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二地塔記錄

2018二地塔記錄|影像來源:許玉河老師。

二地塔

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同義詞彙|二礁塔
-
沙港村北方海域有數處礁石,較為人知者分別為頭礁二礁長岸東。退潮之際由沙港村天后宮附近潮間帶往北走,首遇頭礁頭礁為一堆玄武岩礁石所組成。復往北走為二礁二礁昔日建有一塔。由二礁往東走為長岸東長岸東亦有一塔。《澎湖地名辭書》稱此二礁上的塔為二礁塔,《澎湖的辟邪祈福塔》則稱為二地塔;長岸東上的塔,兩書具無名稱。二礁塔或二地塔,兩書具稱因有婦人溺斃於附近海域而建造此塔以供避難。《澎湖的辟邪祈福塔》記載較為詳細:大約民國4年時,有一婦女因與家人發生口角,在清晨時來到今二地塔附近進行漁撈作業,當海水漲潮時未歸,而爬上北側大石頭縫躲起來,其夫見妻出海未歸,划著舢舨船四處尋找,但由於婦女是躲在石頭縫裡找不到,其夫乃回沙港村,婦女因而溺斃。隔年,沙港村民曾九發起建塔,以保護往後在沙港村員貝村潮間帶活動及在步道行走人們的安全。1992年,二地塔依原塔的基礎予以改建,獲澎湖縣政府補助新台幣捌拾萬,為三層玄武岩造型。
-
由上可知,二地塔係因1915年發生海難,而於1916年由鄉人曾九發起建造。至於長岸東塔,《澎湖地名辭書》稱此塔建立亦久,近年來發起重建;《澎湖的辟邪祈福塔》則稱本地原有海上標示桿一隻,1990年仿二地塔建造一八卦型的避難塔一座。兩書對長岸東塔的描述不進相同。然而,1919年9月2日《臺灣日日新報》以<造塔告竣>為標題報導:
-
鼎灣區管內沙港鄉,由海路通員貝之各處石滬,遠者約邦里二里有奇,近者亦約一里餘。且由直轄內各鄉人往來員貝鄉中,人眾亦不少。然遇潮水驟進,或逢風雨黑夜,其危險最不可思議。曩年斃於此海路者,已有數人。故者番該鄉人曾狗、陳跳等,乃提倡建築救生塔一座,在員貝鄉前二礁頂上端,內安置遇災宿舍甚為牢固。又陳通、陳讓等外十餘人,亦自願出工,在長岸礁仍建石塔數級,以資輔助救生。現皆竣工,已於去月中抬神輿鎮座,並行落成式。說者為救人十命,勝造七級浮圖。正為救無量數之生命,可謂見義勇為云。
-
此則報導為我們提供了直接的證據,二礁塔與長岸東塔皆建造於1919年8月,而非《澎湖的辟邪祈福塔》所稱的1916年二礁塔興建原由,因此處海難頻傳,沙港鄉人曾狗(九)、陳跳等人於1919年倡議興建;同鄉人陳通、陳讓亦在同年於長岸礁建石塔數級,以輔助二礁塔救生避難。
-
陳跳乃沙港國小教師陳愛珠女士之父親,也是馬公高中陳清瑛老師之祖父。二礁塔,近年來又重建,舊塔殘跡屹立一旁,1992年由吳明浩鄉長重建所立之碑與百年前所立之石碑、香爐蓋不復存,新塔也無塔之型。然而,百年前沙港先民之義舉,應予彰顯、以誌不忘。
-
文自來源|許玉河老師。特別感謝:陳聿駿老師
-
坐落及四周環境
-
該塔坐落在沙港村員貝村海域間,塔北約一點二海里處爲白沙鄉員貝島,塔南三點二海里爲湖西鄉沙港村,在塔北方零點三海里處稱「員貝潭」,依經常於例假日前往該處釣魚之陳甲寅說「該潭成圓形,直徑約二十公尺左右,逢農曆初三日或十八日大退潮時,潭最深處還有二點三公尺左右,該處為全臺獨一無二自然生態保育類海豚蹤跡經過的路線」塔的東邊俗稱「長岸」,退潮時由「二地塔」向東邊的海上標示塔踏浪約需二十五分鐘。該處原立一電線桿形的海上標示桿,七十九年在原址仿照「二地塔」建一座水泥三層八角形鋼筋混凝土海上標示塔,坐東北朝西南。「二地塔」之西零點二海里處的石滬,由北向南排列,依序俗稱「桌布」、「新滬」、「大桌上」、「破滬」、「潭西」、「偷吃坪仔」、「嶼仔西」。「二地塔」附近潮間帶爲珊瑚淺坪區,天然資源豐富,魚類繁多。漁民傳統漁撈法有所謂:「巡滬」(註18)「抱郭仔厝」(註19)、「照鱆魚」(註20)、「挖鱆魚」(註21)塔南爲沙港村,在退潮時自沙港村海豚表演場步行一個小時,才能到達「二地塔」
-
建塔原因據陳瓜瓞、曾根旺與陳甲寅說:「居住在沙港村七十七號的陳明德母親吳發,因與家人發生口角,在民國四年(日大正四年、西元一九一五年)農曆五月九日清晨,到今『二地塔』附近海域捕魚,當海水漲潮時未歸,而爬上『二地』北邊大石頭縫躲起來,其夫陳水境見妻出海未歸,划著舢舨船,到該處尋找,由於其妻躲在石頭縫裡找不到,乃回沙港村,吳發因而溺斃,據說員貝島有人聽到婦人的哭聲。隔年沙港村民會九爲建立避難處,發起建塔,以期保持在二村潮間帶活動及在步道行走人們的安全。」
-
建塔經過原塔建於民國五年,爲三層玄武岩塔,塔身部分留有避難空間,可供五至六人暫時棲身。今塔在八十一年依原塔的基礎予以改建,獲澎湖縣政府補助新台幣捌拾萬元,由湖西鄉公所委請曾根旺設計。
-
資訊來源|澎湖辟邪祈福塔
-
二礁塔據聞在百年前,由沙港村民以義務勞動的方式,就地取材用乾砌石建築而成,歷經數十年後遭遇颱風猛浪襲擊破損,因此約在20年前改建為水泥塔,並裝設標誌燈,以策漁民夜間捕魚安全。
-
文字來源|湖西鄉
知識建檔|2017-03-11。知識更新|2025-01-03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
▲隱藏連結▲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