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姓徙澎始於明、天啟年間,迄於清、咸豐年間,共24戶。分居於
通梁社、
中墩嶼社、
大赤嵌社、
鳥嶼社、
西溪社、
太武社、
案山社、
媽宮社、
緝馬灣社、
花宅社10社。
-
澎島「鄭姓」移民始祖共24戶。清領之前12戶,
清領時期12戶。分別居於今
馬公市「
案山里」1戶、「西衞里」1戶、「
啟明里」2戶、「
復興里」1戶和
湖西鄉「
西溪村」2戶,
白沙鄉「
中屯村」1戶,「
赤崁村」3戶、「
通梁村」5戶、「
鳥嶼村」2戶,
西嶼鄉「
赤馬村」1戶,
望安鄉「
中社村」5戶。澳社分布:
北山嶼11戶最多,其次為
大山嶼7戶,
八罩島5戸,
西嶼鄉1戶。祖籍方面:除「
緝馬灣社、
西溪社、
花宅社」3社,祖籍「浯江」外,其他祖籍大多為「漳州」。其中,「
媽宮社(東甲)」始祖鄭應章、鄭應麟兄弟;「
中墩嶼社」始祖鄭賜,祖籍為「漳州、龍溪」。「
大赤嵌社」3位始祖
鄭覺、鄭老、鄭白;「
通梁社」5位始祖鄭联長、鄭彩、鄭奇、鄭二、鄭武;「
鳥嶼社」2位始祖
鄭珍、鄭公(名諱不詳);「
西衛社」始祖鄭助;祖籍皆為「漳州、漳浦」。而「
案山」、「
媽宮(南甲、
海頭)」2社,祖籍則不詳。
-
日本時代、昭和時期,「鄭氏」共居有三合院「
通梁社」71間、「
大赤嵌社」34間、「
中墩嶼社」16間、「
鳥嶼社」14間、「
西溪社」10間、「
太武社」4間、「
林投社」7間、「
案山社」21間、「
西衛社」18間、「
媽宮社」3間、「
緝馬灣社」6間、「
花宅社」20間、「
東吉社」6間、「
網垵社」2間、「
大嶼社」12間。
-
楊緒賢《台灣區姓氏堂號考.一百大姓考略》載:鄭氏,出自姬姓。周厲王少子友,受封於鄭(今陜西、華縣西北),是為桓公。生武公,與晉文侯夾輔平王東遷洛陽,因徙溱、洧之間,謂之新鄭;傳至十三世幽公,為韓所滅,子孫以國為氏。幽公8世孫當時,為漢大司農,居滎陽、開封;晉時,開封置滎陽郡,鄭氏遂標「滎陽」為郡號。《福建通志》載:晉,鄭昭,滎陽人,永嘉之亂,避地來閩,居永泰,是為鄭氏入閩始祖。唐初,鄭時中隨陳元老入閩開漳,子孫亦散居閩、粵各地。唐德宗貞元元年(785),鄭昭裔孫鄭露,偕堂弟莊、淑自永泰徙莆田,據南山之勝,建湖山書堂,後人稱南湖三先生,子孫散居閩省。唐僖宗光啟二年(886),河南、光州固始人鄭璘、鄭戩,隨王潮兄弟入閩,此即南安、石井鄭氏始祖(延平郡王鄭成功,即其裔孫。
-
蔡干豪、林庚《閩台百家姓.鄭姓.鄭姓入閩》載:莆田、南湖三先生鄭露、鄭淑、鄭庄,後裔鄭伯可遷龍溪山北,分衍古縣、翠林、洋西等六十多村;故知「翠林衍派」乃漳州、龍溪鄭氏支系。
-
作者|蔡光庭老師
知識錯誤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