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前寮漁業發展

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前寮里位在馬公南灣的北岸,海岸線雖然曲折卻很短,沿岸沒有沙灘;附近海域多沙泥底質,滿潮時水深約4.5公尺,退潮時岸邊有廣大的潮間帶大正6年(1917)前寮的人口有59戶、325人;其中有114人從事漁撈(主要是從事鱙仔魚船曳網),有8艘漁船,全年漁獲總值約有234圓,是戰後初期的三合里中漁業比較發達的聚落。畑地則有35.54公頃,平均每戶約有0.6公頃的旱田(約22,000栽);共養有16頭牛及108頭豬,平均每3.7戶有1頭牛,每一戶養1.8頭的豬,居民多以農作及做工為主要的生計(古閑義康1917:62-64)。
-
昭和5年(1930)前寮的居民增加為65戶、448人,其中有82位漁民,全聚落仍然只有8艘漁船,分成2組在內海從事新引進的鰮焚寄網漁業(每一組約24人)。但是因為魚群數量減少,漁獲量已逐漸降低;通常一次出海都只有500台斤左右,漁獲多直接交給聚落中的水產加工業者處理,每人平均年收入大約只有40圓。農業狀況則和大正年間差不多,聚落中總共養了22頭牛(增加4頭)、265頭豬,平均每戶有4頭豬(澎湖廳1932:120-124)。
-
戰後前寮大部份的家庭都有成員在海軍造船廠上班或在各地做工,農田逐漸廢耕,漁業則只剩下幾艘小漁船在從事一支釣(臭肚魚)或拖釣魷魚。近20年來娛樂性的小型海釣船逐漸增加,目前漁港內常常有20幾艘,但是船主大多是住在馬公市區的退休公務人員。
-
資訊引用|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11輯|2006年
知識建檔|2021-12-08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