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陳文石

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陳文石(1898-1953),湖西鄉沙港人,為名儒陳梅峰的高足,擅長詩文,日治時期的詩社聯吟活動中其作品經常掄元,也屢被推為閱卷詞宗。曾任湖西庄役場書記,後授業於高雄、臺南等地,戰後轉至工商業發展,移居至屏東後,除文教事業的推動外,也致力於慈善事業,歷任省參議員及省臨時參議會議員六年,著有《漱齋詩草》。《漱齋詩草》分天文、地理、時候、風景、詠史、詠物、交遊、人事等八大類,共三百餘題,四百多首詩。陳漢學根基頗厚,善於用典,詠史詩頗具特色,以〈張良〉一詩為例:
-
博浪沙椎繫,強秦歛暴威,授書黃石重,取貌史遷非,虎自為韓嘯,龍堪附漢飛,不遭烹狗酷,辟穀早知幾。
-
文友陳皆興評其詩作:「其為詩直抒胸臆,不媚流俗。運典而不汩其性,調律亦不滯其神。詠歎長言,深得性情之正。」點出陳詩的特質。陳文石與陳春林、陳家駒,三人詩作均佳,被譽為澎湖三傑。
-
日治時期詩社活動頻繁,詩友間應酬、交遊之作頗多,而聯吟擊鉢的詩題,常不脫吟詠風月,在新文學運動興起之際,古典詩界常遭詬病,和其創作的侷限及題材與社會脫節有關,《漱齋詩草》中固不乏佳作,整體而言其缺憾亦在此處。
-
文字引用|《續修澎湖縣志(卷十三)|文化志》
-
陳文石號輝山,湖西鄉沙港村人。輝山為陳梅峯得意門生,頗受老師的賞識。陳文石為人溫和敦厚,擁有濃厚的文人氣息,雖有名氣卻不驕傲,還懂得飲水思源,感謝老師的栽培與賞識,與吳爾聰在恩師故鄉沙港興建一座「恩師樓」供老師養老,並寫下〈募建恩師堂啟〉感謝師恩,22師徒之情不言而喻。
-
陳文石著有《漱齋詩草》,內容包羅萬象,共分為天文、地理、時節、風景、詠史、詠物、交遊和人事八大項,約有四百餘首詩,不僅創作豐富,且善於將生活周遭的環境與故事,融入於詩文之內,其文友(亦是同門師兄弟)陳皆興評其詩為:「其為詩直抒胸臆,不媚流俗。運典而不汨其性,調律亦不滯其神。詠歎長言,深得性情之正」。皆興之言頗為懇切,一語將文石詩作優點道出,難怪時人將陳文石、陳春林與陳家駒稱為澎湖三傑,詩名遠播當世。
-
陳文石的文學素質甚高,每當西瀛吟社舉辦聯吟活動時,文石的作品常常獲得第一,受到詩友的讚賞。陳文石活躍於日治時期,其作品多半在此時誕生,然日治後期台灣總督府對台灣人進行同化政策,許多本土文化與漢文化,被總督府排斥在外,文人的集會活動亦是如此,導致詩人創作多不敢觸及敏感的政治與社會問題,變成只有單純的吟唱,追求文風之華麗,縱使文字優美,卻缺少真實情境之血肉。
-
文字引用|湖西鄉
-
陳文石(1898-1953湖西鄉沙港村人,字輝山,生於日治明治31年(1898),卒,於民國42年(1953)享年56歲。父陳林,母李蟬,為獨子。同村陳梅峯(有傳)之得意門生,為人溫文爾雅,敦厚周慎,博覽羣書,擅長詩文,其作品常掄元,又屢被推為閱卷詞宗,例如:大正12年(1923)參與西瀛吟社第一期全島徵詩活動,以〈書傳北海來蘇雁,味備東廚割范雞〉獲得第5名。次年西瀛吟社重開擊鉢吟會,陳文石更多次掄元,著有《漱齋詩草》詩集。175當陳梅峯湖西庄長時為庄役場的書記之外,多在臺南、嘉義等地為當地士紳之家庭教師,造就人材不少。
-
陳梅峯曾說:「余設教數十年,門徒以數千計,無如文石者」。陳文石也以〈桃李敷陰好,栽培力在茲,小樓同結構,教澤感吾師。〉一詩來尊贊恩師。
-
大正15年(1926)與澎湖廳長增永吉次郎等來臺灣迎接日本上山滿之進總督履新後,在高雄候船,陳文石等人設「恩師吟宴」款待陳梅峯。陳文石並與吳爾聰(有傳)等人集資興建「恩師樓」於沙港,做為恩師安享晚年的場所。
-
曾任國校教師,臺灣光復後於屏東市經營鐵工廠時,受地方父老所器重,擔任過屏東市中正區區長、屏東市救濟院院長、屏東市補習學校校長、屏東汽車貨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屏東市社會教育事業協會理事長、屏東縣議會議員、屏東縣縣長選舉事務所委員、臺灣省社會救濟事業理事、臺灣省參議會第1屆參議員、臺灣省臨時省議會第1屆議員。漢學修養頗佳的陳文石也擔任過屏東縣文獻委員會主任委員,在屏東各鄉鎮設立採集站,採集地方文史、文物資料。
-
在屏東縣議會服務期間,特別重視都市與鄉村之平衡發展,深獲好評,獲推薦為省參議員。於省參議員任內,曾建請減輕印花稅及簡化納稅手續,開發臺灣東部治水工程,改善山地同胞及鹽民生活。多次當選大會駐會委員。全體駐會委員會人數為9名,由於陳文石的人際關係良好,所以在省參議會請願案中省參議員提案連署人次的項目名列前茅。
-
對於民國36年(1947)228事件,陳文石曾動議請省警備司令部從輕處理228事件人犯;也提案警員應守法律不宜玩法以墜威信案。總體而言,對於省政建設之推動,具有承先啟後之貢獻。妻張愛,無出,養同宗二叔陳衡孫嘉禾為子。省議員任內因患癌疾逝世,屏縣各界特成立治喪委員會,由張山鐘縣長擔任為主委,省議會議長黃朝琴、副議長林頂立及屏東縣各機關首長均前往追悼。
-
文字引用|湖西鄉
知識建檔|2017-11-01。知識更新|2025-11-09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