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省自來水公司第七區管理處澎湖營運所位於
馬公市新生路130號,創於
日治時期的
昭和2年(1927)。由
馬公街役場水道系管理;翌年,在事務所西北高池(今
馬公一信總社一帶)興建一座水塔(已於
民國80年拆除)。戰後改隸
馬公鎮公所事業課,
民國43年(1954)3月12日,奉令改為
馬公鎮自來水廠。
民國63年(1974)1月合併入台灣省自來水公司第七區管理處,更名為台灣省自來水公司第七區管理處
馬公營運所(林蘭芳2005:11-13)。
民國91年(2002)7月,
白沙營運所併入
馬公營運所,並改名為澎湖營運所。
-
資訊引用|
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4輯|
2006年)
-
澎湖居民的民生用水,自古都取用井水,現代化的自來水建設雖然始於
日治時期,但是井水仍然是民生用水的重要來源。從日治到戰後,自來水的供應範圍不斷擴大,政府除了繼續開鑿深水井之外,從
民國61年(1972)以後還先後以興建水庫及海水淡化廠來因應澎湖用水的需要。
日治時期馬公街上除了原先的古老水井之外,也陸續補助各街庄鑿井,到大正元年
(1912)為止,共計挖成143口公井、106口私井。後來發現
紅木埕附近的水源豐富,只要下挖150公尺左右,就有適合飲用的井水,於是擬訂了一個供應
馬公街10,000人用水的給水計畫。從大正元年
(1912)到
昭和3年(1928).預定要開6口深水井,但是當6口水井即將完成時,其中的第一號、第二號大正井卻發生海水入侵,而被迫廢棄;相關的給水計畫則已在
昭和2年(1927)就著手進行,而在
昭和7年(1932)底,開始供水。當時澎湖廳利用先前挖成的4口可用的深水井設置了第一水源拖,4口井之間鑽有隨道相通,井水先抽到隧道集中,再抽上水塔儲存,然後經由水塔將水導入配水管輸送給用戶。
-
當時的用戶本來預計為7,000人,但是每天的最大給水量只有160立方公尺,因此不得不將用戶限制修正為3,000人,每天只供水1小時,供水用戶只有23%。後來又在
文澳設立第二水源拖,增鑿了3口深水井,將井水抽出,注入設在附近高她的貯水池,再導入
馬公市區。31到
昭和9年(1934)又由總督府補助設置壓縮空氣的楊水(抽水、汲水)裝置,使每日的出水量增加到至1,600立方公尺,用戶也增為4,000人;同年12月,才達到整天供水的目標。每日的給水能力,第一、第二水源地合計為1,300立方公尺,給水人口增加到10,000人。
-
戰後
馬公的第一水源地4口水井中,只剩下2口可以繼續使用,第二水源地也只有2口可以利用的水井。
民國34年(1945)時,
馬公的自來水用戶有687戶,裝錶率已達94.2%,供水量嚴重不足;
民國38年(1949)水荒情況更加嚴重,於是在
民國39年(1950)5月增鑿了戰後第一口深水井(十號井),來增加供水量。
-
民國40年(1951)馬公的用水人口增加到20,000人,每日僅能給水7小時,因此政府又繼續增開深水井;到
民國43年(1954)底,每日給水時間才延到16個小時。
民國45年(1956),
馬公的自來水用戶的裝錶率已達到100%,用水人口有12,152人;
民國52年(1963),又完成
火燒坪的第三水源地,
馬公市區才可以全日供水;在13年之中共計增加了8口深水井(十一號到十八號)。
-
從
民國53年(1964)起,又每年增鑿1口深井,但是仍然只能勉強應付需求,必須開發水庫來解決水荒。
民國61年(1972)10月25日,開工建築的
成功水庫,
民國65年(1976)蓄水啟用;
民國67年(1978)4月18日,闢建
興仁水庫;
民國68年(1979)5月10日,又分二期開發
東衛水庫。三座水庫完工之後,年儲水量約在4,749,500噸,再加上有地下深井22口,年供水量約有1,175,500噸;如果每年
降雨量能使各水庫儲水蓄滿,
馬公地區的用水還勉強可以支應。如果碰到乾旱,仍得全賴地下深井每日供水4,500公噸及海軍每日支援600公噸,共計每日供水5,100公噸來維持了;但是夏季水源仍然不足50%,只能供給一半的飲用水,因此不得不實施分區供水,地勢較高的住戶,根本無水用。
-
台灣省自來水公司第七區管理處澎湖營運所的前身稱為
馬公鎮自來水廠,位於
馬公市新生路130號,創建於
日治時期的
昭和2年(1927),由
馬公街役場水道系管理。戰後改隸
馬公鎮公所事業課,
民國43年(1954)3月12日奉令改為
馬公鎮自來水廠。
民國63年(1974)1月併入台灣省自來水公司第七區管理處,更名為台灣省自來水公司第七區管理處
馬公營運所,
民國91年(2002)7月再更名為澎湖營運所。到
民國94年(2005)澎湖營運所的營運轄區包括
馬公市(
山水、
興仁、
烏崁、
虎井、
桶盤等5里除外)、
湖西鄉、
白沙鄉、
西嶼鄉、
望安鄉(
東吉、
花嶼、
東坪、
西坪等4村除外)及
七美鄉。其中
馬公的水源系統有深井36口、
成功水庫、
興仁水庫、
東衛水庫、成功淨水場、成功淡化廠、島崁海淡一廠、
烏崁海淡二廠、成功廢水場、
烏崁廢水場、
東文供水站、雨水截流站2處及儲水隨道,及
澎南系統有深井8口(林蘭芳2005:10-15)。
-
資訊引用|
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5輯|
2006年)
知識建檔|2021-11-18。知識更新|2021-11-30
修正建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