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塹社施氏潯海三合院

影像分類:古厝  內塹社施氏潯海三合院|內垵村〇號|拍攝日期:2019-04-06(星期六)

內垵施姓

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施姓開基施祖為施元崇和施法。內塹社施姓開基祖牌內文載:「始祖施元崇生於永曆27年,卒於乾隆5年1673-1740),係晉江潯海施氏17世。」推判施元崇約於康熙中期徙澎。叧一始祖施法依據施姓裔孫才文信<內塹施姓世系表>所載,生於康熙27年,卒於乾隆32年1688-1767)。推判施法約於康熙晚期徙澎,然施法裔孫已無從考,今施姓裔孫皆以施元崇為始祖。
-
昭和時期施姓有三合院21間,大多聚居南甲(下寮甲),共18間(今內垵村36-44、51-52、55、57、63-67號),另中甲亦有3間(今內垵村132、141、142號)。惟施姓至明治時期建立《內塹戶口調查簿》時,易姓為「才」姓,故今內塹社戶口姓氏已無施姓。內塹社9世才文信<澎湖施氏與變更才氏史蹟尋根記>載:「施姓改為才氏原因,據傳係清同治13年(1874)有日本一少佐軍官裝扮成和尚至內塹充當細作,被施姓守將識破加以逮捕,拘禁於媽宮銅山館地;後被一林姓守軍私縱逃回日本。光緒21年(1895)該脫逃之少佐,已升至大佐,任攻澎先鋒,其指揮船為本族守將擊沈,屢攻不下,該大佐即禱告天神若果克澎絕不傷一草一木,百姓秋毫無犯;惟攻佔澎湖後,卻對施姓一族百般威嚇,逼迫施姓改姓。後經長老施賀之妻叫娘提議,為族人生命安全即時改為才姓,此乃因當時有一才姓清兵勇係明尚書才寬後裔,年高八十餘歲,未有子嗣,因其為忠臣望族之後,死後由施姓族人為其送終,施姓族人遂決定改施姓為才姓。另有一説,施姓族人本欲以施姓偏旁方字為姓,但因當時薛姓戶籍員其生父爲北山嶼瓦硐社方姓,深恐累及生父家族,遂將方姓刻意寫成字形相近的才字。」
-
按此「尋根記」半虛半實,不知所據為何?蓋日人侵台先後由龍門港裡正角林投沙灘登路,和內塹無涉,豈有「指揮船為本族守將擊沈」,不合史實之載?可確信者日人治澎後,施姓易姓為才姓,確是不爭的事實;而薛姓戶籍員「易施為才」一事,經西嶼鄉戶政事務所所保存日本時代西嶼庄內塹戶口調查簿》確定確有其事。蓋此戶籍員名薛乾,原係瓦硐社方伏傳之子,後過繼內塹社薛快為養子,薛乾曾孫薛德永曽任本縣池東國小校長;按薛乾生於同治8年(1869),而日本時代西嶼庄內塹戶口調查簿》約成於明治39年(1906),當時薛乾37歲,時間亦穩合,故此口傳軼事,可靠性甚高。又作者才文信亦言及其高祖父本名施種,日本時代始易姓名為才種,故施姓至日本時代始易姓為才,確是不用爭論的事實。
-
至於叧一「財」姓,依據明治時期《西嶼庄內塹戶口調查簿》所載僅有两戶:其戶長為財通明(今內垵村35號)、財佛罩(今內垵村42號)。財通明和財佛罩為同胞兄弟,故內塹施姓易姓為財,僅一戶;至於為何有「才」、「財」之分,則有不同之説,或云誤寫,或云此家人要求才字加貝始有財。明治時期《西嶼庄內塹戶口調查簿》記載財通明、財佛罩兄弟其父為財壹,祖父為財希。其中財壹生於明治8年(1875)。然此一財姓家族究竟何時易姓為財,則須再參看對照其家族神主牌始能明瞭。
-
楊緒賢《台灣區姓氏源流考.一百大姓考略.施姓》載:「施氏姓源有二,其一出自施國,《姓氏考略》載夏諸侯有施氏,國亡其後以國為氏。其二出自姬姓,《姓纂》載春秋時魯惠公之子尾,字施父,子孫以王父字為氏。《臨濮施氏族譜》載魯惠公之子恒,為門下丁公府椽,流譽他方,各國歸仁,遂以他方二字,合成為施氏,食采於鮑,封為施國,號曰施父。施父裔孫施愷,生女曜英,為叔梁紇妻,即孔子之母。施父八世孫施之常為孔子弟子,贈乘氏伯,封臨濮侯,其後遂標臨濮為其堂號。東漢靈帝時已有族人南渡,孫吳甘露元年(265)族人遷居吳興,其後傳衍為當地望族,故施氏以吳興為郡號。唐初有施光纘者自河南光州隨陳元光入閩開漳;昭宗時祕書丞施典由河南光州固始遷居福建晉江鄉開基,是為錢江始祖;南宋孝宗元年(1163),大理寺評事施炳由固始遷福建福清,後移晉江南潯(即衙口郷),是為潯江(又稱潯海)始祖。」
-
內塹施姓祖籍潯江,即屬晋江南潯施炳一派。另澎島施姓尚有大山嶼湖西社鎖管港社湖西社始祖施窧,咸豐年間來澎,祖籍不詳;鎖管港社始祖施君宗,康熙晚期遷澎,祖籍亦不詳。
-
作者|蔡光庭老師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