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影攝影:吳令丞。

屹仔尾

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同義詞彙|杙仔尾、吃仔尾、西嶼頭
-
西嶼極西突出之岬角,其上即為西嶼燈塔的所在地。「屹仔」閩南語發音即為燈塔等,航海時用來辨識方向及暗礁的標示物,此地外海因面臨了澎湖四大急流中的「西流」,每逢退潮與漲潮交界之時(約退潮至七分、漲潮至五分之間),由西往東海流湍急,航海時需要特別注意安全;且此山頭為西嶼南端最高處,自古即為航海的標的處,故早就在山頭上設立標示物,故稱。
-
文獻引用|《臺灣地名辭書(卷六)澎湖縣》
-
西嶼頭地名釋義
-
西嶼外垵村一帶的山頭自古稱作西嶼頭。有關西嶼頭的記載:施琅於1683年攻打澎湖提及:「西嶼頭一列砲臺四座,牛心灣山頭頂砲臺一座」,西嶼頭砲臺就是指今日外垵燈塔一帶的炮台。爾後,清代方志有更多記載:「臺郡往來船隻,必以澎湖為關津,從西嶼頭入,或寄泊嶼內、或媽宮、或八罩、或鎮海嶼」,亦指向從外垵此地進入嬤公或往南行經八罩等地。再者,「媽宮西嶼頭、北港、八罩四澳,北風可以泊舟」,當南風時,四、五、六、七、八月必於八罩將軍澳停泊,北風時,九、十月至三月底,必於西嶼頭、內外塹灣泊。一有錯誤,船隻即不可保,於西嶼外垵港泊舟以避北風,為當時海上航行的常識無疑。然而,南風在外垵泊舟就有危險,乾隆年間重創外垵一帶百餘人喪命的風災,並於極可能就是類似韋恩由南而來的颱風。又,「從吼門出洋,哨船由西嶼頭外收入內垵寄泊」,也很清楚從吼門外垵西嶼頭一帶,再進入內垵村
-
我們若從地形的角度切入,以中研院日治時期二萬五千分之一的地形圖來看,整個西嶼外垵一帶的地勢為最高,最高點位於外垵東三仙塔附近57.8公尺、西三仙塔有56.6公尺、外垵燈塔附近則為56公尺。整體西嶼地形往北傾降、南高北低,合界村橫礁村約為30公尺左右。其次,吼門水道暗礁密布,船隻航行不易,先民自然以外垵山頭西嶼頭為航行指向的指標,乾隆年間於此設燈塔自有其道理。
-
西嶼頭這個地名所代表的就僅僅是外垵燈塔一帶的山頭,而非西嶼之頭的方位,或整個西嶼的代表,全無主僕之意。如果我們以地圖的方位或帶有尊卑的意識形態來理解西嶼頭這個地名,基本上與古人對此的命名,已大相逕庭。更誤解了先民對此地的認知。地名如同人名,縱使名稱相同,所代表的也都是獨立的個體,無主僕或尊卑之意。
-
作者|許玉河老師
知識建檔|2017-10-29。知識更新|2019-03-01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