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窟底

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同義詞彙|向南
-
窟底因地勢低窪而命名。「窟底」本是地形的適切稱呼,然當地居民以其似是窩在最底、無法進步之意,而認為不雅,仍又稱為「向南」,取住屋皆面朝南(大門向南方)命名。
-
案山里分兩大部份,經國路以南稱「大案山」,以北稱「案山新社區」(近十多年才開始的)。大案山先民原居於今海軍軍區南岸,日治第二年(明治二十九年,1896)因建軍港之需,將居民全部遷移到今經國路以南地區,名「大案山」,原址名「小案山」(後改稱測天島)。大案山分三部份-窟底(向南)、向西廟南
-
文獻引用|《臺灣地名辭書(卷六)澎湖縣》
-
大正6年(1917)大正8年(1919)日本人將本來位在測天島東南方的大案山遷到今經國路以南地區(原本是東文澳的旱地);第一批遷居的家戶被分配在牛頭山附近建屋居住,這一帶因為地勢比較低窪,俗稱為「窟底」。後來居民認為窟底含有無法翻身的意思,而這一帶的住家又一律坐北朝南,才逐漸改稱為「向南」。第二批移住戶則被分配到窟底的東、南兩側,因為住屋都蓋成坐東向西(面海)而被稱為「向西」(郭金龍等2002:100-101)。
-
資訊引用|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10輯|2006年
知識建檔|2017-08-10。知識更新|2021-11-24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