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北極殿記錄

影像分類:寺廟廟宇  2021北極殿記錄|拍攝日期:2021-09-17(星期五)

北極殿

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隱藏資訊

同義詞彙|大案山北極殿
-
北極殿相傳創建於乾隆初年,本來位在以前的大案山(今海軍軍區東半部),大正8年(1919)遷建到現址,並且成立一個稱為「至善社學禮堂」的鸞堂。戰後曾經分別在民國53年(1964)民國73年(1984)經過重建或修建(郭金龍等2002:101-102);最近一次重建在民國93年(2004)動土,於民國95(2006)農曆9月8日入火。
-
案山北極殿早年所設的五營之中東營位在今案山里18-10號附近,西營設在案山里96-6號前(萬善廟旁);南營位在案山里13-4號南邊約10公尺處,北營設在文山路275號旁,中營則設在舊活動中心旁邊。民國72年(1983)因為社區發展的需要,已集中到北極殿後面(東南側)的東營去供奉。
-
北極殿目前供奉的康、朱、溫三府王爺,據說是歷次恭送王爺後雕塑留祀的金身。民國63年(1974)恭送的韓、岳、嚴、何、成五府王爺,和民國78年(1989)恭送的陸、趙、馮三府王爺,則未曾雕塑金身或保留令旗供奉。民國83年(1994)9月25日又在今第三漁港保安警察第七總隊碼頭,恭請樂、姚、席、符、湯五府王爺。
-
以前案山聚落常常有南派與北派的甲頭之爭,甚至還曾經波及到北極殿「至善社學禮堂」的堂務。學禮堂在日治時期曾著造過《化蘭轉新》(1919年)、《救世靈丹》(1922年)、《奇文寶鑑》(1931年)3部善書。民國39年(1950)學禮堂的北派成員集體出走,另外利用民宅成立一個「友愛堂」,進行扶鸞、著書濟世,但是仍然打著「至善社」的名號和學禮堂互別苗頭(許玉河2004:57)。1970年代末期學禮堂的鸞生逐漸老化,而友愛堂卻新血不斷,日益興盛;到民國69年(1980)案山北極殿主神降乩表示「為免造成社里的分歧,兩堂應進行合併」之後,學禮堂才在地方人士努力斡旋下併入友愛堂。之後友愛堂由民宅移到北極殿扶鸞,逐漸發展成澎湖地區少數能獲得各地信眾支持的鸞堂之一(許玉河2004:62);兩個鸞堂從分立又合併到現在,所著作的善書計有20部、82冊之多。
-
資訊來源|馬公市各里叢書(寺廟篇)
-
大案山北極殿重建落成碑記
-
且夫肅肅廟敬之誠也,雍雍者宮崇之至也,惟廟有神即以著靈顯,惟神有廟即以妥明禋,此理之必然,是神與廟均為人人所崇敬者也。溯本殿祀奉真武大帝、朱府王爺,建於何年雖曰未詳,但據諸父老相傳云,自清乾隆初年就有,若然距今已二百有餘年矣。本殿自昔原建在舊小案山即今海軍區域內南海岸之處,迨民國八年歲次已未,日據時代廟在軍區覺甚不便,遷建於此。憶斯時閤鄉人口僅八百餘人,有歐陽帕、林如切、蔡榮宗、鄭應夢等四人董事出而領導民眾捐資,庀材卜築斯地為廟址。坐乙向辛兼辰戍,分金丁卯、丁酉,背山面海,水抱山環,拱向媽宮港口,而前有龜蛇守護,實天生地設之勝地也。自立是廟以來神靈赫濯,香火鼎盛,且人口激增已超過兩千人之多。惟經四十餘星霜,其間頻遭風雨剝蝕,楹桷已腐爛,曾幾番修整,仍無濟於事。雖由鄉民提議重建,惜因時機未達,欲行又止。迨至民國五十一年歲次壬寅四月,歐晚吉、鄭聰利、林永鎮、高謀等,發起邀集本鄉有志人士,再行倡議重新廟宇,於是一倡百和,贊同其事。即日組織重建籌備會,推選委員四十八人,公推林發權、歐其位為主任委員,鄭仁伏、蔡守揚、蔡添珠、林大同為會計委員,林東國、歐福壽、陳周、鄭自北、歐有財、鄭吾蒲、鄭欽、鄭聰德、歐有信、歐晚吉、歐清爭、蔡晚育、林卜、歐順擧、鄭聰利、薛武周、鄭柳墘、林永鎮、歐天化、鄭幸、高謀、林瑤武、蔡信、薛有田、黃振家、林積玉、歐扶氣、薛永祿、高粲、鄭萬裕、歐武烈、鄭乾、莊發執、林重恭、蔡永遠、歐江立、高清來、莊順教、歐有諒、歐全鵬、蔡再靈、蔡德意等委員,共襄其事,同時籌備委員會訂議各種條約,以樂捐方式按丁口任人捐獻,逐月仍由四甲委員負責收款。幸各踴躍捐輸,至民國五十二年集腋成裘,籌備就緒,爰聘建築師設計繪圖,進行工作。竊思本廟,當年遷建,因規模過於狹隘,堂構不甚莊嚴,弗適聖神奉安之所,遂議拓而廣之,挺而高之,於民國五十三年歲次甲辰三月興工,依舊坐向改築新基,至同年十月完竣,巍峨廟貌煥然一新,雖藉眾等之熱誠,亦賴群神顯化所由來也。從茲神安斯殿,遐爾蒙庥,丁口興旺,社運昌隆,定當蒸蒸日上可卜而知也。所有樂捐諸人氏另題名泐石以誌不朽是為記。
-
中華民國五十三年歲次甲辰仲冬之月吉旦
知識建檔|2017-03-14。知識更新|2024-06-15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