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67
乾隆32年
西元1767年距離今日約258年,天干地支為:丁亥,此頁面主要放置西元1767年時間軸之相關內容。
- 澎湖紀略
乾隆32年(1767),澎湖第18任通判胡建偉所編著的《澎湖紀略》,是澎湖地區重要的志書。 ....
- 澎湖廳志重刊緣起
,文獻不足。幸天不棄十室之邑,乾隆三十二年,通判胡公勉亭,來守此邦,始編澎湖紀略。後六十年,通判蔣公懌葊,復有續編之刻。又 ....
- 清代澎湖的開發
間,澎湖人口增加將近10倍。至乾隆32年(1767)後,通澎十三澳,共人戶2,802戶,男女共25,843丁口。165至 ....
- 清代的澎湖人口
14口,合計24,052人。至乾隆32年(1767)後,通澎13澳,共人戶2,802戶,男女共25,843丁口。至道光8 ....
- 日治時期澎湖人口
令有關。澎湖地區情況亦然,例如乾隆32年(1767)澎湖性比率為127.83,也就是說澎湖男子數比女子數多1/4強。
 ....
- 閤澎公廟的形塑
創建澎湖文石書院。乾隆31年、乾隆32年科歲兩試,入泮者六,備卷者四,地方人文鵲起,甲第蟬聯。乾隆34年(1769)仲秋 ....
- 媽宮城
高中退休校長許喬松家族)。
乾隆32年(1767)胡建偉《澎湖紀略.戶役紀》載:澎島丁口數為25843人,其中東西澳( ....
- 萬軍井
大井就是所謂的「萬軍井」。
乾隆32年(1767),由胡建偉編撰的《澎湖紀略》也提及媽宮社大井為施琅征討澎湖時駐兵萬餘 ....
- 文石書院
距廳治300餘步一帶創建書院。乾隆32年(1767)孟夏,書院落成,因為澎湖盛產文石,其石不論色彩、紋路都很繽紛顯耀,為 ....
- 文石書院內石碑
9公分。
說明:文石書院自清乾隆32年(1767)四月落成後,曾屢經修葺;至嘉慶4年(1799),澎湖通判韓輩聲特重文 ....
- 「神凝秋水,節映冰壺」:安宅謝家寶樹堂楹聯詮釋
上款「丁亥秋月書」,查丁亥年有乾隆32年(1767)、道光7年(1827)、光緒13年(1887)與民國36年(1947 ....
- 西嶼鄉
、內塹、外塹9聚落。
11、乾隆32年(1767)《澎湖紀略.卷十戶役紀.澎湖戶口》統計當時全澎丁口數25,843人, ....
- 竹篙灣吳姓
6),頂寮始祖吳委(1728-1767),乾隆初朝亦自龍溪徙澎;紅羅罩社始祖吳安壽(1648-1721),永曆晚期自金門 ....
- 內垵施姓
表>所載,生於康熙27年,卒於乾隆32年(1688-1767)。推判施法約於康熙晚期徙澎,然施法裔孫已無從考,今施姓裔孫 ....
- 外垵三仙塔?外垵煙墩
座,大北山、瓦硐港一座)。
乾隆32年(1767)的《澎湖紀略》相關的煙墩設施數十座,遍佈澎湖各地,光西嶼一地即有內塹 ....
- 白沙鄉光復前人口
6)止,尚無確實的統計數字,至乾隆32年(1767)依據清康熙52年(1713)頒詔,「以後增加人口永不加稅。」少了此層 ....
- 講美蕭姓
2);蕭元享生於乾隆5年,卒於乾隆32年(1740-1767)。而據港尾社6世蕭榮彬《港尾鄉河南家譜.附錄》所載:蕭志、 ....
- 港子李姓
4年(1769),先祖李舜卒於乾隆32年(1767)。推判李堯、李舜應是同胞兄弟,約生於康熙晚期;始遷祖李玉卿約生於康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