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義詞彙|金龍頭
-
於
復興里西南端之濱海地區,有一座隆起的小山丘,從
西嶼向東眺望如同一隻烏龜伏臥在海邊探頭入海吸水,在夕陽餘暉的照映下,形如金龜頭,故得其名。
民國三十八年(1949)故副總統陳誠任台灣省主席時蒞澎巡視,認為「金龜頭」一名不雅,乃改名為「金龍頭」。但迄今一般人仍然以「金龜頭」稱之,而不名金龍頭。
-
金龜頭風景宜人,東側臨海有一線潔白如洗的沙灘,平常遊人如織,每到夏天吸引不少泳客到此戲水。
民國70年(
1981年)救國團看中這一片背山臨海的優美環境,喜愛有加,幾經與黨政軍機構協商,開闢成為「青年活動中心(
金龍頭青年活動中心)」。
民國74年(
1985年)海軍基地認為金龍頭一處地處要塞,與
風櫃尾「
蛇頭山」遙相對峙,若一對螯鉗形成畚箕型,可控制
馬公港出入之船隻,因此收回做為海軍快艇基地。
-
文自來源|臺灣地名辭書(澎湖縣)
-
新復里的西南端海岸,有一個隆起的小山丘,俗稱為「金龜頭」。金龜頭和對岸的
風櫃蛇頭山都是
馬公港的門戶要地,早在
明鄭時期就在金龜頭西端建有「西城砲台」。
清朝時期曾經3度整建,最後在
光緒12年(1886)改建為西式的「
金龜頭砲台」(已被列為
國定古蹟)。金龍頭和東方的
順承門之間有一條濱海的小徨相通,俗稱為「狹仔路」(意為狹窄的道路)。日治以後,在
明治36年(1903)曾在海岸邊設置警赧信號標誌(後來移到
即敘門外,再移到水上派出所)。
明治38年(1905).又在狹仔路西端設置「
海軍下士卒集會所」,供日本海軍士卒在
媽宮渡假休憩之用。25
民國38年(1949)故副總統陳誠擔任台灣省主席的時候,來澎湖視察,認為「金龜頭」名字不雅,改名為「金龍頭」,同時把日軍的集會所改建為軍方的金龍頭賓館,但是一直到現在縣民仍多稱它為「金龜頭」。金龜頭東邊有一片非當乾淨潔白的沙灘,是居民夏天游泳的天然海水浴場;賓館內廣場則設有露天電影院及看台,夜間放映電影供居民覬賞(必須買門票)。
民國70年(1981)經救國團改建為「青年活動中心」。
民國74年(1895).海軍認為金龍頭處於要津,控制
馬公港的船隻出入,而收回做為海軍快艇基拖,並封閉原有的濱海道路迄今(郭金龍等2002:46)。
-
資訊引用|
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1輯|
2006年)
知識錯誤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