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文石書院內石碑記錄

影像分類:石碑  2018文石書院內石碑記錄|拍攝日期:2018-07-07(星期六)

文石書院內石碑

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石碑又稱刻石,形式有二,即碑與碣。碑方而碣圓,碑有額而碣無額,碑有座而碣無座;立碑題文,鐫石紀事,以昭示垂後,素為古今所重視。其作用不外乎述德、崇聖、嘉賢、表忠、旌孝、銘功、紀事等。文石書院內有6塊石碑被登錄為歷史建築的其他歷史遺蹟項目。
-
一|文石書院碑記
-
材質:花崗岩,尺寸:高220公分(不含嵌於底座部份),寬109公分。
-
碑記特徵:額刻皇清、雙龍紋飾,邊框花飾。
-
說明:由閤澎紳士們在乾隆34年(1769)立碑敘明澎湖文石書院創建者通判胡建偉的籍貫,曾任官之縣,為澎湖童生爭取免縣、府試可逕赴道考,文石書院建築的地點及胡建偉自任山長並延請宿儒任教提振文風之事蹟等。
-
二|文石書院門額
-
材質:玄武岩,尺寸:縱48公分,橫139公分。
-
說明:文石書院自清乾隆32年(1767)四月落成後,曾屢經修葺;至嘉慶4年(1799),澎湖通判韓輩聲特重文教,捐廉重修,本件門額即出自其手筆,以其自奉的江西「鵝湖書院」為齋館(位於江西省上饒鉛山縣鵝湖山麓,為古代江西四大書院之一),落款「鵝湖」為其別號。
-
置放地點:原置放於文石書院的山門,日治時期被拆下移至室內保存,光復後重新嵌於山門,民國52年(1963)又將之改嵌於西側圍牆上,民國94年(2005)因建生活博物館再度被拆下,民國97年(2008)重新豎立。
-
三|倡捐襄舉賓興記
-
材質:玄武岩,尺寸:縱131公分,橫69公分。
-
建築特徵:四周無花飾,且部份碑文已損毀磨平,無法得知。
-
說明:昔日鄉舉,地方設宴以待應舉之士,謂之賓興。泛稱舉拔賢能,或是地方官設宴款待考生。澎湖賓興始於澎湖通判王廷幹倡捐。本件碑記詳述道光23年(1843)澎湖地方人士瓦硐監生張騰賚、諸生黃春桂二人家本裕饒,性復豪爽,每遇凶年饑歲,不惜出重資以卹鄉鄰。以此有關鼓舞人才之舉,一經獎勵,尤為樂從,各捐銀500元,共計餅銀千元,存書院生息,以為賓興利用之助。內容是由署澎湖分府王廷幹所撰。
-
四|孔子廟重修捐題碑記
-
材質:玄武岩,尺寸:縱114公分,橫56公分。
-
說明:本件碑記係昭和6年(1931)重修澎湖孔子廟時義捐費者芳名及金額的徵信,其中包含有澎湖士紳郭健秋、諸商號及日本政商人士等之捐額。原碑落款年代為昭和6年(1931),光復後遭人塗改為民國20年(1931)
-
五|古蹟保存所記
-
尺寸:縱125公分,橫67公分。碑記特徵:額刻四蝠團壽紋飾,文字為隸書。
-
說明:澎湖孔子廟日治時期曾有二次重修,一為大正7年(1918),一為昭和6年(1931)。本件碑記詳述昭和6年(1931)重修落成時,將庭中清代碑碣兩方與書院門額收藏廟內,以垂之久,並備後世參古者採擇,是由湖西鄉港底(今成功村)鴻儒當時擔任孔子廟管理人的吳爾聰所撰。
-
置放地點:民國52年(1963)又將之改嵌於西側圍牆上,民國94年(2005)因建生活博物館再度被拆下,民國97年(2008)重新豎立。
-
六|聖廟重修落成記
-
尺寸:縱145公分 橫73公分
-
說明:本件碑記詳述昭和6年(1931)重修始末,澎湖孔廟,其前身為文石書院,中祀文昌帝君;日治時期因故改祀至聖孔子,被稱為孔子廟。原碑落款年代「昭和六年」光復後遭人塗改為「民國十六年」,實屬不當且誤謬。因昭和6年(1931)民國20年(1931)
-
除了上述6塊石碑之外,尚有一縱260公分,橫106公分,以花崗岩材質刻製而成的「施琅靖臺碑記」最為可惜。原碑初立於施公祠,輾轉移置馬公市公所前庭(馬公城隍廟旁),近代再遷立於孔子廟前院,卻不知何時何人將碑文全部磨平,但觀察此碑特徵有額刻龍形圖案,邊框亦飾有龍紋圖雕,與台南大天后宮內的「施琅靖臺碑」在刻工上、龍形圖案皆相似。本件碑記內容乃施琅自述平臺事功,雖古碑未受重視、已慘遭磨平事實,但碑文可參考《台灣地區現存碑碣圖誌-澎湖縣篇》,若屬實則足堪成為全台灣第2古碑,僅次於置放於澎湖天后宮內的明萬曆32年(1604)沈有容諭退紅毛蕃韋麻郎等」碑。
-
生活博物館施工需要,民國94年9月23日拆除圍牆卸下這些石碑,經過2年多在民國97年4月重新裝上,擺設位置有變,但能融入生博與孔廟文化園區,成為新舊建築物的分隔區。
-
資訊來源|澎湖縣文化資產手冊
知識建檔|2017-03-07。知識更新|2024-06-12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資訊

文石書院碑記:澎之形勝仍舊而氣象聿新者,蓋自胡公設立書院始。公諱建偉,號勉亭,粵東三水縣人。戊午己未聯捷進士,出宰直隸無極縣,紀大功二次,轉福寧、福鼎縣。壬午科入閩闈,薦拔十郡名宿。繼宰閩縣,造就多英才,洵文學之權衡也。乾隆三十一年,授台澎分府。甫下車,即留心作人,觀風設教。諭諸紳云:人藉地靈,地因人重。澎湖島連三十六,繡相錯也;石蘊五採文,奇攸鍾也。則是巨浸中之砥柱,為全閩之樞紐,將來其聖天子文教之名區乎!遂陳請列憲,就地考校,錄取送院,免諸童府、縣試兩番渡海之難。列憲嘉其雅意,如請。公遂捐俸以倡,卜築於廳治右畔百武之近地。其地環山帶水,文峰錯落可觀。是歲九月經始,明年二月告成。匾其額曰「文石書院」。崇祀五夫子,春秋二祭;延名宿掌教,月給膏火。公餘之暇,時詣院與諸生童講學論文。季考月課,循循善誘。終如其初;經公指授者,頓開茅塞,果慶連茹。丙戌、丁亥科、歲兩試,入泮者六、備卷者


▲隱藏連結▲隱藏連結▲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