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義詞彙|港底橋、風蘇橋
-
過海一帶尚有一條東西向溝渠,尚有一橋連接公路。吳勝二先生表示,此橋應為風騷橋所在地。溝渠與橋梁因興建機場以不復存,殘留部分水塘。
-
作者|許玉河老師
-
202號縣道機場西側由北往南行約100公尺處,
202號縣道右轉
成功水庫,該轉彎交界處南邊為一低窪汲水溪流區,每逢夏季豪雨必積水,早年造成往來
湖西及
馬公之交通不便,該處為
湖西地區民眾到
馬公必經之處,村人為了方便人車過往,特戮力合作蓋橋,稱之「風蘇橋」,I現因
202號縣道已改道偏北,該橋已少用。
-
文字來源|
湖西鄉志(上冊|2010出版)
-
風騷橋與
港底橋
-
「風騷」二字,《詩經》〈國風〉。騷,《楚辭》〈離騷〉,風騷乃指詩文之事。唐朝高適〈同崔員外綦毋拾遺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詩:「晚晴催翰墨,秋興引風騷。」清趙翼《論詩》:「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毛澤東膾炙人口的《沁園春雪》亦有風騷之語: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澎湖不遑多讓,舊名
港底的
成功村,昔日有橋一座亦以風騷為名。
-
昭和3年(1928)5月26日,久彌宮殿下蒞臨澎湖,並於御泊所與增永廳長等人合影留念,隨後於久留米中將碑前憑悼,觀賞
馬公小學校、公學校學生體操表演,
文澳陸軍墓緬懷賜禮。下午經海岸通受官民等奉送,晚間搭乘開城丸離澎。期間,久彌宮殿下通過視察
良文港東山
比志島混成支隊上陸紀念碑,途經
港底風騷橋頗見迫狹,乃由廳直營,再就橋兩旁添擴數步,俾自轉車通行無礙,便於往來。
-
久邇宮邦彥王(
1873-
1929),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日俄戰爭時久邇宮邦彥王任步兵少校,他被分配載日本第一軍司令黑木為楨的參謀部中。
1907年至
1910年他赴德國進修戰術,他被編入普魯士步兵衛隊的第二團。回到日本後他晉升為少將,指揮第38步兵師。
1918年他晉升為中將,指揮近衛師團。
1923年他晉升為上將,並進入統帥部。
1928年(
昭和3年)5月14日在台灣台中遭朝鮮人趙明河暗殺未遂。
1929年1月27日昭和天皇將他晉升為元帥,並授予大勳位菊花章頸飾,隨後逝世於東京。
-
再者,風騷橋
港底村民稱為
港底橋,而風騷橋村民另指位於
過海一帶的小橋。上述刊載於《臺灣日日新報》的風騷橋,應只昔日通過
港底灣,連接
港底與
西溪之間的
港底橋。
民國58年(1969)8月,臺灣省水利局即依此地形規劃設計,於
港底村東側
鱟穴南,築攔水壩至對岸
西溪村大山尾西側處。壩頂闢建公路與澎
202號線道路連結,提供往來車輛通行的便捷,
港底橋也隨之淹沉於水庫之中。
港底村也因
成功水庫的興建,於
民國63年(1974)1月15日更名為「
成功村」。
成功水庫在生態和民生上都佔有重要的地位,
澎湖縣政府遂於
2003年公告成為
歷史建築。
-
興建風騷橋的石材,採自海岸的
玄武岩,二次戰後鋪上柏油。風騷橋高不逾2.5公尺、寬約4公尺,長約500公尺,昔日橋有六個涵洞,爾後改建為三個。漲潮時潮水雖淹沒涵洞,然不至於淹沒橋面。此地為
大城北溝、
過溝等溝渠入海之處,生態十分豐富,各種斑節蝦、毛蟹、海淡水魚等水族繁密,成為兒童嬉戲的天堂與重要的魚場。
-
淹沉於水庫之中的風騷橋,爾後為
自來水公司於枯水期拆除。今日
西溪村過海一帶,尚殘留昔日石橋上岸後的一小段柏油路,李毓仁先生擔任村長期間,曾整修此路面設有扶手等設施。
-
作者|許玉河老師
知識建檔|2019-11-18。知識更新|2021-11-15
修正建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