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烏土

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同義詞彙|烏泥、烏塗
-
出「烏泥」而不染
-
民國75年(1986)前後,臺電公司陸續徵收位於許家村潭邊村之間湖西鄉第七公墓地,預計在此興建澎湖發電廠,後因地方傳出反對的聲浪而作罷。臺電公司只好另覓新址,卻也導致一個小小聚落─烏泥的消失。
-
烏泥又稱烏土或是烏塗,澎湖很少聚落有如此多種不同的說法,這也反應人們對她的陌生。遍尋清代方志,諸如《澎湖志略》、《澎湖紀略》、《澎湖續編》與《澎湖廳志》,不見烏泥的記載。《湖西鄉社區資源集錦》一書提及「烏泥是位於尖山村林投村邊界的小聚落(行政上是尖山村的一部份),烏泥的居民因遷徙來澎較晚,而且定居此地后不與其它聚落往來,也不參與村廟的活動,因此被其它村落的居民稱為烏泥,是一種含有貶意的稱呼。」《澎湖地名辭書》則稱「烏土又稱烏泥,位於林投村聚落與尖山村落之間,因這一地區的土層呈現黑褐顏色,故名為烏土。聚落位於澎4號縣道的南側,本來人口就不多,現今由於外移嚴重,故只剩下二戶人家。」
-
由此可見,烏泥不被認為是一個獨立的聚落,只是附屬於尖山村,卻又不是尖山村的甲頭,真是妾身不明。然而,日治時期觀音亭昭和2年(1927)改建,<街庄大字寄附金額芳名>碑卻有以「烏塗」大字之名,並寄附金二十四円,協助此次寺宇重建。由此觀之,烏泥又以獨立的大字聚落自居。
-
烏泥,位於林投村尖山村之間204縣道以南,民國83年(1994)台電公司徵收烏泥土地,興建尖山電廠一號機至四號機。烏泥的民眾,獲得拆遷補償,另於道路北側興建住宅。今只餘零落二、三家。
-
澎湖類似烏泥只有十餘戶的小聚落,都有自己的小廟。東衛安宅之間的山尾建有將軍廟,沙港的水窟也有將軍廟,后螺龍慶宮。上述三個聚落,於清代都是獨立的鄉社,於史有載。烏泥既然過去未曾參與尖山村的祭祀活動,是否存在自己的小廟,以滿足生活中的信仰歸屬呢?不得而知。
-
日治時期小案山大案山馬公要港部地興建被迫遷村。二次戰後,西吉村也在政府消極治理的政策下,居民陸續搬離並於民國68年(1979)廢村。烏泥,一個不被承認的鄉社,卻曾擁有自我意識的聚落,也在發展民生經濟的政策下而消失,而我們對他所知少之又少。如今,我們只能在烏泥候車站憑空想像她的模樣。
-
作者|許玉河老師
-
烏土又稱烏泥,位於林投村聚落與尖山村村落之間,因這一地區的土層呈現黑褐顏色,故名為烏土。聚落位於澎4號縣道的南側,本來人口就不多,現今由於外移嚴重,故只剩下二戶人家。
-
文獻引用|《臺灣地名辭書(卷六)澎湖縣》
-
烏土又稱烏泥,位於林投聚落尖山村落之間,因這一地區的土層呈現黑褐顏色,故名為「烏土」。聚落位於澎204號縣道的南側,本來人口就不多,現今由於外移嚴重,大部分士地已被台電收購,故只剩下二戶人家。
-
文字來源|湖西鄉志(上冊|2010出版)
知識建檔|2017-07-31。知識更新|2024-10-15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