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日軍上陸紀念碑紀錄

影像分類:石碑  2021日軍上陸紀念碑紀錄|拍攝日期:2021-10-02(星期六)

裡正角日軍上陸紀念碑

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同義詞彙|台灣光復紀念碑、比志島混成支隊上陸紀念碑
-
光緒21年(1895)甲午戰後,日本政府決定趁清廷派使臣到馬關議和之際,出兵造成佔領澎湖的事實。當年3月15日日本海軍中將伊東率領的聯合艦隊由佐世保軍港出發,於20日下午抵澎湖將軍澳。3月23日上午日本軍艦在龍門裡正角海域發動攻擊,掩護混成支隊搶灘登陸,佔領良文港龍門)西方的高地(即尖山村)。下午,日軍開始向太武山推進,並於傍晚佔領太武山。次日凌晨日軍先攻陷拱北砲台,再經東衛東衛里)、文澳西文里東文里)進逼媽宮馬公),到3月24日正午攻佔媽宮城,揭開了日本殖民台灣的序幕。
-
這座日軍登陸紀念碑的由來,根據日本人井原伊三太郎在昭和7年(1932)出版的《澎湖島大觀》的說法是:大正13年(1924)3月23日,時任「馬公要港部」司令官谷口倡議建碑來紀念日軍登陸澎湖滿29週年,得到澎湖郡守竹下及地方人士響應,捐募了壹千餘元日幣。因此選在日軍登陸的海邊高地興建第一座日軍侵臺的紀念碑。民國34年(1945)10月25日,國民政府派人將石碑上刻的「明治二十八年混成枝隊上陸紀念碑」的碑文改為「臺灣光復紀念碑」,碑體及其他相關的設施則仍然保持舊貌。後來紀念碑不知何故連同基座一併被拆(時間也不得而知),在原址興建了一座高僅及腰的土地公祠,碑身則被棄置在基地圍牆外的雜草中。民國87年(1998)經過地方文史界的反映,湖西鄉公所才將石碑移置(樹立)在土地公祠左側,做暫時性的保護;到民國93年(2004)鄉公所才將土地公祠拆除,仿造了一塊日軍登陸的紀念碑。
-
建築形式
-
龍門裡正角日軍上陸紀念碑的原始格局,因為立碑現場遭到嚴重破壞,已很難確實的描述。從日治時期的老照片來看(攝於1932年),紀念碑的基地四周圍有硓石砌圍牆,牆面以灰泥粉刷石碑矗立在基地正中央,連同基座總高度約5公尺左右。基座下端有玄武岩質的底座,底座長寬不得而知,似乎由3層石材砌成,上面兩層微向內縮,石材接縫相當清楚。底座之上有一段以玄武岩叠砌的四角形基柱,臺柱各立面的玄武岩都削成內凹的弧度,中間部位則飾以混凝土底的卵石組砌。柱體頂端也有一塊3層的玄武岩組臺度,底層的石材稍向內縮,讓中層成出簷狀,最上層則做比較大的退縮,以把碑身烘托得更加的高聳。
-
根據現場丈量,日本人當年留下來的石碑是以整塊的方崗岩打造成的四方錐體。高約210公分,底部每邊寬約60公分,頂部寬約47公分,碑頂略成金字塔狀。目前石碑立在基地東北側圍牆邊的一個簡單(2階)的水泥底座上,正面刻著鮮紅色的「臺灣光復紀念碑」7個大字,背面則有「中華民國三十四年十月廿五日」的落款。基地正中央的仿造石碑和原物相當神似,但是整體的比例及形式都和老照片有著相當的落差。至於基地四周的圍牆則似曾經過整修,南北長約16公尺、東西寬約12公尺,但是有不少高矮不齊、寬窄不一的段落。入口設在東南面圍牆的中央,門柱相當粗壯,右側牆角有一個緊依兩面牆而建的水泥臺,臺子的北側還設有上下用的階梯,據說是附近的國軍實施火砲射擊時的觀測臺。
-
資訊來源|澎湖縣文化資產手冊
-
光緒21年(1895)3月23日,由伊東中將率領12艘軍艦向澎湖列島出發。第一波日軍原經由林投登陸,受到拱北砲台還擊,不能如願,改派四艦於龍門港,以艦上大砲,掩護「混成支隊」官兵登陸裡正角,向太武山南推進。日本佔領澎湖之後於龍門裡正角立碑紀念。以花崗岩建造的紀念碑主體,高約2公尺,戰後原碑改為「台灣光復紀念碑」,目前矗立在土地廟東側圍牆邊。
-
資訊來源|湖西鄉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隱藏連結▲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