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海軍下士卒集會所、海軍共濟組合診療所

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治初期,媽宮的硬體建設,多以各軍事單位的房舍營建為主。明治30年(1897)小案山的「媽宮要港部」成立之後,明治38年(1905)金龜頭(天南)砲台東側海濱闢建「海軍下士卒集會所」,以供到媽宮渡假的海軍士卒休憩之用。集會所佔地頗廣,除了依山面海而建的集會所主體建築(內含各種服務性設施)之外,在東南側海濱還建有娛樂室、擊劍柔道場、水池及一個小型的棧橋。在集會所範圍外的東北側坡地則建有附屬宿舍,三座遭難艦艇的紀念碑就豎立在宿舍西側的丘地上,宿舍前還闢設有一條北有丘地綠樹的濱海通路,稱為集會所通(今金龍路、已封閉不再通行),以便經順承門通到媽宮城區。55昭和3年(1928)又在海靈殿右前方的海軍用地上(順承門東鄰,是填海造成的陸地)設立「海軍共濟組合診療所」,由小案山的海軍病院派遣醫護人員,就近為媽宮的海軍士兵提供醫療服務。戰後,集會所原有的建築多遭拆除,於民國38年(1949)改建為「金龍頭賓館」,診療所及其附近的房舍則被改為軍方的文康中心,以提供理髮、撞球、看報等服務。民國70年(1981),賓館用地撥給救國團(澎湖縣團委會)使用,並陸續改建及增建房舍;到民國74年(1985),又由海軍收回地權,改建為快艇基地,同時將金龍路封閉起來。而海靈殿前的房舍則在民國91年(2001),由縣政府拆除闢設為「南甲園」(社區公園)迄今。
-
資訊引用|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1輯|2006年
知識建檔|2021-11-24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