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氏開基始祖為許香。許嘉立《金門縣許氏大宗族譜(中).世系》載:「許香遷居澎湖縣
西嶼鄉,為
竹篙灣始祖。許香父名懷宗,係珠浦許氏長房深井頭13世,故許香應為14世。許香傳二子,長許擇,次許淸;許擇生五男,長許祥、次許湊、三許巧、四許陳、五許端;許清生二子,長許寬、次許開。」
竹篙灣許氏3世分房祖牌內文載:大2房3世祖許湊(明賢),生於
康熙31年,卒於
乾隆21年(
1692-
1756)。推算許香約生天啟年間,永曆初期徙澎。按許氏開基祖牌,不知存放何處?3世分房祖牌由各房輪流存放祭祀。
-
昭和時期許氏居有三合院39間,其中九成(36間)居於社中
中寮(今
竹灣村45-53、55-57、59-69、72、75、77-80、82-83、85、87、92、95、96號),現任
竹灣村長許進清,其祖宅即位於
中寮(
竹灣村65號);另
坑裡2間(今
竹灣28、39號)、
頂寮1間(今
竹灣村134號)。楊緒賢《台灣區姓氏堂號考.一百大姓考略.許姓》載:「許氏出自姜姓,《姓纂》載炎常神農氏生於姜水,以姜為姓。裔孫伯夷佐帝堯為典禮之官,使掌四岳為諸侯伯,號太岳。周武王封其裔孫文叔於許(故城今河南許昌),以為太岳之嗣。至元公吉為楚所滅,遷於容城,子孫分散以國為氏。許氏發祥於今河南,戰國初為楚所滅,子孫自容城遷居冀州高陽(在今河北)北新城縣都是鄉樂善里,其後傳衍各地,以高陽高號。明清二代許氏族人渡海來臺者,以福建泉州為最眾,澎湖許氏俱出自金門五十郎公派下。」
-
《金門縣志.人民志》載:「許氏炎帝神農氏之後,望出高陽、汝南。浯之許姓,係宋末自丹詔(今詔安)遷來,故名初居之村曰丹詔(後訛音為山竈),後分數系,其中後浦許,宋末許五十郎名忠輔者自丹詔來為
陳姓贅婿,遂居塗山(今後浦);其族蕃衍滋大,至明嘉靖間丁口達四千餘指,時為防備倭寇焚掠,舉族構築後浦堡,倭寇屢攻不下,一方賴以安堵。」
-
許嘉立《金門縣許氏大宗族譜》載:「珠浦許氏始祖出自光州固始縣,至唐末曰愛者官宦左侍御,鎮守避難入晉江泉州,地號瑤林,分派漳州、金門南安,後遷徙入澎。珠浦許氏開浯始祖許忠輔(50郎),於元成宗元貞2年(1296)自漳州丹詔(詔安)遷浯;傳至四世分六房,長房深井頭,二房東厝房,三房大前廳,四房小前廳,五房後翰房,六房西宅房。」按
北山嶼諸社許氏皆係金門珠浦許氏一族:
瓦硐社始祖許靖弈、許靖博、許靖樂、許靖六兄弟四人,崇禎年間徙澎;
小赤嵌社始祖
許錫隆,永曆晚期徙澎;
小赤嵌社另一始祖許廷鑑,永曆晚期遷澎;
後寮社始祖
許六郎、許聯(叔侄)、許仲開、許仲友(兄弟),永曆中期遷澎;
港尾社始祖
許覩,康熙晚期徙澎;
鎮海社始遷祖許寶(
烏嵌社許氏2世祖),康熙晚期自烏嵌遷
鎮海;
通梁社始祖許桓,乾隆晚期徙
通梁(原居
白猿坑社);
城前社始遷祖許子才,光緒初期自
媽宮社入贅城前林氏;另一
城前始遷祖許業,大正時期自
鎮海社入贅城前林氏;另有
港仔社始祖許公和
岐頭社始祖許公,乾隆年間徙澎;
大赤嵌社始祖許桑嘉慶年間徙澎。
-
考澎島
大山嶼豬母水、
嵵裡、
鎖管港、
烏嵌社、
尖山社、
龍門港、
菓葉、
南寮、
北寮、
湖東、
白猿坑、
鼎灣頭、
下鼎灣、
潭邊、
港仔尾;
西嶼澳小池角、
外垵、
竹篙灣;
網垵澳網垵、
將軍澳、
東吉、
西吉諸社許氏,亦皆為金門珠浦許氏一族;相繼於明末天啟到康熙年間徙澎。
-
文章來源、作者|蔡光庭老師
知識錯誤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