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
連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出版日期|
掃描頁面|
操作提醒|
點按圖片,跳至下一頁
引用來源|
關閉|Close
網站首頁
關於平台
知識搜索
澎湖文獻資料庫
聯絡我們
馬公市|880
西嶼鄉|881
望安鄉|882
七美鄉|883
白沙鄉|884
湖西鄉|885
史前時代
宋朝
元朝
明朝
荷治時期
鄭氏時期
清領時期
日治時期
01|文化
工藝
習俗
飲食
藝文
故事
族譜
諺語
教育
褒歌
02|宗教
寺廟
祭祀
法師乩童
厭勝物
03|歷史
建築
文物
事件
開拓
人物
04|地理
島嶼
聚落
地名
環境
05|交通
海上交通
空中交通
陸上交通
06|衛生
醫療院所
疾病防治
07|產業
農業
漁業
畜牧
商業
08|生態
動物
植物
查詢
文化
藝文
表演藝術
───
南管
複製連結
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清朝末年
馬公
郭遠
、鮑霧、蔡轄、謝東上等先輩倡組「俱慶堂南樂會」,招集會友20多人,切磋南管絲竹。當時的會址設在
馬公北極殿
,「郎君祖師」孟昶(五代後蜀主)則供奉在北極殿偏堂。樂友除了隨時集會奏唱之外,每年於正月12至14日,與8月12至14日,都在北極殿前廣場搭蓋「錦棚」,做正式的演奏,俗稱為「唱錦曲」,以慶祝「郎君節」。
民國33年
(1944)
,盟機轟炸
馬公
時,北極殿被炸毀,郎君祖師神位,遷祀到水仙宮。後來因為老一輩的樂友逐漸作古,俱慶堂的活動,也不得不暫時停頓。戰後,才由年輕一輩的南管樂愛好者,出面重整旗鼓,改名為「集慶堂」,並且以盟兄弟會的方式,每年由值年會員把郎君神位奉請回家,祭祀也由會員輪流主持祭典(曾永義1992:42-43)。後來集慶堂曾一度將堂址遷到天后宮清風閣,到天后宮列入國家第一級古蹟,進行整修時,才又遷到
一新社
(呂祝義等2004:144)。
民國72年
(1983)
,又由
馬公市公所
籌鈕「南管音樂硏究社」,社址先設在北極殿左廂房隔壁的一慬小樓上(
啟明街
1巷),聘請者老呂文如負責指導,後來也曾遷移到天后宮後殿。
-
資訊引用|
馬公市
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2輯|
2006年
)
修正建議回報
完整閱讀
引用書籍|
隱藏連結
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二輯馬公東甲(啟明里重慶里)
|
第98頁
查詢
最新知識
近日更新
乞龜射虎西瀛風
|
藝文
旅日企業家:港仔尾許天乞
|
許家村
|
人物
世公:港仔尾第一位乩童許有世
|
許家村
|
人物
飛彈部隊
|
許家村
|
建築
海海人生海為田:澎湖海洋產業的糾葛
|
漁業
第一秋芳爛有光:澎湖的天人菊
|
植物
白沙海園
|
鎮海村
|
建築
紅羅劉姓
|
紅羅村
|
族譜
紅羅許姓
|
紅羅村
|
族譜
鎮海城址
|
講美村
|
建築
陳府將軍廟
|
太武村
|
寺廟
西寮代天宮
|
中西村
|
寺廟
吉貝公館
|
中央里
|
建築
白沙海園
|
鎮海村
|
建築
後寮許氏家廟
|
後寮村
|
建築
許蒼頡
|
許家村
|
人物
土地公廟
|
鎖港里
|
寺廟
乞龜射虎西瀛風
|
藝文
世公:港仔尾第一位乩童許有世
|
許家村
|
人物
港仔尾許姓
|
許家村
|
族譜
知識平台|資訊總數
7,127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