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提標館紀錄

影像分類:寺廟廟宇  2023提標館紀錄|拍攝日期:2023-11-22(星期三)

提標館

閱讀時間 ── 約 11 分鐘

隱藏資訊
  • 宗教類別|道教
  • 主祀神祇|天上聖母
  • 登記狀況|已登記

隱藏資訊

提標館
-
提標館的起建年月,從現存提標館碑記認為起自康熙23年(1684)。然而,1901年,提標館董事葉伯楨與鄭教請願上書提及的時間為雍正年間的1720年代。當時以澎島地處海濱,向無兵房旅館。凡泉州廈門、同安各地來澎營業及戍兵者,因念澎地瘠苦,無設旅館,故經由此地及阻風等輩,無棲身之所。於是,各前輩擬議置買民房,以為孤旅棲身之所。適有戍兵一人,於廈門天后宮請有天后金身來澎供奉,其間極其靈感,素著顯異。迨後,泉、廈之人來澎日眾,數年間嫌其廟地窄狹,邀集同鄉之人議捐巨資重建廟堂,以壯宏模,本島旅居及住居及原本籍之人共捐成。初期建廟於媽宮東甲,號曰:提標館。因其戍兵由水師提督標下派撥,其營商業者,亦賴其扶持照料,故有是名,別號曰:泉同公所,即泉屬兵民集會之所。其舊地名舊承祠,亦是奉祀天后神像,特為廈門人旅居之所,後又改舊承祠為祖承祠,以是祠為提標開始之地,是以名之。職是之故,提標館,又名泉同公所,為故名思亦乃來自泉州同安一帶的軍民商紳人事所建,而非如碑記所言係的來自漳州人士。提標館最早供奉之媽祖係來自廈門天后宮,非分香自東衛天后宮。再者,提標館的前身為「舊承祠」、「祖承祠」,蓋有承襲自廈門天后宮之意。
-
提標館自創建以來,興建經費約三千六百圓,其費金皆由泉、廈、同安旅居之兵民及原本籍之殷富紳商募集寄澎,所有金額,無從考聞。是時所集之金,除建廟塑神置器之外,為慶讚落成,設筵演戲之用。也因這些青待班兵伙館廟資產雄厚,故日治初期《臺灣日日新報》報導:「澎島曩年七月普度,以四館為最排場熱鬧,惟大街足與頡頑。然四館中以銅山館為巨擘,提標館次之,海山館南澚館又次之。」或者,如元宵節的場景,媽宮流傳的俗諺有:「南澳好花燈、銅山好錦曲(南管)、提標好大燭」之說,展現各個班兵伙館廟在元宵節的特色。
-
在管理方法上,清代由戍兵及寄留之商民,舉二人按季輪流管理。一曰頂公(辦理提標館諸事),一曰管事(管理收支開用賬項)。每三個月,則遞換一次。另外有看館之人,如同廟祝之職,亦是三個月一更換。管事無支給薪俸,為每季給鞋錢八百文,看館月給一千文。日治初期的管理方法:仍由住居媽宮之商民,遞年舉四人辦理,管事每一人,管理三個月。館內伙房的使用方法:凡有祭祀慶典集會議事件,齊集館內。又或有由本籍渡臺往返過澎阻風之旅客,並在地失業無依之流民,均可在本籍會館內及各伙房以居之。
-
提標館派下的商民,在媽宮城經理會館之事,輪流掌管者計有五十二人。其餘在城不理館事,亦多在外鄉居住之泉、廈、同安之人,計有五百人上下。這五百人之中,單身到澎者有五十餘人,以祖父流傳及身居二、三世者,有四百四十餘人。由此也可以窺知清代班兵未返回原籍,逐漸在澎湖落腳生根。
-
提標館名下的產業,無耕種的田地,均以家屋為主,顯現這些班兵營商為業。家屋分為兩類,一曰伙房,一曰香油店。伙房者,係就泉廈一帶附近地方之人招集建置,如小會館。香油店者,為會館內各神聖香燈之用,係陸續勸捐建置所有。這些位於媽宮街區的伙房與香油店的面積兩者合計超過565坪。1901年提標館所陳列之家屋建物如左:
-
一香油店四軒
-
一在宮內町一丁目四番戶:元把總高得意買送
-
一在宮內町一丁目五番戶:元把總高得意買送
-
一在宮內町一丁目十七番戶:高迺嘉之父高清標買送
-
一在宮內町二丁目土名左營街:今王耀居住之屋
-
一伙房:係提標館所屬小會館之意。乃廈門附屬各地之人建置,以便棲止
-
祖承祠:廈門城內及城外街之人共建,今中田藏忠居住。
-
水仙宮口伙房:泉廈同安人在媽宮為苦力者共建,現今□□□宿舍後。
-
新伙房:廈門石碼附近各鄉之人公建,後改名曰勸善堂。左右附屬家屋賃金,係充勸善之費。其石碼之人仍可在店內居住。(今提標館神像亦奉祀在內)
-
坑仔頂伙房:廈門港人公建。宮內町二丁目九十九番戶,今黃美及王武瑤之岳母居焉
-
三承祠:廈門罐口人公建,今李簡居住。
-
大伙房:鎦五店人公建,今鹽務總館。
-
新承祠:亦鎦五店人公建,因附近提標館該館改作警察署之時,故伙房亦被圍在內。
-
平安伙房:亦石碼人公建,仝上。
-
提標館,原建於署立澎湖醫院最東側古稱海尾崎頂,今署立澎湖醫院院長宿舍一帶。提標館所供奉之媽祖來自於廈門天后宮,故最早之名為為「舊承祠」、「祖承祠」。興建者為泉、廈、同安軍民商紳而非漳州人士,故別名泉同公所。
-
作者|許玉河老師
-
清代駐臺班兵的伙館演變成廟宇,是媽宮地區民間宗教的一個特殊的成份。媽宮清朝時期可能有過提標館、海壇館南澳館銅山館、媽祖館、烽火館及閩安館等七個班兵的伙館。這些伙館可能都創建於乾隆初年,用來「中祀神明,廊棲戍兵」,後來各營兵丁又進一步的集資購買房產店業來出租,以租金收入做為祀神的香資及其他費用,逐漸以伙館為中心,向四週發展地盤,而形成各營的勢力圈。這種兼具同鄉會及神明會性質的班兵伙館,雖然沒有直接從事商業活動的記錄,但是它們所佔有的地產和店業,對早期媽宮街市的發展仍然有相當的影響。
-
提標館本來位於海壇館北極殿之間,也就是現今的署立澎湖醫院東北角一帶,座西向東,主祀天上聖母(有大媽、二媽、三媽)、千里眼、順風耳兩位將軍、齊天大聖、中壇元帥、福德正神、虎爺將軍、十三王牌位、欽加同知銜高公清標長生祿位等,與東衛天后宮素有來往。日治初期,明治29年(1896)被佔用做為醫院;大正3年(1914),日本人拆除館舍,改建為醫院的病房時,館中所有神像曾暫時寄祀於東衛天后宮中。後來提標館派下子弟改在水仙宮口(今中山路56號)購地重建為二樓式廟宇,樓上奉祀神明,樓下出租做店面。1980年代末期,因為中山路拓寬,又拆除重建為三樓建築,一、二樓出租、三樓祀神。
-
提標館天上聖母係由清康熙22年(1683)福建水師提督施琅將軍麾下提標營自大陸分靈至澎湖奉祀,直到民國102年(2013)止,已有330年,可謂歷史悠久。於民國99年(2010)8月開始整修,至民國一百年四月竣工安座,歷時七個月。
-
資訊來源|馬公市各里叢書(寺廟篇)
-
澎湖縣馬公市提標館沿革
-
康熙二十二年(西元一六八三年),清軍平定澎湖,設水師副將乙員,兵二千人。康熙二十三年(西元一六八四年)設立營制,起蓋墩台、營房;設水師提標、南澳標、銅山標、閩安標等四標,皆由福建水師提督施琅軍攻澎湖之水師整編而成。以上四標官兵,各設立館,計提標館、南澳館銅山館、閩安館,共伙而祀神明。奉祀媽祖有提標館、南澳館。奉祀武聖關公有銅山館、閩安館。
-
清隆四十七年(西元一七八二年)裁兵,增設海壇標,由海壇鎮調湖駐兵整編而成。官兵乃設立海壇館,共伙而祀神明、於是由四館增至五館。自道光二十九年(西元一八四九年)以後未曾輪換,班兵久居澎湖。清同治七年(西元一八六八年)裁兵加餉,無家眷者資遣返回大陸,而內地各營分撥班兵戌澎。銅山標右營另設媽祖館奉祀天上聖母。南澳右營又另立海山館奉奉祀天上聖母。自此以後,澎湖軍計有七館八名:提標館、南澳館銅山館、閩安館、海壇館烽火館、媽祖館、海山館別名金門館。
-
提標館因有五營,標下留澎湖娶妻定居最多,祖籍多係大陸漳州人。提標館舊址原建於署立澎湖醫院最東側古稱海尾崎頂,今署立澎湖醫院院長宿舍一帶,廟貌莊嚴,形似東甲北極殿。日軍攻陷澎湖之後,提標館被日本罐頭製造所阽用,兼作日本人的宿舍。於是,天上聖母神像移往中正路中和照相館(今屈臣氏藥妝店)後方一棟小屋奉祀,名曰新伙房。後因民房面積太小,提標館眾館員乃提議另建新館,館址為現今地址:澎湖縣馬公市中山路五十六號,本館並於民國十八年(即己巳年或昭和四年)十二月落成。館貌為巴洛克式二樓建築,美輪美巍峨壯麗,樓上奉天上聖母,樓下租給馬公冰廠。提標館第二次重建時間為民國七十七年(西元一九八八年)。當時因房屋老舊、年久夫修,又於民國七十五年遭逢韋恩颱風肆虐、屋體受損嚴重。基於安全考量,乃決定拆除重建,改採洋式三樓建築,其工程自民國七十七年四月起動土興建,同年十二月竣工落成,並於七十八年初入火。重建其間,天上聖母金身及眾神明金身則駐蹕馬公市東衛天后宮為行館。非常謝東衛天后宮天上聖母及眾委員、鄉老、民丁善信大德。
-
提標館天上聖母係由清康熙二十二年(西元一六八三年)福建水師提督施琅將軍麾下提標營自大陸分至澎湖奉祀,直至民國一百零二年(西元二零一三年)止,已有三百三十年,可謂歷史悠久,清末時期與東衛天后宮結盟聯誼,每年媽祖壽誕均邀赴東衛鑒醮。
-
本館奉祀天上聖母(有大媽、二媽、三媽)、十里眼、順風耳兩位將軍、齊天大聖、中壇元帥、福德正神、虎爺將軍、十三王牌位、加同知銜高公清標長生祿位等。
-
本館齊天大聖俗稱大聖爺七十二變,神通廣大,神威黰赫,馳名遐邇。早期醫藥缺乏澎湖居民家中小孩若有疑難雜症、運氣不佳、疾病醫治不好。家長都會小孩或拿小孩衣服前來參拜,祈求大聖爺醫治,化解厄運非常靈驗。本館第二次重建落成迄今已近二十三年,目前鋼筋裸露、樑柱龜裂,亟需加以整修。又考量年長之善信大德及香客上下梯安全,故而召開信徒大會,提議本館移至一樓,俾供善信參拜。業經全體委員一致過,再請示天上聖母亦獲恩准,決定於民國九十九年(西元二零一零年)八月開始整修,至民國一百年四月竣工安座歷時七個月,資三百餘萬元。
-
期請善信大德秉持悲濟世、救渡眾生之神,共同護持,修己渡人,以淨化社會人心,永續傳承媽祖文化精神。
-
提標館天上聖母管理委員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資訊

廈門水師提標前營應撥班兵戰兵九十五名、守兵九十七名。.......廈門水師提標後營應撥班兵戰兵九十二名、守兵九十五名。


水提、銅山、南澳、閩安四標,各有私館,名為祀神。其制度宏敞奢麗。凡民間抬扛棺木過其館者,戍兵必群起阻之,棰楚交下;或執縛同行人;故皆紆道避之,莫敢攖其鋒者,積威約之漸也。各標又各有火房,標兵私建,均在媽宮大教場.....


▲隱藏連結▲隱藏連結▲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