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南管

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清朝末年馬公郭遠、鮑霧、蔡轄、謝東上等先輩倡組「俱慶堂南樂會」,招集會友20多人,切磋南管絲竹。當時的會址設在馬公北極殿,「郎君祖師」孟昶(五代後蜀主)則供奉在北極殿偏堂。樂友除了隨時集會奏唱之外,每年於正月12至14日,與8月12至14日,都在北極殿前廣場搭蓋「錦棚」,做正式的演奏,俗稱為「唱錦曲」,以慶祝「郎君節」。民國33年(1944),盟機轟炸馬公時,北極殿被炸毀,郎君祖師神位,遷祀到水仙宮。後來因為老一輩的樂友逐漸作古,俱慶堂的活動,也不得不暫時停頓。戰後,才由年輕一輩的南管樂愛好者,出面重整旗鼓,改名為「集慶堂」,並且以盟兄弟會的方式,每年由值年會員把郎君神位奉請回家,祭祀也由會員輪流主持祭典(曾永義1992:42-43)。後來集慶堂曾一度將堂址遷到天后宮清風閣,到天后宮列入國家第一級古蹟,進行整修時,才又遷到一新社(呂祝義等2004:144)。民國72年(1983),又由馬公市公所籌鈕「南管音樂硏究社」,社址先設在北極殿左廂房隔壁的一慬小樓上(啟明街1巷),聘請者老呂文如負責指導,後來也曾遷移到天后宮後殿。
-
資訊引用|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2輯|2006年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