸。
-
(八)據王氏的長曾孫王朱登(大目仔)表示,他在孩童時代曾多次在其家屋的「巷 路」看到其曾祖父身著官服,站在船上。
-
(九)據水垵老一輩表示,聽說當年王建功搭船要進水垵港時,遇到退潮,船不能前進,王氏便站在船頭大喝一聲「王大老在此」,船便順利進港。
-
資訊來源|望安鄉
-
王建功基本資料
-
曾文明輯
-
戶籍
-
澎湖廳水垵澳水垵鄉百九拾六番戶
-
高雄州澎湖郡望安庄水垵二千六番地
-
澎湖廳望安庄水垵二千六番地
-
澎湖縣望安鄉水垵村十五鄰一四三號
-
神主牌位上記載
-
王建功
-
故考王君諱光可官章建功觀
-
生于道光乙未年正月十二日酉時 (1835)
-
卒于光緒庚辰年十月初一日戌時 (1880)
-
享壽四十六歲 葬在大墓頂
-
陳保
-
顯祖妣王門陳氏保娘 享壽六十七歲
-
生于道光丙午年十一月十二日午時 (道光丙午年,1846)
-
卒于光緒壬子年六月廿四日午時 (光緒壬子年,1912,應為民國壬子孝男東海、清全 葬在東鼻頭 年之誤)
-
按:陳氏保戶籍記載資料為:
-
嘉永元年拾壹月拾弍日生 (嘉永元年,1848)
-
父:陳英烏 母:沈氏
-
清國福建省提標觀山后目陳英烏長女,元治元年七月叁婚姻入戶。大正元年八月六日死亡。(元治元年,1864;大正元年,1912)
-
關於王建功之金身
-
王氏卒後,村人及家族感念其德,提議為他塑金身供奉,並尊稱「王府千歲」,其夫人卒後,亦被家人塑金身陪祀。原金身尺寸較小,供於水垵王宅,因其裔孫多遷居台灣,乃以卜筊決定由何人迎請金身奉祀,後因原奉祀者改信基督教,致「王府千歲」及其夫人金身乏人崇拜,且險遭廢棄,歷經一番波折後,現由曾孫王信正迎回供奉,數年前並為其重塑尺寸較大之金身(即目前之金身)。
-
王建功任職經歷
-
自安平充伍,補滬尾營外委,,同治十一~十二年(1872~1873)間任澎湖水師協標左營把總右哨頭司,光緒三年(1877)升澎湖水師協標右營千總,儘先守備,光緒四年(1878)代辦右營都司,光緒五年(1879)五月委護右營都司。(參閱《澎湖廳志》卷四〈文事:選舉表下〉「行伍」、卷六〈職官:武職表下〉及《台灣兵備手抄》)
-
光緒三年(1877)五月,前協鎮吳奇勳,擇較場演武廳之東,舊武廟基址,起蓋果毅軍兵房二十八間,哨兵房三間,官廳一座,用供料銀一千七百七十一兩三錢六分六釐,即為王建功任千總時所督造。(參閱《澎湖廳志》卷五〈武備〉「營署」)
-
關於王建功死因之說法
-
王氏曾孫表示:王建功係於光緒六年(1880)代替其長官出差至大陸,原隨身攜帶供偵毒用之玉箸因遺失其一,故未攜前往,不幸遭人在食物中下毒暗算致死。
-
王建功墓
-
水垵村西洞尾半島中部,墓地佔地0.547公頃,村人稱該處為「大墓」,有墓二座,均坐西朝東,王建功墓在北,其墓碑上鐫刻「光緒辛巳年□月吉旦 皇清 誥授招武都尉王公諱建功墓 男江河孫□□□」;藍氏墓在南,墓碑上鐫刻文字為「光緒辛巳年 重修 皇清 誥贈王門宜人藍氏之佳城 裔孫江河 等立石」。
-
按:光緒辛巳年為1881年,「招武都尉」應為「昭武都尉」之誤,為正四品武官勳職稱,其實職稱為都司。藍氏究與王建功為何種關係?因「王家歷代祖先順序表」(王信正編製)中並無藍氏資料,而表中又缺王建功曾祖母,故推測藍氏為其曾祖母。「宜人」為正五品守備之命婦名稱,清制五品以上官,覃恩予封者,本身之封曰誥授,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存者曰誥封,歿者曰誥贈。(王建功母親王門呂氏鄔娘,生於嘉慶乙丑年六月廿六日卯時,卒於同治戊辰年九月十七日丑時。)很有可能王建功任守備時(約在1877),其曾祖母受誥贈為「宜人」,而其墓碑上立碑人稱「裔孫」不稱「孫」,可推知此「藍氏」非王建功母親,亦非祖母(祖母王門陳氏取娘),應是曾祖母。
-
水垵宮王建功獻匾
-
王建功獻「神庥廣被」匾額一方予水垵宮,上款為「光緒四年孟夏之月 日榖置」,下款為「代辦澎湖右營都司里人王建功敬酬」。此時王氏應尚為代辦職。(光緒五年五月委護右營都司,即正式代理。)
-
王建功與「好善堂」碑
-
光緒六年(1880)元月,八罩澳紳士許樹人等所立「好善堂」碑,碑文後附贊助者姓氏,列首位者為「都閫府王建功捐錢拾千文」,所捐金額非最高,卻居首位,足見王氏當時在望安島上地位之崇高。
-
作者|曾文明老師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資訊

王建功(八罩水垵人。自安平充伍,補滬尾營外委,升澎右千總盡先守備,委護右營都司)


▲隱藏連結▲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