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乞龜射虎西瀛風

閱讀時間 ── 約 9 分鐘

乞龜射虎西瀛風
-
良夜蟾光照九霄輝煌燦爛映星橋
-
燈前射虎共欣賞廟會求龜似湧潮
-
此詩為前西瀛吟社的漢文仙洪水河先生於1971年所作,歌詠澎湖元宵「懸燈射虎、乞龜求吉」的盛況。「懸燈射虎、乞龜求吉」一向為澎湖元宵的兩大活動。從元月十三鎖港土地公廟首懸燈虎、潭邊緊接其後,開啟澎湖各村落的猜謎活動,離島望安亦不遑多讓,清代澎湖有「海濱鄒魯」的雅稱亦應不虛。乞龜求吉,更是元宵澎湖各村落寺廟的傳統活動,歷久不衰。「今年乞,明年還」,乞得平安加添「心意」,這是人與神之間的心靈交流與來年的約定。對澎湖人而言元宵節比春節更有魅力,因此澎湖人是「新正玩三天,上元玩三暝」的鬧元宵
-
乞龜
-
澎湖元宵節乞求物品的習俗,自18世紀中期的《澎湖紀略》即記載:「元宵,各家先於十三夜起,門首掛燈,廳中張燈結彩;至十五日夜,各家俱備牲醴碗菜,供奉三界。闔家燕飲,鳴鑼擊鼓,極為熱鬧。間亦有裝扮故事,往別澳遊玩者。各廟中張燈,男女出遊,謂之看燈。廟中札有花卉人物,男婦有求嗣者,在神前祈杯,求得花一枝或亞公仔一個,回家供奉。如果添丁,到明年元宵時,另做新鮮花卉、人物以酬謝焉」。
-
二百多年前的澎湖元宵活動,除了男女出遊看燈、闔家圍爐燕飲,更有「裝扮故事」好比今日的cosplay,各展姿態。廟中設置「花卉」或「亞公仔」供人祈求。償願者,明年元宵時,另做新鮮花卉、人物以酬謝。「亞公仔」或許就是人偶的造型。19世紀末《澎湖廳志》有關澎湖元宵習俗的記載,與上段文字大同小異,唯一有別的是「亞公仔」變成了「麵龜」的造型,流傳至今以逾130年。蓋以「龜」一向被視為祥瑞、長壽、神靈的象徵,乞得「龜」當能帶來吉慶長壽。
-
「龜」為四靈之一,是昔日澎湖海濱常見的生物,望安好善堂碑已有勸戒世人莫傷龜靈之記載,更因有救人於海難的傳說,故而成為早期澎湖居民放生的主要物種。《澎湖:風和沙之島一書》,羅德信神父便記載澎湖放生龜靈的故事:「來自中國沿海有位和尚夢想有一天跨越海峽,到一個遙遠的島嶼過隱居的生活。造好一艘小木筏後,就出海冒險去尋找他的世外桃源,可想而知,小船無法抵擋海峽強勁的水流而翻覆,可憐的和尚迷失在茫茫大海中,只能祈求上蒼幫助。他在海中載浮載沉,最後看見了一隻美麗的海龜正朝他游來,毫無疑問,這就是上蒼對他熱切祈禱的回應,他爬上海龜的背,緩緩地來到了岸邊。自那時候起,海龜變得很神聖,如果忘恩負義的人捕抓牠們、褻瀆牠們,真正的佛教徒有義務拯救聖獸。有一個「慈悲的人」付了錢,拜託老闆把海龜放回海裡。隔天同一位出家人又經過市集,看到一隻跟前一天放生的海龜非常像,他想拯救海龜的責任感油然而生。為了證實他的推論是否正確,他在龜殼上做個小記號。幾天後,同一個老闆擺出一隻巨大的活海龜,出家人覺得很可疑,看了一下龜殼,發現他是對的!就是他買了兩次的那隻,原本他想要發怒,但忍了下來,只是眼睛冒火地直瞪著老闆……沒說一句話就走了。」
-
1960年代,《建國日報》頻頻報導民眾買龜放生並在龜背上書寫放生者姓名的報導。例如1961年6月1日有漁民一次捕獲三隻玳瑁,一位佛教徒以450元的代價購買,以當時的物價足,足可以購買一百斤以上臭肉魚。
-
日治末期,皇民化運動壓抑傳統宗教活動與信仰。然而,二次戰後民間信仰動的生命力復甦興盛。1950年代,元宵所設置供人祈求的物品,項目已多變化。以西衛福善堂1953年提供給信眾祈求的物品為例:包括肪片龜、雞蛋糕、糕仔、柑、新樂園香菸、女人鏡、茶油、絹花、粉盒、胭脂盒、面紅粉等,不僅滿足男女不同的需求,更可謂琳瑯滿目。1960年代,「新樂園」的香煙更改成較高級的「長壽」牌或「總統」牌。1970年代,現金也成為祈求的品項。
-
1980年代,伴隨台灣經濟快速的成長,「金龜」、「米龜」也逐漸的取代「麵龜」。1984年西衛福善堂已有乞金龜的記載,是一錢的小金龜。1990年代澎湖各地廟宇的米龜動輒成千上萬斤,金龜也已超過200兩以上。元宵過後還可以看見超過200兩的金龜遊行車隊,鳴金擊鼓,穿梭於媽宮市街。套句布袋戲的形容詞:「金光閃閃、瑞氣千條」。
-
賞燈
-
近十年來,外垵元宵節連續三天的「漁火」,更吸引元宵賞燈漫遊的焦點。停泊在溫王宮前的上百艘漁船,點起二千萬瓦的燦爛燭光,遠在澎湖各島的民眾,抬頭仰望即可看見外垵上空絢爛的光彩,此時的外垵是黑夜、也是白晝。「外垵漁火」的想法肇始於外垵「瑞福送」和「瑞福」兩艘漁船。1980年代,外垵海沙墘的海沙被抽掉蓋漁港,「瑞福送」船長於元宵節突發奇想,把漁船的所有燈火打開,五顏六色的燈火映在水上,在黑夜中特別燦爛奪目。此舉立刻獲得外垵船長們的認同,一呼百應,於是乎當「公祖出巡」的時候,除施放煙火外,加以「漁火開燈」,建立了外垵漁火「鬧熱」的豪氣。寄港於高雄茄萣的外垵籍大船,也在元宵節航越海峽,近鄉時刻,海上煙火直沖天際,這是旅外遊子對外垵故鄉的呼喚與愛戀。
-
烏崁向以農作栽培聞名於澎湖,「烏崁種」早以成為澎湖菜蔬的品牌。104年藍啟瑞、楊懿芬夫婦的發想,王天享、洪佳緯老師的巧思,結合烏崁鄉親團結的巧手,以「高麗菜」與「大頭菜」完成代表健康好兆頭的「大頭高麗平安龜」,除了號召近五十攤販在廟埕擺攤形塑夜市外,耳鼻喉科醫師黃冠榮更慷慨贊助百萬元,為「烏崁靖海宮」披上七彩霓虹LED燈,也吸引各地民眾參與烏崁元宵嘉年華。馬公南甲海靈殿元宵節以蔥、鳳梨、紅蘿蔔、辣椒等蔬菜水果創造的蒼龍,維妙維肖,不遑多讓。澎湖各地廟宇元宵節活動的巧思創意不斷,當是植基於祖先二、三百年的文化底蘊之上。
-
射虎
-
燈謎是短而美的小品文學,澎湖燈謎活動,常在元宵、端午、中秋舉辦。1912年,臺灣日日新報便報導媽宮南甲海靈殿中秋節燈謎活動。1930年元宵節沙港潭邊皆有燈謎活動,當年沙港廣聖殿落成,元宵節燈謎活動由陳午橋、陳劍雲先生主燈,兩百餘題的謎作,讓里人猜至深夜始散場。
-
有關澎湖燈謎研究會的歷史,民國55年(1966)2月2日,在救國團澎湖團委會輔導下創立,全名為「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澎湖縣團務指導委員會燈謎研究會」,為附屬於救國團的一個社團,郭自得先生出任首任會長、總幹事許高橋、總務組長邵久、活動組長王以德。原始會員有︰莊東郭自得顏其碩、何肇邦、莊九、王以德、吳克文、呂萬祿、阮壽昌、邵久、王大鯤等人。馬公北極殿北辰宮、二信總社與民眾服務站,時常舉辦各種燈謎活動。民國80年(1991)2月3日,經趙源發老師熱心奔走,終於正式向澎湖縣政府立案,澎湖縣燈謎研究會馬公市民眾服務站召開第一屆第一次會員大會,成為正式的人民團體。不僅於上述三節辦理燈謎會猜,與台灣謎界亦多有交流。鎖港後窩土地公廟南寮保寧宮山水上帝廟文澳祖師廟潭邊東明宮,乃至於望安天后宮等地,元宵節賞燈射虎之風,「鬧熱」喧騰。
-
澎湖元宵賞燈射虎乞龜吉,花樣繁多、琳瑯滿目。置身其中,細細品味澎湖元宵的嫵媚、熱情與繞樑餘韻。
-
作者|許玉河老師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