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駐臺
班兵的伙館演變成廟宇,是媽宮地區民間宗教的一個特殊的成份。媽宮在
清朝時期可能有過
提標館、海壇館、
南澳館、
銅山館、媽祖館、烽火館及閩安館等七個
班兵的伙館。這些伙館可能都創建於乾隆初年,用來「中祀神明,廊棲戍兵」,後來各營兵丁又進一步的集資購買房產店業來出租,以租金收入做為祀神的香資及其他費用,逐漸以伙館為中心,向四週發展地盤,而形成各營的勢力圈。這種兼具同鄉會及神明會性質的
班兵伙館,雖然沒有直接從事商業活動的記錄,但是它們所佔有的地產和店業,對早期
媽宮街市的發展仍然有相當的影響。
-
提標館本來位於海壇館與
北極殿之間,也就是現今的署立澎湖醫院東北角一帶,座西向東,主祀天上聖母(有大媽、二媽、三媽)、千里眼、順風耳兩位將軍、齊天大聖、中壇元帥、福德正神、虎爺將軍、十三王牌位、欽加同知銜高公清標長生祿位等,與
東衛天后宮素有來往。日治初期,
明治29年(1896)被佔用做為醫院;
大正3年(1914),日本人拆除館舍,改建為醫院的病房時,館中所有神像曾暫時寄祀於
東衛天后宮中。後來
提標館派下子弟改在
水仙宮口(今中山路56號)購地重建為二樓式廟宇,樓上奉祀神明,樓下出租做店面。
1980年代末期,因為中山路拓寬,又拆除重建為三樓建築,一、二樓出租、三樓祀神。
-
提標館天上聖母係由清
康熙22年(1683)福建水師提督施琅將軍麾下提標營自大陸分靈至澎湖奉祀,直到
民國102年(2013)止,已有330年,可謂歷史悠久。於
民國99年(2010)8月開始整修,至
民國一百年四月竣工安座,歷時七個月。
-
資訊來源|馬公市各里叢書(寺廟篇)
-
澎湖縣馬公市
提標館沿革
-
清
康熙二十二年(西元
一六八三年),清軍平定澎湖,設水師副將乙員,兵二千人。
康熙二十三年(西元
一六八四年)設立營制,起蓋墩台、營房;設水師提標、南澳標、銅山標、閩安標等四標,皆由福建水師提督施琅軍攻澎湖之水師整編而成。以上四標官兵,各設立館,計
提標館、
南澳館、
銅山館、閩安館,共伙而祀神明。奉祀媽祖有
提標館、
南澳館。奉祀武聖關公有
銅山館、閩安館。
-
清隆四十七年(西元
一七八二年)裁兵,增設海壇標,由海壇鎮調湖駐兵整編而成。官兵乃設立海壇館,共伙而祀神明、於是由四館增至五館。自
道光二十九年(西元
一八四九年)以後未曾輪換,
班兵久居澎湖。清
同治七年(西元
一八六八年)裁兵加餉,無家眷者資遣返回大陸,而內地各營分撥
班兵戌澎。銅山標右營另設媽祖館奉祀天上聖母。南澳右營又另立海山館奉奉祀天上聖母。自此以後,澎湖軍計有七館八名:
提標館、
南澳館、
銅山館、閩安館、海壇館、烽火館、媽祖館、海山館別名金門館。
-
提標館因有
五營,標下留澎湖娶妻定居最多,祖籍多係大陸漳州人。
提標館舊址原建於署立澎湖醫院最東側古稱海尾崎頂,今署立澎湖醫院院長宿舍一帶,廟貌莊嚴,形似東甲
北極殿。日軍攻陷澎湖之後,
提標館被日本罐頭製造所阽用,兼作日本人的宿舍。於是,天上聖母神像移往中正路中和照相館(今屈臣氏藥妝店)後方一棟小屋奉祀,名曰新伙房。後因民房面積太小,
提標館眾館員乃提議另建新館,館址為現今地址:澎湖縣馬公市中山路五十六號,本館並於
民國十八年(即己巳年或
昭和四年)十二月落成。館貌為巴洛克式二樓建築,美輪美巍峨壯麗,樓上奉天上聖母,樓下租給馬公冰廠。
提標館第二次重建時間為
民國七十七年(西元
一九八八年)。當時因房屋老舊、年久夫修,又於
民國七十五年遭逢韋恩颱風肆虐、屋體受損嚴重。基於安全考量,乃決定拆除重建,改採洋式三樓建築,其工程自
民國七十七年四月起動土興建,同年十二月竣工落成,並於七十八年初入火。重建其間,天上聖母金身及眾神明金身則駐蹕馬公市
東衛天后宮為行館。非常謝
東衛天后宮天上聖母及眾委員、鄉老、民丁善信大德。
-
提標館天上聖母係由清
康熙二十二年(西元
一六八三年)福建水師提督施琅將軍麾下提標營自大陸分至澎湖奉祀,直至民國一百零二年(西元二零一三年)止,已有三百三十年,可謂歷史悠久,清末時期與
東衛天后宮結盟聯誼,每年媽祖壽誕均邀赴東衛鑒醮。
-
本館奉祀天上聖母(有大媽、二媽、三媽)、十里眼、順風耳兩位將軍、齊天大聖、中壇元帥、福德正神、虎爺將軍、十三王牌位、加同知銜高公清標長生祿位等。
-
本館齊天大聖俗稱大聖爺七十二變,神通廣大,神威黰赫,馳名遐邇。早期醫藥缺乏澎湖居民家中小孩若有疑難雜症、運氣不佳、疾病醫治不好。家長都會小孩或拿小孩衣服前來參拜,祈求大聖爺醫治,化解厄運非常靈驗。本館第二次重建落成迄今已近二十三年,目前鋼筋裸露、樑柱龜裂,亟需加以整修。又考量年長之善信大德及香客上下梯安全,故而召開信徒大會,提議本館移至一樓,俾供善信參拜。業經全體委員一致過,再請示天上聖母亦獲恩准,決定於
民國九十九年(西元二零一零年)八月開始整修,至
民國一百年四月竣工安座歷時七個月,資三百餘萬元。
-
期請善信大德秉持悲濟世、救渡眾生之神,共同護持,修己渡人,以淨化社會人心,永續傳承媽祖文化精神。
-
提標館天上聖母管理委員
知識錯誤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