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義詞彙|奎閣、登瀛樓、孔子廟、孔廟
-
馬公文石書院魁星樓
-
1885年3月
清法戰爭澎湖之役,法軍佔領澎湖近半年的時間。在此期間,法軍在
媽宮港構築兩道木製棧橋,法軍則於8月初完全撤離澎湖。隔年,甘為霖牧師前來澎湖傳教,這兩條棧橋依舊存在,顯然法軍離開時仍保留這兩道木製棧橋,並未拆除。在L'escadre de l'amiral Courbet (
孤拔將軍的艦隊)一書的插畫,與當時留下的攝影作品,結合甘為霖牧師的描述,三者可互相印證。而插畫與攝影不同之處,在於插畫的左下角有一棟兩層的樓閣,而非攝影作品中的土丘高地。這座樓閣,是插畫藝術手法的表現,並非位於
媽宮港西側,而是遠在
文澳的登瀛樓(魁星樓)。
-
光緒元年
(1875),《
澎湖廳志》有〈登瀛樓落成記〉:
-
登瀛樓書院之東有樓焉,橫亙十數武,迴欄一匝;樓上祀大魁夫子。高二丈有奇,巍峨聳峙,煥然一新,可以窮三十六島之嵯岈,聽三萬里巨濤之淜湃,為西瀛一大壯觀,洵足為士人登瀛之兆焉。斯樓之重修也,始於癸酉季冬,迄於甲戌仲夏。倡首者吾友
鄭桂樵司馬,勷其事則高袞夫武庠、林荊山太學也。夫世之列為士林者多矣,往往於明倫講學之區棄若弁髦,故有房序傾頹、宮牆剝落、殘碑斷碣沉沒於荒烟蔓草中,無有過而問者。二君坐未列談經之席,身不登問字之車,獨能勷茲義舉,有功斯文,士林中所不可多得,況得之商賈中乎?如吾友者,固澎湖知名士,樹先正之典型、作中流之砥柱,更有為乎其大者;是區區者,烏足道其顛末哉?今春余來澎主講席,二君屬余言。余不文,弗獲辭,爰掇數語以嘉其志,並以勵世之樂善好施者。乙亥秋八月上澣。
-
從上述的記載,登瀛樓為二樓以上之建築。
同治12年(1873)山長
鄭步蟾、武庠生
高其華、監生林荊山動工重修魁星樓(即登瀛樓),次年仲夏落成。光緒元年
(1875)乙亥施槃任
文石書院山長,秋八月上旬刊刻〈登瀛樓落成記〉。從《
澎湖廳志》文書書院的配置,亦可看出登瀛樓為二層樓的形制,右側則有敬字亭。十年後擁亭閣之美的登瀛樓,成為法人作畫的對象,也讓我們一窺當時登瀛樓的面貌。
1895年3月,日軍一度將
文石書院作為野戰醫院使用,登瀛樓雖然猶抱琵琶半遮面,卻不失其風采。
日治時期,
文石書院改建為孔廟,登瀛樓仍維持原本的樣貌,變化不大。二次戰後,孔廟於
1963年進行重修,只有登瀛樓依舊保留原有建築。爾後,登瀛樓因蟻害整修,在
2002年12月,魁星樓以「
馬公文石書院魁星樓」的名義被公告為澎湖縣
歷史建築。
-
登瀛樓自
1875年重建立下規模,於今已歷140餘年,外在形制仍保留舊貌。尤其是一二樓的花崗岩梁柱,
玄武岩窗與正門的門框,至少是光緒年的舊構建。其格局雖然侷促,然時間內涵深邃,並不亞於天后宮。二樓的聯文「文海翻瀾光射斗,石渠秘蘊氣凌霄」,已文石二字冠首,石渠閣因閣下建有石渠以導水而得名。始建於西漢初年,為未央宮中最早的建築物之一,亦是西漢最大的藏書閣。「登雲鵬鶚乘風早,瀛海鯤鯨跋浪先」,則以莊子「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之典。此二聯文的歷史價值,遠遠為天后宮所不及,更勉勵學子有大格局大視野的企圖心與抱負。
-
登瀛樓做為澎湖
縣定古蹟並不為過。
-
作者|許玉河老師
-
魁星樓構造形式為
硓𥑮石、磚、木混合二樓四角形建築物,歇山式屋頂,正脊為三川脊形式。上有簡單的花草剪黏式樣;脊堵剪黏與斜脊上的歷塑都是以花草樣式為主,外觀造型較為簡潔並無太多裝飾,總共有18根柱,有扶壁柱4根、簷柱14根(一樓8根、二樓6根)。雖有著中國閣樓重檐屋面,二樓帶廊與附屬於書院建物之東南方等常見建築手法;但在建物之細部與構材上卻也溶入澎湖當地慣用之建材,是台灣少見附屬於書院的魁星樓建築。
-
日治時期有日本古代建築學權威的東京帝國大學教授藤島亥治郎來臺考察,當他到屏東書院訪問時曾說:「台島雖有幾多文獻,而能依原型保存者,為屏東書院及澎湖
文石書院而已」。離屏之際,再三叮嚀「若改築,必依舊,是所切望」。
-
光緒元年
(1875)乙亥施槃任
文石書院山長時,於秋八月上旬刊刻〈登瀛樓落成記〉一文(《
澎湖廳志》內有詳文),敘明澎湖文武各界人士對此西瀛一大壯觀,洵足為士人登瀛之象徵的登瀛樓(魁星樓)能樹先正之典型,作中六之砥柱。今因
文石書院(孔廟)數次的重修,兩位與考試相關的神明文昌帝君、魁星合祀在魁星樓內。北向立面處有「澎湖
文石書院魁星樓」碑,由
澎湖縣政府於
民國68年(1979)六月修建時立碑於此;由碑上所文可得知
文石書院魁星樓之歷史脈絡與變遷。
-
位於二樓的神龕,目前祀奉文昌帝君與魁斗星君。澎湖登瀛樓大魁夫子亦文亦武,曾降詩
案山北極殿:
-
大道潛修處處誠,魁頭赤筆退邪精,夫民教化須維護,子職無違孝心明。手中硃筆掃魔妖,威鎮西瀛夜繼朝,保境安民吾職責,捉來魑魅斬難饒。
-
由文獻所記載魁星樓原貌再加上舊照片之比對,可以確立
文石書院魁星樓本身文化歷史價值與意義。因位於大馬路之旁,與新建的
孔子廟及
文石書院內
石碑及
生活博物館成為一文化園區。
-
資訊來源|澎湖縣文化資產手冊
知識建檔|2017-03-06。知識更新|2024-02-03
修正建議回報文澳社書院內井此井系乾隆三十二年新鑿,水亦清潔。形家云:此處地脈最正,故井水最清雲.....文石者,澎產也。產於澎而重於世,此石之所以可貴也。石何以貴?以文為貴也。然文之見貴於人,亦自有辨。凡物之文,華而不實者,縱繪云絢藻,烘染精工,而柔脆難久;實之不存,文亦何取?惟文石之文,以堅貞之質,著斑斕之耀;五色紛綸,應乎天則五緯昭,應乎地則五行位,應乎人則五常敘而五教彰,充實光輝,發越而不可掩。斯文之所以可貴也。君子觀此,因以得為學之道......
文石書院詩(並序):澎島無學宮,別駕胡勉亭先生出俸錢,構講院。公餘輒課諸生,官府、山長兼之矣。詩以紀之。寸莛由來許叩鐘,植林開磵謝長供。千間廣庇勞工部,六百還捐自曼容。何翅經師推北海,應從天下說中庸。移情我亦隨煙棹,悟得琴心在眾峰。.......與文石諸生:海邊無事偶相過,遞引深杯且和歌;風雨閉門黎進士,記從笠底識東坡。
嘉慶四年,韓蜚聲捐廉重修。改建魁星樓,以後堂作講堂三楹,扁曰「有志竟成」。迄今祀胡、韓二公於兩旁。二十年,前廳彭謙就院後再建五間,以祀文昌。道光元年,蔣鏞蒞任,重錄「學約」鋟板,.......九年春,移建魁星樓於巽方,取文明之象。文星祠移前一丈,添蓋拜亭,以昭宏敞;餘擬整理重新。督工者生員呂作屏、勸捐者生員王云鵬等。是夏蔣鏞奉委署台防篆,丁秉南接任勸捐.....
留別文石書院諸生:學舍難忘結構深,杖藜時聽讀書音。雖無韓子興潮化,具有文翁教蜀心。杼柚終當成錦繡,鴛鴦尤冀度金針。諸生勉矣終如始,文石輝煌盡國琛。
續修文石書院記澎湖廳蔣鏞:澎湖文石書院,自乾隆三十一年前廳胡勉亭創建,規模大備,嘉惠士林;至今敬業樂群者,咸思念之。五十五年夏風災,椽瓦損壞,前廳王慶奎捐資補葺。嘉慶己未,前廳韓蜚聲捐貲重修;改建魁星樓於後,以後堂作講堂。乙亥,前廳彭謙就院後再建一進五間,專祀文昌帝君......院宇,椽瓦榱桷多損壞,魁星樓剝蝕更甚,幾就摧折。商諸協鎮孫得發、右營游戎兼署......
內地各郡邑,於府縣學外,均設書院,聚集生徒,讀書其中...澎湖廳書院一,曰文石。
文昌祠:在書院後殿,乾隆丙戌冬創建,光緒元年董事蔡玉成等重建(有碑記,事詳「書院」條內。)
文石書院相關文獻暫置魁星樓條目
奎閣:即魁星樓。在書院東偏,榜曰「登瀛樓」(事見「書院」條內)。
乾隆三十一年冬,通判胡建偉准貢生許應元等之請,捐建書院於文澳西偏距廳治三百餘步,至次年孟夏落成。中為講室三楹,祀有宋、周、程、朱、張五子;前則頭門三間,中架魁星樓;後為堂三間,中祀文星;左右兩間,為山長住處。東西耳舍各十間,為諸生肄業之所,榜曰「文石書院」。文石,澎產也;其石五色繽紛,文章炳蔚,故取名焉。又撰學約十則,以教諸生。五十五年夏,壞於風災.....
文澳社書院內井:井系乾隆三十二年鑿,水亦清潔。形家云:此處地脈最正,故井水亦清雲.....奎閣:即魁星樓。在書院東偏,榜曰「登瀛樓」事見「書院」條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