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呆藝館
趙二呆(1917-1995),本名趙同和,早年即入仕途,也致力於藝文創作,官場退休後專心創作,晚 ....
- 澎湖地方法院
澎湖最早的地方法院是大正6年(1917)設立的「台南地方法院澎湖出張所」,所址在現在的第一信用合作社光復分社 ....
- 蔡清溪
(1916)獲頒木杯及褒揚狀。1917年11月蔡清溪以年事已高卸任文澳區長,推薦書記徐文緘接任,澎湖廳念其兩任區長辛勤, ....
- 案山里
私人土地把居民遷到大案山;13大正6年(1917)到8年(1919)為了擴建要港部,澎湖廳又購買今北極殿以北、經國路以 ....
- 中路
日治時期大正6年(1917)到8年(1919)之間日本海軍擴建馬公要港部時有52戶大案山居民被迫 ....
- 窟底
灣地名辭書(卷六)澎湖縣》
大正6年(1917)到大正8年(1919)日本人將本來位在測天島東南方的大案山遷到今經國 ....
- 案山漁業發展
風浪也比較小,很適合漁船出入。大正6年(1917)有居民142戶、908人,其中有616人從事漁業,共有39艘漁船,大 ....
- 前寮農業發展
大正6年(1917)前寮的人口有59戶、325人;其中有114人從事漁撈(主要是從事鱙仔 ....
- 前寮漁業發展
尺,退潮時岸邊有廣大的潮間帶。大正6年(1917)前寮的人口有59戶、325人;其中有114人從事漁撈(主要是從事鱙仔 ....
- 建築朱王廟碑記
835),始行重修。降而至丁巳(1917)年,已歷八十餘載,風雨飄搖、楹桷朽腐。前者履擬重修,因鄉小力微、有志未逮。是歲丁 ....
- 石泉農業發展
業就不發達,居民主要從事農耕。大正6年(1917)石泉的人口有83戶、461人。全聚落的畑地有48.15公頃,平均每戶 ....
- 石泉漁業發展
業就不發達,居民主要從事農耕。大正6年(1917)石泉的人口有83戶、461人,其中從事漁撈的只有41人,總共有4艘漁 ....
- 菜園農業發展
潮間帶廣闊,但是漁業很不發達。大正6年(1917)菜園的人口有79戶、518人。旱田大多被海軍徵收,全聚落只有20.8 ....
- 菜園漁業發展
潮間帶廣闊,但是漁業很不發達。大正6年(1917)菜園的人口有79戶、518人,其中只有26位從事漁撈;聚落中有5艘漁 ....
- 興仁里農漁業的發展
豐富,自古農業就比較發達。根據大正6年(1917)的調查,當時雙頭掛(今興仁里)有居民149戶、683人;其中兼業的漁 ....
- 烏崁農漁業發展
曳繩釣漁業及鰆流刺網漁業。根據大正6年(1917)的調查,烏崁的居民有120戶、733人,其中專業及兼業的漁民共有61 ....
- 蔡獎
公和日本能直接交易之主因。
大正6年(1917)10月起,在媽宮國語研習會研讀日語3個月。到昭和11年(1936), ....
- 鐵線里
是一個以農業為主要生計的聚落,大正6年(1917) 鐵線尾的人口有51戶、303人,其中從事漁業者只有23人(只佔7. ....
- 鐵線農業發展
是一個以農業為主要生計的聚落,大正6年(1917)鐵線尾的人口有51戶、303人,從事農業的人數有231人(約佔76. ....
- 鐵線漁業發展
是一個以農業為主要生計的聚落,大正6年(1917)鐵線尾的人口有51戶、303人,其中從事漁業者只有23人(只佔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