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媽宮三甲與闔澎三大公廟
清代媽宮社有三甲,分別為東甲、南甲、北甲。「東甲好筆尾,南甲好櫓尾,北甲好龜粿」的俗諺,也反應媽宮三甲社會經濟發展的特色 ....
- 閤澎公廟的形塑
媽宮的天后宮、媽宮城隍廟與觀音亭被認為是「闔澎三大古廟」,過去也由馬公三甲輪流管理各廟,各甲角頭廟之管理委員會,每年輪流 ....
- 清末日治初期媽宮班兵的伙館廟
清末日治初期媽宮班兵的伙館廟
明治28年(1895)3月26日,日本於澎湖設置「澎湖列島行政廳」。日軍利用清朝澎湖鎮總 ....
- 澎湖通判魏彥儀與節孝祠
清代澎湖節孝祠之設,始於澎湖通判魏彥儀。魏彥儀,江蘇省陽湖縣人,道光17年(1837)7月,以臺灣府經略代理澎湖通判,緣 ....
- 水仙宮
清代台灣的商戶為了確保各行業之利益及排解同行間的糾紛,多結合同業來組織商業團體,這種商業團體稱為「郊」。所謂台廈郊即是清 ....
- 施公祠
施公祠及萬軍井位於天后宮東側中央街,施公祠原稱「施將軍廟」,本祠原位於媽宮澳東街與海壇館為鄰(今署立澎湖醫院處)。原創建 ....
- 景福祠
景福祠位於中央里惠安路27號,主祀土地公(又稱為「下街土地」)。可能在光緒13年(1887)就已經建立,民國37年(19 ....
- 海山館
海山館即是海壇館,為清朝來澎駐守的海壇鎮標水師班兵所建之會館,主祀天上聖母,而海山館以該營駐地海壇島上有山「海山」而得名 ....
- 提標館
提標館
提標館的起建年月,從現存提標館碑記認為起自康熙23年(1684)。然而,1901年,提標館董事葉伯楨與鄭教請願 ....
- 海靈殿
海靈殿主祀蘇府王爺,是馬公南甲的甲頭廟,俗稱南甲宮。它的前身是一個神明會,根據廟中的碑記,蘇府王爺在清道光17年(183 ....
- 武忠廟
「武忠廟」的記載第一次出現在蔣鏞的《澎湖續篇》(1832:8),在林豪的《澎湖廳志》則稱為「武忠祠」(1893:58-5 ....
- 烽火館
烽火館偏處於現在光明路和仁愛路之間的民族路上,根據長安里烽火館故址的林氏人家院中所保存的一方乾隆30年(1765)烽火館 ....
- 銅山館
康熙23年(1684年),清帝國於澎湖設水師協,軍士來自水師提標、南澳標、銅山標與閩安標水師整編而成。康熙60年(172 ....
- 南澳館
清末日治初期媽宮班兵的伙館廟
(二)南澳館
南澳島位處於閩廣交界之處,清代分由廣東和福建分管。明清之際,澎湖、海壇、 ....
- 澄源堂
馬公太和堂與澄源堂
媽宮地區第一座於史有徵的齋堂,多咸信為澄源堂。其次,才是有一牆之隔的太和堂。從澄源堂的碑記得知:倡 ....
- 福德祠
福德祠位於澎湖第二信用合作東邊,坐南朝北,雖然佔地面積不大,卻是馬公市歷史最悠久的土地公廟。福德祠的歷史沿革不詳,廟中沿 ....
- 程朱祠
程朱祠為光緒11年(1885)通判程邦基所建,由士紳蔡玉成、黃濟時、徐癸山監工,有店業5間充做香火。光緒19年(1893 ....
- 昭忠祠
昭忠祠為光緒4年(1878)澎協吳奇勳等所建,以祀奉同治元年(1862)協營各標調赴台灣剿辨截潮春案殉難的兵弁,及戰艦失 ....
- 城隍廟
澎湖目前有文澳及媽宮二座城隍廟,在台灣地區來說是很特殊的。媽宮城隍廟為閤澎公廟,尤以每年農曆7月普渡時需由城隍廟開始,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