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山館(銅山武聖殿)

銅山館(銅山武聖殿)|拍攝日期:2018-09-03(星期一)

南澳好花燈、銅山好錦曲、提標好大燭

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同義詞彙|南澳好花燈、銅山好南管、提標好大燭
-
媽宮城內有三甲頭,分別為東甲南甲北甲。三甲各有各的人文產業特色,故有:東甲好筆尾南甲好櫓尾北甲好龜粿。此外,清代媽宮亦是各營標兵盤據,各營班兵也再澎湖建立會館,久而久之各迎班兵也在澎湖落地生根,為澎湖帶來更多元的族群文化。例如,媽宮流傳的俗諺有:「南澳好花燈、銅山好錦曲、提標好大燭」。此即是南澳館的花燈光彩奪目,銅山館人則長於南管曲藝,提標館內大燭眾多,夜如白晝。各個班兵伙館廟於元宵節,展現自己廟館的特色。
-
澎湖的元宵節,各地燈謎活動百花齊放。燈謎,如同文人的文字遊戲,也代表當時澎湖的文化教育水平與臺灣相較,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昭和5年(1930),《臺灣日日新報》便報導:「元宵燈謎,歷年廳下馬公城內及沙港潭邊等處,均有是舉。猜中囊者頂額舉行。本年沙港廟與重新,由陳午橋、陳劍雲等,撰出文多至二百餘,每夜猜至更深,極盛散會。」由此看來,潭邊村號稱百年燈謎村,也非浪得虛名。
-
其次,「南澳好花燈、銅山好錦曲、提標好大燭」,也讓澎湖的元宵節更有看頭。《臺灣日日新報》於明治45年(1912)元宵節,便報導一則<元宵錦曲>軼事:日治初期,澎湖本島南管,於各鄉間逐漸絕唱。惟媽宮市街泉安號,則夜夜高唱入雲,知音者齊集倡和。當年元宵節,劉澄乃聘請泉安號藝師,到媽祖宮內絲竹並奏,並邀請林介仁品評。第一首倡者,則為曲師許植寶,林介仁評之曰:此一套則為左詞宗擬作也。聞者為之哄堂。其次則為泉安號舖主陳萬福,林介仁繼評之曰:可以取元矣。林萬里及祝火氏兩唱,分列榜眼、探花。
-
清代澎湖的鎮標凡:「水提、銅山南澳、閩安四標,各有私館,名為祀神.其制度宏敞奢麗。凡民間抬扛棺木過其館者,戍兵必群起阻之,箠楚交下;或執縛同行人;故皆紆道避之,莫敢攖其鋒者,積威約之漸也」。這些負面的印象,在班兵逐漸融入當地的生活之下,「南澳好花燈、銅山好錦曲、提標好大燭」成了澎湖人可以引以為傲的多元族群文化。
-
作者|許玉河老師
知識建檔|2019-06-04。知識更新|2019-07-19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