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姓開基始祖為鄭猛兄弟五人。鄭猛裔孫鄭清練口述,其先祖鄭猛,原籍金門,兄弟共五人,長兄看顧金門老家,鄭猛與三位兄弟,渡海來澎營生。爾後,長兄前來探視,亦決定定居
中社,不再返金;因長兄來澎,未再婚,故
中社鄭氏流傳「有大柱公,無大柱婆」之家族口語。
-
中社村鄭氏開基祖牌(鄭猛派,置於97號鄭秀雄宅內)內文載:鄭猛生於
康熙29年,卒於
乾隆21年(
1690-
1756)。推判鄭氏約於康熙晚期,徙澎。今服務於
望安戶政事務所的鄭賜美和
望安國中的鄭方友姊弟,係鄭猛裔孫。
-
按
東吉村鄭氏開
東吉嶼始祖鄭振和,嘉慶初期,自
中社,徙
東吉;
西安村鄭氏始遷祖(名諱不詳),約於乾隆晚期,自
中社,徙入
西安村(西埔)。故
望安鄉諸村鄭氏,應皆係同一先祖。
-
楊緒賢《台灣區姓氏堂號考|一百大姓考略》載:鄭氏,出自姬姓。周厲王少子友,受封於鄭(今陝西、華縣西北),是為桓公。生武公,與晉文侯夾輔平王東遷洛陽,因徙溱、洧之間,謂之新鄭;傳至十三世幽公,為韓所滅,子孫以國為氏。幽公8世孫當時,為漢大司農,居滎陽、開封;晉時,開封置滎陽郡,鄭氏遂標「滎陽」為郡號。《福建通志》載:晉,鄭昭,滎陽人,永嘉之亂,避地來閩,居永泰,是為鄭氏入閩始祖。唐初,鄭時中隨陳元老入閩開漳,子孫亦散居閩、粵各地。唐德宗貞元元年(785),鄭昭裔孫鄭露,偕堂弟莊、淑,自永泰徙莆田,據南山之勝,建湖山書堂,後人稱南湖三先生,子孫散居閩省。唐僖宗光啟二年(886),河南、光州固始人鄭璘、鄭戩,隨王潮兄弟入閩,此即南安、石井鄭氏始祖(延平郡王鄭成功,即其裔孫。)
-
考鄭姓開
東吉嶼始祖疑為鄭振和。
東吉村鄭氏開澎始祖牌內文載:始祖鄭秀,生於南明、
永曆25年,卒於
康熙54年(
1671-
1715);裔孫鄭振和,生於
乾隆42年,卒於
嘉慶25年(
1777-
1820)。按此一祖牌內文載始祖鄭秀生卒年,和裔孫鄭振和生卒年,兩人相差106歲,中間相隔數代僅載有祖妣,祖考闕如;若以一世27年計算,鄭振和應係鄭秀5世裔孫。按鄭秀較鄭猛年長19歲,或係鄭猛二兄(大哥來澎未再婚)。
-
澎島諸鄭氏,除
西嶼澳、
緝馬灣社始祖鄭彩,原籍金門(乾隆初期,徙澎);其餘原籍大多為漳州。其中,
北山嶼、
大赤崁社始祖
鄭覺,崇禎末年,自漳州、漳浦,徙澎;
通梁社始祖
鄭聯長、鄭彩、鄭奇、鄭二、鄭武,天啟、崇禎年間,自漳州、漳浦,徙澎;
中墩嶼社始祖鄭賜,乾隆初期,自漳州、龍溪,徙澎;
鳥嶼社始祖鄭猛、
鄭珍,乾隆晚期,亦自漳浦,徙澎。
-
另有
大山嶼、
西溪社始祖鄭洧、鄭洙,崇禎年間,自金門,徙澎;
小案山社始祖鄭雙,乾隆初期,徙澎(原籍不詳);
媽宮社(東甲)始祖鄭應章、鄭應麟兄弟,嘉慶年間,自漳州、龍溪,徙澎。
-
文章來源、作者|蔡光庭老師
知識錯誤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