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目斗嶼燈塔紀錄

2021目斗嶼燈塔紀錄|拍攝日期:2021-07-05(星期一)

目斗嶼燈塔

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隱藏資訊

同義詞彙|北島燈塔
-
目斗嶼燈塔舊稱「北島燈塔」,目斗嶼位於澎湖縣白沙鄉吉貝島北方約3.8浬,為澎湖羣島有人居住的最北端島嶼。目斗嶼面積約0.024平方公里,由玄武岩方山台地所構成,島嶼形狀似木匠使用之「墨斗」,故先民稱之為「墨斗嶼」。日治時期取其諧音,稱為「目斗嶼」。由於位處澎湖羣島的最北端,又名「北島」。
-
澎湖羣島海域水深大致為南深北淺地形;目斗嶼屬最北端島嶼,附近海域群礁遍佈,水深約1公尺,屬於沉水海蝕平台地形。北端的大磽嶼更是澎湖地區海流最急之處,澎湖當地俗稱:「一磽二吼、三西流、四鵝豆頭五潭門、六東吉」,由上可知目斗嶼附近海流之險,尤其每年冬季的東北季風來臨時,航經此海域的船舶更加險象萬千。自古迄今發生於此海域周遭有歷史記錄的船難就有60餘艘。
-
日治時期日本政府為提高航行此區域的船隻安全,於明治32年(1899)起構建北島燈塔。由於交通不便,施工更形艱鉅,工程費用達20萬3仟日圓。施工期間達3年2個月,於明治35年(1902)竣工使用,並派有專人駐守管理燈塔事務,駐守人員6人,分成兩組,每組3人以5日為交班更替。同時於吉貝島建有目斗嶼燈塔宿舍,供駐守人員家眷居住。並派有專船「有明丸」為目斗嶼燈塔運載物資必需品。
-
目斗嶼燈塔位於長年受海潮風浪侵襲之處,在燈塔設計之初即選擇銑鐵為塔身材料,完工後塔身高為39.9公尺,基座分為三層,塔基為磚砌構造。塔身為圓形銑鐵構造,外觀以黑白相間呈現,做為白天時的醒目標誌,引起航行船隻的注意。燈高49公尺,內裝設一等旋轉透鏡四重燈芯煤油澄,光力為20萬6千燭光,每20秒閃白光一次。至明治43年(1910)改裝設為煤油白熱燈,光力為50萬燭光,光程可達19海浬。
-
二次世界大戰未期,日治昭和20年(1945)2月18日,美軍B24轟炸機擊毀目斗嶼燈塔相關設施,並襲擊往來目斗嶼運輸船「有明丸」,導致目斗嶼燈塔喪失運作功能。
-
戰後,民國36年(1947)目斗嶼燈塔改裝臨時直流電閃光燈,每12秒連閃白光二次,光力為34燭光。民國53年(1964)改建塔頂,換裝新式四等旋轉透鏡電燈,每20秒閃光一次,光力增至150萬燭光,光程達26.8浬。
-
黑白相間的目斗嶼燈塔,塔高僅次於台中燈塔,為台灣第二高之燈塔,同時也是遠東地區最高的銑鐵製燈塔。燈塔周圍附屬建築物為駐守人員宿舍,辦公室和值班室。入口處前方建有一座小祠供奉神袛。燈塔內設有儲水設施,將燈塔和宿舍屋頂的雨水直接引進燈塔內蓄水池儲存使用。島上設有發電機房,內有三部發電機自行發電,供燈塔和駐守人員宿舍使用。
-
資訊來源|澎湖文化資產手冊
-
吉貝燈樓:陳春林七律的澎湖八景
-
自清代以來,歌頌澎湖八景的詩章,所在多有。例如,澎湖東衛社人呂成家的作品:
-
天臺勝景足凝眸,奎壁聯輝接斗牛。
-
霧起香爐迷古渡,霞飛西嶼燦芳洲。
-
龍門浪湧蛟宮幻,虎井淵澄蜃室浮。
-
夜靜案山漁火近,更聞太武白雲謳。
-
清代澎湖八景概指天臺遠眺、奎壁聯輝、龍門鼓浪、虎井澄淵、香爐起霧、西嶼落霞、案山漁火、太武樵歌等八處澎湖景緻。鮑復康於光緒7年(1881)8月履任澎湖通判,乃於澎湖八景中另增四景命題課文石書院諸生,此四景為:「篝火宵漁,負箕晨牧,短鑱劚草,伐鼓敺魚」。鮑復康新增的四景,也是對澎湖庶民生活的深刻體認,文人騷客對澎湖景致的描寫,範圍也越來越廣。《臺灣日日新報》於1911年2月6日1版,刊登陳錫如的「澎湖小八景」,通樑古榕風櫃聽濤、大嶼異花等等都成為歌詠的對象:
-
青螺吸水海中流。風櫃飛濤撼不休。
-
烏崁潮聲聞遠近。紅埕城跡認門樓。
-
小池文石精華著。大嶼異花景物幽。
-
八罩洞天今宛在。通梁松菊幾經秋。
-
昭和10年(1935)5月《詩報》第104號,也刊登西嶼庄竹灣鄉先賢蔡子聘所做西嶼八景。西嶼八景分別為內垵石觀音山內垵白馬坡、蟳廣甘泉、內塹漁火、牛心曉望、龜頭觀釣、煙墩晚眺與大池魚躍。這不僅代表著對故鄉的情感也是對澎湖地理知識的擴張。甚至於重要的地方建設,也成為澎湖八景的新標的。《臺灣日日新報》於1918年11月7日第6版刊登陳春林的「澎湖八景」。陳春林別具新裁去除「奎壁聯輝」,而以「吉貝燈樓」取而代之:
-
倏而南北倏東西,旋轉燈臺照壁奎。
-
銀栗光呈白玉盞,晶球色映碧琉璃。
-
千秋宇宙月爭焰,萬里江山月不迷。
-
別有空閨兒女意,樓頭消息擬靈犀。
-
吉貝燈樓」即是日治時期的「北島燈臺」,今則名為目斗嶼燈塔。目斗嶼,自18世紀中期,已為吉貝居民的漁業場域,或石滬捕魚或冬季採集紫菜。《臺灣總督府檔案》中的〈北島燈臺建設敷地取調〉書記載,明治32年(1899)目斗嶼島上有瓦房一座,為吉貝居民「楊墻」及其他13 名島民的祖先於「一百五十年前」所建造。此14位瓦房的擁有者,應為目斗嶼石滬的建造者。這三座石滬分別為舊滬、新滬及西坪口。明治32年(1899)的調查稱每年平均的漁獲收入約有4,500円,漁利資源之豐富,號稱吉貝周遭諸島第一。」 此處海域向來凶險,以日治初期而言,1895年6月28日,日本船姬路丸於澎湖島北島附近,觸礁沉沒。1897年12月24日,汽船奈良丸在澎湖吉貝島海域沉沒,僅5人生還,溺斃者勝沼船長以下乘組員60餘名,乘客26名,安田海軍中佐以下約70名軍人皆溺死。故而,臺灣總督府特地於1898年府報第242號,公告大磽二磽與東磽之經緯度,以警示往來船隻注意此地暗礁。日本海圖稱目斗嶼為北島,為提高航行此區域的船隻安全,臺灣總督府於1899年興建北島燈臺,至1902年6月完工。
-
無獨有偶,陳錫如也作有〈吉貝燈樓〉:
-
吉貝偏西一嶼浮,也同外塹建燈樓。
-
巍峨氣象沖雲漢,閃燦光芒射斗牛。
-
焰火空騰臨水面,征帆夜渡認山頭。
-
自從締造成功後,海上無虞已十秋。
-
從該詩的最後「自從締造成功後,海上無虞已十秋」,北島燈臺興建後的十年間,大大提高海上船隻航行的安全性。《臺灣日日新報》於1911年6月3日 第3版以〈澎湖通信 (上月廿八日發) 吟興勃勃〉為題報導:「澎瀛吟社自組織成立以來因期定課,無少間斷。四月詩題為浴佛節,七絕一首 限拾一真韻 ,吉貝燈樓七律一首十一尤韵。」由上推測,陳錫如的〈吉貝燈樓〉應作於此次澎瀛吟社的月課徵詩。
-
陳錫如吉貝燈樓〉的作品,雖然早於陳春林,然而陳春林以「吉貝燈樓」取代「奎壁聯輝」為澎湖八景之一,更加落實「北島燈臺」的景致與交通上的重要性,遠高於徒具想像的「奎壁聯輝」。
-
#參考資料
-
台灣文學館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mtl/zh_tw/media/92114
-
《臺灣日日新報》,1911020601版,詞林/澎湖小八景
-
作者|許玉河老師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